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贤王横扫天下 > 第222章 诛国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衡这话一说,朝堂上沉默了。

    啊……无兵可派,好尴尬啊!

    刚刚还怒发须张的御史言官们,一个个低着头抓耳挠腮,活像站了一群正在练站禅功的猴子。

    宋景成冷笑一声,“朕,泱泱大国之主,会无兵可派?苏衡,你可知罪?”

    苏衡目光幽幽的瞥了一眼陈定,好想砍死他!

    “陛下!”他一个箭步上前,噗通一声就给跪下了,“陛下,老臣——乞骸骨!”

    宋景成的脸色瞬间一片阴沉,“苏衡,你还未回答朕的话。稍后,你想怎么死,朕满足你!”

    苏衡顿首,“陛下,各地贼患蜂拥而起。如冀州黑山贼寇,已啸众三十万,气势已成,冀州府军必须抽调大量的兵力固守城池,剿灭贼寇,难以调兵。天下各州府,情况虽比冀州要稍微乐观许多,但贼寇之势,也不容小觑。故此,各地府军、民兵,朝廷亦不敢擅自调动。”

    “外患固然庞大,但却不至于轻易动摇国本,便是匈奴攻入长安,朝廷尚可有回旋之余地。若令各地贼寇坐大,朝廷恐将无退路。”

    宋景成睿智的目光落在苏衡的身上,“所以这就是你无兵可派的原因?”

    “是。”苏衡再度叩首说道。

    他已经认命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儿,爱咋咋地吧。

    反正他干到这个地步,想抽身朝堂这个漩涡已经很久了,这一次若是能让他顺利离开,以后做个闲云野鹤的闲人,比在如今的这朝堂也自在一些。

    “诸位卿家,朕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了?”宋景成再问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皆默然。

    朝廷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不是大周朝无兵,而是朝廷无兵。

    就大周这片国土,放眼各州,那一州还拿不出个十几万的兵马。

    兵是绝对有的,可关键不遵朝廷号令啊。

    陈定神色微动,再度出班,“陛下,臣请陛下宣藩王入京勤王!”

    “嗯?”老皇帝刚刚缓和了一丝的脸色,瞬间一片铁青。

    满朝文武也因为陈定这一句话,不由得屏住了呼吸,满脸紧张。

    陈定这是要找死啊!

    宣藩王入京勤王,你这厮是想换皇帝?!

    “陈卿家因何有如此谏言?朕想听听你的实话。”宋景成丝毫没有掩饰他脸上的杀机,问这话他只是在考虑改把这厮当堂杖毙,还是挂到城门上。

    陈定能站到这个地方,而且位置还能如此靠前,自然也不是什么蠢货,他能够感受到皇帝的那好不掩藏的杀意。

    他将腰杆微微一挺,义正而辞严的说道:“陛下,我大周并非是无兵可用,而是藩王过众,各地藩王手里把控着朝廷八成的大军。若将这些兵马悉数堆到边境,何愁匈奴不灭?又怎会令魏国如此肆无忌惮。”

    “但如今言说削藩已为时过晚,藩王的手里的兵,那就是藩王手里的兵。那些兵马,已经从朝廷的兵,变成藩王的私有之物。可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些藩王理应清楚,若是让匈奴兵临京城,若是让肃王挥师南下,他们的日子恐怕也并不会好过。”

    宋景成黑着脸冷冰冰的打断了陈定的话,“你将朕的儿子,和匈奴比在了一起?”

    “陛下,在肃王的意图尚未明了之前,臣以为可以如此以为。但不管肃州是否有意造反,臣都认为,肃王就是国贼!他在肃州招兵买马十数万,擅自更换各地郡守、县令,自定律法,更换朝廷选才的制度,而另行拟定。肃王此举,与国中之国又有何异?这条条桩桩,无一不在证明着肃王的自利之心!”陈定说的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臣高鼐附言,因为肃王的举动,天下各州,好几位藩王也有了类似的举动,自立之心昭然若揭。”中散大夫高鼐出班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刚刚还被吓到不轻的一众言官们,此刻尽皆附议。

    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丝毫动作的,主要还是武官和朝堂上那几个真正的大佬。

    宋景成阴翳的目光却并未落在陈定那群人的身上,而是看向了庞侯。

    “丞相以为呢?召藩王入京,诛杀国贼?”宋景成问道。

    似乎还想再装一回儿的庞侯,被点了名也就装不下去了。

    “老臣以为,召藩王入京,无异于引狼入室。而肃王生性纯良,即便他在肃州做出那些不臣之事,但老臣仍旧认为,肃王断然不会干出谋逆之事。”庞侯的语气很慢,像是一面在想,一面说道。

    宋景成冷笑,“你这个老匹夫倒是谁也不想得罪,但这话朕不爱听。肃王有没有谋逆,陈卿家的证据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朕问你的是,该不该招藩王入京勤王,诛国贼!”

    最后的三个字,宋景成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咬出来的。

    他的亲生儿子,竟然被喊成了国贼,这可真的是天大的讽刺。

    庞侯抬头,徐徐说道:“陛下,各地藩王的不臣之心,恐怕比肃王更为强烈。”

    各地藩王是脱离了朝廷掌控的野马,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今就连朝堂议事都已经不避讳了,不管哪个臣子开口,都是直言藩王,这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利害了,又何须言说其他。

    这事还没论出个结果,忽然一道响亮的喊声在殿外传来。

    “报!并州八百里急报!”

    宋景成目光一凝,喊道:“宣!”

    片刻后,一名满身疲惫的将士上了殿,“启禀陛下,并州八百里急报!”

    “呈上来!”

    经过特殊密封的竹筒,很快便送到了宋景成的面前。

    打开看了一眼,宋景成那杀人的脸色,顿时就缓和了下来,“拿给丞相看看吧。”

    “喏!”

    老黄门虽然年纪大了,但腿脚却还挺麻利。

    他双手托着密报,三两步就走了下来,将密报交到了庞侯的手中。

    “肃王出兵了?”庞侯一看内容,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顿时满堂哗然。

    有言官忍不住喊道:“完了,我大周完了啊!匈奴虎视眈眈在北,如今肃王又兴兵作乱,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登时间,朝堂上一片混乱。

    刚刚他们还在谈论的事情,转眼就成了现实,这令满朝文武不禁心生惶恐。混乱不堪的朝局,已经禁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了。

    庞侯一声冷哼,“我有说肃王兴兵作乱吗?”

    转头,他见礼沉声道:“陛下,臣请杖杀伍林这等妖言惑众之徒!”

    伍林便是刚刚那个大喊大周完了的大夫。

    庞侯这话的威慑力不是一般的强大,转眼间,朝堂之上就安静了下来。

    大家忍不住心生疑惑。

    既然肃王殿下不是兴兵作乱,那他还能出兵干嘛?

    难不成是攻打匈奴人?

    满朝文武各想各的事,唯有那伍林此刻如鲠在喉,满脸的艰难。

    他大概猜到今天是要死人的。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死的会是他……

    这不就是一不小心嚎了一句嘛,我可以反悔的。

    心头焦急万分的伍林,等来了皇帝很冷淡的一句……

    “准了!”

    刹那间,伍林面无死灰,“陛下,陛下,臣只是一时口不择言呐陛下!”

    “朝堂之上口不择言,你以为这很轻吗?”庞侯面色肃穆,转身冷喝了一声。

    伍林被拖了下去,两棒子下去,小命就没了。

    他连第二句话都没有嚎出来。

    杖杀伍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朝堂上那些长舌妇一般的言官们,终于安生了一会,一个个很安静的等着皇帝陛下发话。

    庞侯这才说道:“老臣恭贺陛下,西北之困将解!”

    一众朝臣们眼巴巴的看着,但丞相似乎并没有打算告诉他们这一份急报上的内容。

    “丞相此话何解?匈奴三十万大军难下,丞相莫不会以为仅凭肃王那十五万兵马就可以应对吧?”宋景成问道。

    朝臣们闻言,心头不由得一松。

    原来真的是肃王出兵抵御匈奴去了。

    陈定的脸色多多少少有些不自然,他刚刚还在气急败坏的嚷嚷着要诛杀国贼,可转眼间肃王出兵去抵御匈奴了。

    这简直就是直接拿鞋底在他的脸上抽。

    他看了一眼伍林被扔在殿上的尸体,忽然间觉得,杖毙的应该是他。

    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些藩王哪个不想自立,肃王怎么说也是皇帝的亲儿子。

    这事,草率了……

    但陈定并不后悔,他咬了肃王,可肃王做的事,该咬。

    殿上,庞侯解释道:“陛下,朝中对于肃王殿下的消息所知甚少,但老臣恰好得知了一些。肃王在今年这半年时间内,南征北战,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大人奉命出使匈奴,为我朝带来了一个忍辱求生的机会,却丢了肃州,放任匈奴南下打秋风。肃王这半年间,先灭境内匈奴,后定羌国,之后又连战董良叛军,这三战,无一不是以少胜多。”

    “故而,老臣以为,若有肃王镇守北境,北方战事当无忧,匈奴不可能南下。臣恳请陛下降诏,令肃王殿下总督北境战事。”

    宋景成呵呵笑了一声,“丞相,你说这话,岂不是等同于和国贼苟且?”

    “各地藩王尚且坐拥一州之地,更何况,老臣似乎记得肃王殿下乃是一等亲王!”庞侯说道,“肃王所做的那些事,虽于理不合,确有谋逆之嫌,但若如此论来,我大周十数位藩王,皆有谋逆之心。”

    “诸位同僚言之凿凿,言肃王乃是国贼,却又要陛下宣其他藩王入京勤王,老臣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陈定面露苦涩,你直接喊我名字不就行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