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神话同人——我心中的神话 > 第 8 章 第七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始皇一统天下,举国上下万象更新。嬴政召开朝会,全体文官武将均需参加。此次会议,主要想确定天下该建立怎样的制度。以后又该如何治理。

    会议上,丞相王绾提出不如仿效周朝施行分封制,将诸位皇子和有功之臣全部赐予封地,以作嘉奖,又能帮助皇上管理天下,否则无法镇抚地方。

    廷尉李斯则不同意。他认为分封诸侯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如果把土地分封出去,后代逐渐疏远,相互攻击,诸侯间彼此征战,步周朝后尘,那又怎么称为天下统一呢。郡县制才是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办法。此话一出李斯就遭到大殿上众人的一致反对,尤其是其他六国的旧臣。

    嬴政坐在大殿最上方看见下面李斯和儒生们吵成一团,乱糟糟的,也跟着心乱如麻。他的内心其实早就不满于分封制的分权,他希望天下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听到李斯的提议时也是眼前一亮。可是这种新的制度显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就在这个时候,蒙毅站了出来。

    蒙毅是下面大臣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李斯的。他深知郡县制是历史必然的结果,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蒙毅以最大的野心来揣测秦始皇的内心,他敢肯定秦始皇不可能同意分权。

    “蒙小将军此言差矣。大秦土地广袤,各地风情具不相同,如不分封,又该如何治理?”有人出来反驳蒙毅。

    “当然是天下统一治理!如今天下土地虽归大秦所有,但各地制度、文字、钱币、甚至换算的度量都不一样。如若放纵这样发展,岂不变回了东周列国,天下再次陷入战争。既然要统一,何不完完全全地统一。”蒙毅站出来掷地有声,此话一出满座哗然。

    李斯借势道:“没错,我秦朝统一自当举国上下别无二致。臣建议,不止全国上下施行郡县制,还要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要书同文,车同轨。”

    “好一个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赞扬到,“朕要这天下真正的统一!”

    “陛下,商朝五百年,周朝八百年都是依靠的分封制。如果贸然施行郡县制,没有旧例,怕是江山难以维系千秋万代。”王绾依然坚持己见。

    “怎么没有先例?秦在诸侯国中最开始不过一个小国,为何能统一天下?如若没有百里奚帮助秦穆公,秦朝怎能快速壮大?你说郡县制没有先例,那么大秦这百余年里又施行的什么制度?”蒙毅直接站起来将王绾怼了回去。

    “好了,诸位爱卿,朕已决定,采纳李斯和蒙毅的建议,举国上下施行郡县制,并且要在最快时间做到书同文,车同轨!朕意已决,众卿无需多言。”

    之后的几天里,秦始皇接连召见群臣,公布三公九卿制度。李斯任左相,冯去疾任右相,冯劫为御史大夫,太尉空悬,其余大臣按职务分作九卿。又以五行学说推断周朝属火,秦灭周则秦属水,故而更改岁首,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符节、旗帜等以黑色为贵。并将黄河改为‘德水’,以此来表示水德开始。(我一直觉得‘水德’这一套理论很搞笑,比刘邦赤帝之子还搞笑,但是竟然一直流传下来作为开朝建国依据,真是离谱。)

    秦朝信奉法家,为政严苛而少仁爱,繁多而少恩惠,法律多如牛毛,比如农田何时耕种何时秋收甚至秧苗插地多深等的具体要求。

    无疑,这样细致的法令让庞大的秦帝国像一丝不苟的没有感情的大型机械一样不停运动。

    蒙毅曾劝谏秦始皇法律应该有,但是应有轻重缓急,不能一概重处,这样让百姓害怕犯罪的同时,恐会导致把原罪不致死的人逼上梁山。很显然秦始皇并不同意这种主张,认为颇具妇人之仁。

    国家大事安定下来,至此,大秦王朝真真正正在历史上站稳脚跟了。

    蒙毅自从在祠堂中见过宝盒,总是心神不宁。终于这天,高要带着他的两把大勺,怀揣金币铜钱无数来到咸阳,很拽地敲起蒙府的大门。

    此时蒙毅正被蒙恬看着读兵书写策论,头昏脑胀之际听下人禀报高要在府外求见,欢喜不已。蒙恬一直对蒙毅以前的‘穿越’经历将信将疑,此时几分期待几分害怕。

    高要一进门就贼眉鼠眼左看右看,活脱脱刘姥姥进大观园。“小川啊,你之前写信说住在大将军府,没想到将军府这么气派,比我穿越来见过最气派的酒楼还要气派。”

    蒙毅笑笑,并不打算向高要解释蒙家在秦朝的地位。反正在高要心中,穿盔甲的武将都是大将军。蒙毅直接把高要领到前厅,果然蒙恬已经命人准备好茶水点心待客。

    “老高,这位据说是我哥,秦朝的大将军蒙恬,厉害吧。哥,这是我总跟你提的高要,跟我一起来这里的老乡。”

    “你好,你好。”

    “幸会,幸会。”

    几人分宾主落座,寒暄几句后,高要率先问道:“小川呐,你说的宝盒在哪里啊?快拿出来看看。”

    “宝盒嘛,当然不能随便拿出来的,再说,这是蒙家祖传的,在祠堂供着呢。”

    “祠堂在哪?”

    “后院儿。”

    高要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蒙毅面前将他拉起来,“那还在这里坐着喝什么茶,回去什么茶不能喝,还在这里浪费时间。你是不知道啊小川,我在这个鬼地方实在是度日如年。三年半的时间啊,一千个日夜,我每天都想着高岚,每天都想马上回去……小川你果然够意思,没有扔下我一个人。”

    “现在就回去吗?不在咸阳城再玩几天?”易小川诧异地问。

    “归心似箭你懂不懂,归心似箭啊!”

    坐在上首的蒙恬联想到蒙毅刚回家时在祠堂的失态,听高要不停说着‘想家’‘回去’这种字眼,心中警铃大作。“请问高先生,不知宝盒与先生回家有何关系?”

    高要口直心快地说道:“就是八角宝盒带我和小川来到古代的,当然要靠这个回去。你不知道,我们找这个宝盒找了很久……”

    “老高!”蒙毅心中直呼坏菜,他从没跟蒙恬说过这些。惊慌中转过头看着怒意升腾的蒙恬,张了张嘴还没等解释,就听蒙恬说道。

    “这位高先生,他是在下胞弟蒙毅。易小川是他过去在外流浪时的名字,如今早已禀告先祖,认祖归宗,还请先生在称呼他蒙毅。若非先生与蒙毅旧交,今日我定将先生赶出府外。”

    高要知道这是大将军,战场上杀人不眨眼,此时蒙恬气场全开,一时间有些腿软。不由又叫了声小川,惹来蒙大将军毫不掩饰杀气的眼刀。

    蒙毅皱着眉头看着蒙恬,生气地说道:“蒙大将军,之前你怎么承诺的。老高怎么就不能叫我易小川了。我易小川不是你蒙恬的所有物。既然蒙大将军听不惯,烦请让让,我的朋友我自己招待,别错过了我们叙旧和回家的大好时间!”

    “蒙毅!”蒙恬堵在门口,心中千言万语,最终只是苦涩地问道,“小毅,你要去哪?”

    蒙毅还在气头上,并不想与蒙恬多说,板着脸伸出手说:“祠堂钥匙。”

    蒙恬感觉自己的心要碎了,但还是从腰间解下了钥匙。

    “老高,我们去我屋取点东西,我还有信想让你帮我带回去。”(可惜沉浸在悲伤中的蒙恬还楞在前厅,没有听到以下对话)

    “信?小川,你不回去了?”

    “不回去了。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虽然我也非常想念老爸老妈和大川,但是我总觉得我才是多余的。如果没有我,也许爸妈就不会离婚。”

    “小川你别这么想。其实你家……”

    “嗨,没事儿。这种时候,我想跟着感觉走。还有啊,替我跟高岚说‘对不起,分手吧‘。”

    “你个混世魔王,你人在古代还想霸占我妹妹,开玩笑。我妹妹这么优秀,追她的男孩子一大把,不知道怎么就栽在你手里。”

    蒙毅带着高要拿好书信来到祠堂,打开门指着桌案上的宝盒道:“就是这个宝盒,听说里面还放着蒙家的家谱呢。一会儿你打开盒子,要是有时间,别忘了帮我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放好。等等,我们还是先找个人把东西取出来。”

    蒙毅随便找来一个下人,站在屋外看着打开后平平无奇的宝盒和里面厚厚的竹简。

    “老高,到你了,祝你一切顺利!”蒙毅拍拍高要,最后一次拥抱在一起,然后打发走下人抱着竹简站在门外。

    “你也要保重!”高要握着虎坠放到凹处,宝盒的盖子自己漂浮到空中,一时间蓝光大盛,顷刻间高要消失在蓝光里。

    蒙毅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有点想哭。他在心里声嘶力竭地大喊,‘老爸,老妈,大川,高岚,我真的很想你们,对不起。‘

    蒙武原本在军营里安排兵士训练,忽然有小校来报蒙恬将军和蒙毅将军吵翻了,蒙毅将军说要走。蒙武一听赶紧往家里赶,刚进门就看见站在门口的蒙恬,问清楚缘由后又往后院祠堂狂奔,看到了蒙毅抱着竹简站在祠堂外面,屋里蓝光变淡消失。

    蒙武轻轻接过蒙毅怀里的竹简,蒙恬则是一个熊抱抱住弟弟,生怕这个人从眼前消失。

    “小毅,高先生刚刚回去了是吗?”蒙恬问着。

    蒙毅点点头,挤出“嗯”的一声。

    “那你也要回去吗?”蒙恬小心地问道。“不回去好不好?”

    蒙毅点头,又挤出“嗯”的一声。

    蒙武放好竹简,捡起随盒盖掉在地上的虎坠,走出来把被蒙恬抱得死死的蒙毅解救出来。

    蒙毅看着须发皆白的蒙武,主动抱住了他,眼泪再也绷不住掉了下来。“对不起,对不起……”

    很久以后,蒙毅随蒙恬在外攻打匈奴,得胜后犒赏三军,蒙毅喝多了,蒙恬借着酒劲再次提起这天的事。

    “小毅,你那天真的要走吗?”

    “哪天?”

    “高先生,你的老乡来那天。”

    “哦,高要啊,你刚才问啥?”

    “你那天真的要回到现代吗?如果那天我和父亲没有拦下你,你是不是也消失了?”

    “哈哈哈,我俩来的时候一起来的,你觉得时空隧道那么窄吗,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要走就一起走啦,你都抓不住我的影儿。”

    “所以一开始就不打算走?”

    “嗯哼,你真笨,像个木头。”

    蒙恬被嫌弃了仍然一脸开心,亮晶晶的眼睛里哪里还有一点醉意。晚上,他抱着醉醺醺的蒙毅睡在他的大帐,不厌其烦地帮蒙毅把踢掉的被子盖好,然后愉快地给父亲写一封家书。蒙武表示,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儿子,老夫早就把一切看透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