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快穿之超妈系统快穿 > 第 53 章 第三单元01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暖房宴之后,章小年开始准备开绣庄的事情,有朱大姐帮忙,很快找到了合适的铺子,以前是卖绸缎的,就在他们这一片与北城商业中心交界的地方,走路十分钟就到了。离穆枫的衙门也近,不怕有人闹事。

    两间铺面带个小院,后面是民居。显然是个四合院隔了一半出来,前后总面积百来个平方,却要价五百两。

    这有点超出章小年的预算了。她倒也不是真的没钱,而是程家收入就那么多,随便一掏就五百两不符合常理,毕竟铺面不是别的,是一眼就能看透价值的。千万不要小看邻里关系,后世有一种人群叫“朝阳社区群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你家的情况摸得比你自己都清楚。

    穆枫月俸三贯,折合银子还不到三两,就算有额外收入也和衙门里的应酬相抵了。剩下的银子倒是能应付家里日常支出,可不还有个经常吃药的孩子么?所以她才急着开创新收入。

    “有点贵了,”章小年悄悄跟朱大姐说,“你也知道我手上能动用的就五百两,原本预算最多不超过四百两的,还得进货呢。这铺子我很喜欢,你帮我问问东家,能不能赁?”

    朱大姐道:“赁是能赁,可一个月就要八贯,一年就得九十两,多不合算啊?我可告诉你啊,这家是急用钱,不然不会卖这么低。这什么地界啊,可就比一街差一筹而已,不然也落不到咱们这样的小百姓手里啊。”

    北城虽然是平民区,但也只是相对于皇城而言,如果说皇城那边的商铺是后世北京的国贸,王府井,北城至少也能算个海淀,商业中心地段随便一个小铺面都得上千两,多数还在大户手里。章小年前世做个老封君,对这些规则门儿清。原本她的打算就是等程暄长大给她做嫁妆的。

    “可是我这不是不凑手嘛。”

    虽然西城的小院卖了五百多两银子,可是买现在住的房子就去了三分之一,这都是朱大姐知道的事情。

    章小年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我从前虽然存了些钱,却是压箱底的,哪敢动啊。”

    朱大姐想了想,道:“这样,我再谈谈,看能不能压一压价。不过我估计少不了多少,你可得想清楚,错过这次,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章小年咬着唇,道:“你去谈吧。我自己再想想。”

    最终,这个铺子还是以四百八十两价格拿下了,加上过户,各项税费,也花了近五百两。这还亏得穆枫本是衙门里的人,不然光是打点费,就能叫百姓望而却步。可见,这朝廷腐\/败得很。

    …

    铺子每耽搁一天都是钱,章小年上午办完手续,下午便开始装修。

    因着原来是做绸缎生意的,老板也算大方,一应陈设都留了下来,本身装修就不错,章小年干脆只做了粉刷,一间继续卖绸缎,另一间做绣铺。因消防问题,京城民居不许自建二层以上的建筑,于是她钻了空子,后面的小院封了,盖成上面一层半,下面半层的二层小楼。

    前后隔开,外面做生意,里面做绣房,也方便接待讲究的客人。

    盖房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穆枫接了去。

    章小年负责开铺子,考验人脉的时候到了。

    之前说过,胡氏家是开杂货铺的,天南地北的货商都认得一些。在她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合适的货源。是江南一带的大布商,近年才进驻京城,正好也在找销路。章小年看了货,觉得不错。对方看了她的绣技,只觉得惊为天人,一拍即合。

    章小年做了市场调察,最后决定开一家专门做嫁衣的绣庄,名字也简单,就叫“嫁衣”。

    陶氏等人都很担心,谁家嫁衣不是自己做的呀。

    章小年笑道:“说是这么说,可真正大户人家的闺女哪吃得这样的苦?”

    就拿她上个任务来说。除了红豆自己开的就是绣庄,继承了她的绣技外,掌珠几个也就会补个衣裳,绣个手帕。而绣嫁衣,稍好一点的工时就得以大几个月计,再好一点的,三五年都有。叫她们自己绣怕是绣成老姑娘都绣不完。还不是她这个娘帮的忙?顶多自己绣个盖头。像芸豆连盖头都不会绣的,就绣个凤凰的眼睛,意思意思也没人说什么。

    最重要的是,她要走精品线路,既能挣钱,又不会太累。

    朱氏听她这么一说,觉得有些道理,道:“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多忙啊,又要管田庄铺子,还要打理人情往来,还能真一针一线自己绣啊?我看这生意做得。”

    主要是章小年绣技太好了,看了她绣的嫁衣,她都想再嫁一次了。

    女人嘛,天生就有分辨衣裳好坏的天赋,就连姜氏都动了心。她的闺女再过两年就十岁了,可以说亲了,要是能穿上这么一套嫁衣,得多风光啊。

    “你这嫁衣多少钱一套啊?”她声音有些发颤地问。

    大多平民百姓终其一生唯有成亲能穿丝绸,能着凤冠霞帔。

    谁不向往?

    作为父母,都是想给儿女最好的。

    可能一匹绸缎的价格就要她卖半年猪的利润,可她还是问了。

    爱女之心,令人感动。

    可绸缎只是成本,真正值钱的是章小年的绣技,怕是她不吃不喝三年都存不到,于是道:“你姑娘今年才八岁吧?趁年纪小好好练练,等定了亲,我指点指点,让她自己绣,岂不两全其美?”

    姜氏大喜过望,“你能指点我姑娘?”

    章小年掩嘴轻笑,道:“这次能这般顺利多亏姊妹帮忙,不过是指点指点又值当什么?”

    胡氏却是从布商那里知道章小年绣技惊人,便是去江南也能争得一席地的事情,当下有些可惜自己只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不知道现在生还来不来得及。不对,他的儿子今年才定了亲,儿媳妇正准备嫁衣呢!

    “我家儿媳妇在绣技上颇有些天赋,敢天得空我领她来玩,你若觉得好,也指点指点。”

    朱氏虽没有闺女,侄女外甥女不少啊,当下也开口。

    章小年道:“可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学绣艺是讲究天分的,我一样教,学不学得到就看自己造化。而且我是看在你们的面子上才教的,一家一个名额,不能告诉别人啊。”

    朱氏几个当然没意见啊,人越少竞争力越小的道理她们还是懂得的。

    布商的货一到,铺子就开起来了。

    章小年把前世闲来绣的京绣,苏绣,蜀绣,粤绣嫁衣,一样一套挂在铺子里。

    新颖的款式,巧夺天工的绣技,一开张便引起了轰动。为免再惹来郁老太君那样的人,她没敢用独门秘技,而是把常见的针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怎么不令人惊叹!

    可是一看价格,顿时,吓退了一大波人。可无论哪个时空的国人,在婚嫁一事上,都非常舍得花钱,更有些人慕“贵”而来,被她的绣技折服。

    仅开业三天,订单便排到明年去了。

    胡氏定的儿媳妇叫徐茜,于绣艺一道十分有天赋,才十二岁就会几十种针法,绣出来的花朵颜色过渡自然,只是从前缺乏名师指点,少了些灵气,在章小年的指点下,一日千里地进步着。章小年爱得紧,干脆把收了做徒弟。朱氏等介绍的四个人也做学徒,平日除了学绣花,还要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这一点大家都没意见,因为学徒都是这般过来的。

    除了徐茜,章小年还招了两位熟手绣娘,都是托朱氏高价从别处挖来的,虽比她有所不如,在整个行业也能算顶尖。加上她不藏私,偶尔指点一二便能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很快拢络住了人,绣庄步入了正轨。

    这段时间穆枫也没闲着,把朝堂的势力摸了个大概。

    本朝称“夏”,周姓,建国二百余年,这代皇帝号“襄平”,二十一岁登基,在位二十五年,现年才四十六岁,有十一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才断奶。发妻闵氏,三十年前,尚是太子妃时生太子周恪时难产而死。据说皇帝失去爱妻太过悲痛,登基后追封闵氏为“孝敏皇后”后立誓此生不立二后。只封闵氏表妹黎氏为淑妃,抚养至周恪十岁后才生下五皇子周恕。

    目前周恕还是太子的小跟班,出身平平,长相平平,才学平平,在众皇子中毫不起眼。非要说个优点,大概就是能生!自十六岁大婚来,已经生了七个儿子,其中两个还是嫡子,是已成年的皇子中子嗣最兴盛的。据说,皇帝表扬过好几次,说他治家有方,还给五皇子妃赐了个“惠”的封号,一下就跃过了众皇子妃,仅次于太子妃。

    距离赵家出事已经两个月了,事情不仅没有平息,还愈演愈烈,自赵靖起,又陆续拔出了许多老牌的勋贵,其中多是以战功起家的,菜市口的地就没干过,整个京城官场可以说风声鹤唳,就连巡役这种小喽罗都夹起了尾巴,穆枫的应酬都少了,每日下班准时回家。

    而朝堂却并没有平息下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没想到泥下还有个大萝卜。

    居然是太子!

    这就有些可笑了,先不说太子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就说皇帝一直以太子体弱,没派过一件要紧差事,怎么可能联络到那么多武将?

    到了这个时候,有点官商的人都知道,自镇西兵败始,幕后之人箭指的目标就是东宫,清理武将不过是顺道!

    这个人是谁还用说吗?

    看清事实真相的人啥也不敢说了。

    安静如鸡。

    朝堂上空前平静。但随着皇帝日益沉默,弹劾太子的奏折越来越多,连民间都出现了太子才是真正叛国人的流言。

    替太子辩解的人除了闵皇后娘家,太子妃娘家之外,寥寥无几,在皇帝发落了闵家和太子妃娘家之后更是绝迹了。

    当夜,太子素衣披发,自刎于御阶之下,遗书称“罪人”,请皇帝将其与妻儿贬为庶人。

    皇帝丧子哀痛,未允,追封太子为“勇义太子”,赐太子妃“德贤”封号。

    这两个字单独分开都是好的,可合在一起……

    自古双字为谥号。

    太子头七夜里,秋风初起,落叶渐黄。太子妃着素衣,披发,抱着太孙,站在了宫墙之上。

    墙下,侍卫如林,却视如未见。

    ※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