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女对于朱破虏起名字的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叫习惯了觉得也算是朗朗上口。不过考虑到他最大的孩子已经四岁了,系统性的教育已经开始了,众女按照编好的教材,从头开始教,没有固定的进度,学会了一年级就学二年级。
朱破虏组织众女给孩子们修订的教材,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当然朱破虏自己也就是个高中生,大学的课程有啥他也不清楚,他就把笛卡尔那些他之前没有学到的内容,全部编到了大学教材里,还有国家科学院里,所有新的知识,汇编成册,作为孩子们将来大学学习的内容。
可能是朱破虏和众女的身体异于常人,他的孩子感觉也是身材比一般孩子要高大不少,智力发育也很快,朱破虏觉得比他小时候还要聪明。还好朱破虏操心的比较早,在他们上房揭瓦之前,制定了适当的规则,严加约束。他们只要遵守这个约束,就有足够的自由,反之则什么都没有。众女当然疼爱孩子,但好在朱破虏有言在先,大家照章执行。至于孩子功课,就由众女排班,轮流教授。
朱破虏宣布再次提高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每月提高五十块钱,举国欢庆,自然又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春节过后,朱破虏决定今年继续加大支出。收入现在已经达到每月17亿左右,必须要找地方花钱。
一方面,朱破虏把秦朗召回,杜铁剑接任辽东总督。秦朗回到京城,组建狼牙特种兵,全部为快速机动部队,配备足够的卡车和五十辆吉普车,武器大部分配备怒火Q,少部分配备最新式的狙击□□。朱破虏把他了解的一些特种作战的皮毛,还有机械化部队的概念,教给了秦朗,由他摸索出特种作战的实战战法。至于兵员,全部从现有四大军队中挑选,而且必须拖家带口,家底清白的人才能参加。当然,筛选是暗中进行的,然后是技战术的考核,另外武艺也有一定要求。最终的要求是,武艺必须出众,枪法白发白中,能开车,懂得配合车辆进行作战,还有就是熟悉巷战,山地战,特种侦查等等技能。待遇自然比普通士兵高,是普通士兵待遇的两倍。
狼牙特种部队,限额一万人,开始朱破虏建议先招一千人,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成军后,朱破虏的卫队就由他们来担任,以后出行安排五十个人就可以了,一千人太多了。五十是最低限度了,明月要求的,而且朱破虏吹牛的狼牙特种部队,明月要亲自验收。
孙之沆调任川贵总督,诸葛长风接任东海第一舰队旅长。召回龙飞云,李铁矛接任中亚总督,孙传庭接任福建江西总督,李自成总督新疆和青海。
华夏国家法院院长,由秦朗接任。黄宗羲调任北京大学校长。玛丽娅接任华夏传媒集团董事长。朱破虏征求龙飞云的意见,是想开疆拓土,还是当警察部长,呆在京城。龙飞云说,还是开疆拓土吧。
朱破虏看龙飞云确实还没有安定下来的打算,告诉他,如果开疆拓土,那就还有一个大活,干完这一次就留在京城吧。龙飞云痛快地答应了。自从跟着朱破虏以来,他原本豪气纵横的性格竟然变了,变得异常沉稳,要比心大,没人比朱破虏大。他要做的就是把朱破虏的宏图大志变成现实,他也知道他是朱破虏的一把利刃。
朱破虏也不再犹豫了,告诉龙飞云,那你又得出差了。龙飞云倒是放得开,反正每次都是老婆孩子一起去,学校哪儿都有。啥事儿,有没有诱惑力?朱破虏告诉龙飞云,印度洋他打算插手了。
朱破虏命龙飞云为华夏第一舰队指挥官,在天津筹建华夏第一舰队,兼任印度洋总督,在斯里兰卡筹建基地。朱破虏告诉龙飞云,华夏第一舰队,全部由钢铁战舰组成,六艘两千吨级驱逐舰,六艘五百吨级护卫舰,由华夏船舶集团建造,现在已经基本完工。舰队配置朱雀军一万人,熟悉两栖作战。另外给龙飞云调任一万玄武军,用作开拓和守卫据点,新建城市,具体位置,由龙飞云选择。
龙飞云早就知道朱破虏说的真正的驱逐舰了,但是一直没有见到,这次可以开开眼了。当他站到两千吨的驱逐舰前,感受到了人力的渺小。巨大的钢铁舰体,他相信普通的铁弹根本无法对它造成伤害,而驱逐舰装备的四门重炮,两门野战炮,将成为一切船舶的噩梦。
龙飞云开心坏了,带着自己的副将跑去和船舶集团交接,熟悉自己的舰队去了,他知道华夏第一舰队的意义。因为之前朱破虏时不时也提到,现在的东海舰队算不上真正的舰队,所以他一直没有改变东海舰队的称号。而他眼前的这支钢铁洪流,被冠以华夏的称号,看来是朱破虏眼中真正的舰队了,自己当然也要打出华夏第一舰队的威风,不落威名。
朱破虏同时决定,在阿斯塔纳、乌兰巴托、阿杨、新加坡新设立四个军区,先行建设并派遣部分士兵,两年后达到各兵种一万人。同时,朱破虏启动征兵,各军种都征兵五万,共计20万。
五千吨的运输船和补给船也都建成了,经过几次试航以后,已经具备交付条件了。两艘补给舰随龙飞云出发。四艘运输船则交给了陈小鬼,陈小鬼的第一件事儿,就用他们代替原来美洲航线的运输船。
这一年来,美洲航线一是运输任务繁重,二是遇到几次大的风浪,五百吨的明显有点不够看,连多年从事远洋运输的水手都被晃得趴下了。众人终于认识到大船的好处了,巴不得赶紧换成朱破虏推崇的巨型运输船。
而周德福得到众人的一致好评之后,再加上焊接技术的提高,还有对放水舱设计的信心,于是他同时试验建造一万吨和两万吨级的运输船和补给舰。本来他还担心朱破虏是否会觉得他步子迈的太大。朱破虏告诉他,无妨,不怕失败,其实五万吨也可以考虑一下。
周德福惊呆了,五万吨,那得跟个城堡似的。确定朱破虏不是开玩笑之后,他看到了朱破虏的抱负,估计以后十万吨,几十万吨的船他也敢要。于是周德福回去以后,干脆在船舶集团成立一个船舶研究中心,和华夏国家科学院加强合作,定了几个预研课题,包括五万吨、十万吨、二十万吨、三十万吨。
他们经过简单的测算之后,三十万吨的战舰,那得装几百门重炮?想想都觉得可怕,这要是开到那个城市,一顿炮弹,估计城市就没有了。后来朱破虏知道之后哭笑不得,他告诉周德福,三十万吨的,只搞运输船和补给舰就好了。他努力回忆后世的船舶吨位之后,告诉周德福,驱逐舰只研究到一万吨级就行了,而且可能是十年以后的目标,暂时搞搞五千吨就可以了。运输船,可以朝着三十万吨搞,至于补给舰,五万吨吧。
周德福这才赶紧跑回去,调整课题,差点扯着蛋,好在朱破虏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做得好,早点研究研究是对的。朱破虏不差钱,花钱养点人对他来说是毛毛雨了,现在每年净收入几十亿,外加预备发行的五十亿也都入了他的钱包,他现在发愁的是花不出去。
说起来朱破虏只是变相的把原来君权分割成了各个集团,然后疯狂敛财,好在照顾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以大明末期为标准的话,现在老百姓过的简直是天堂般的生活。吃饱饭,太容易了。现在穿的也不错了,谁家还买不起几匹布。孩子上学,国家都管,不用交学费,还管吃管住。你见哪个皇帝给你这么好的待遇?
那些看着华夏变化的秀才们,开始还看热闹,后来发现再看就把自己落下了,于是也都跑去报名参加培训,培训合格以后,可以担任华夏各地小学的教师,老师的工资不错滴,今年又涨了,每月都三百多块钱了。唯一奇葩的是,朱破虏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有自己的一部分土地,根据学校规模确定。基本上每个老师需要种半亩地,当然,定期还要让学生跟着干农活,活虽然不多,但也得干。包括播种,育苗,插秧,施肥交税,收割,脱皮磨面,都得自己干,一半可以用来种菜,种什么没有限制,喜欢吃啥种啥。
到后来,有些搞的好的学校,干脆自己养猪,养羊,朱破虏不让学校养鸡,理由木有,不让养。好吧,总统不让养那就不养。养猪养羊是鼓励的,不过有头数限制,理由是,主业是学习。主业是学习,你又让种地,又让养猪?
不过几年下来,老百姓倒是很开心。因为开始学校种的那些地真不咋地,但是人家识字啊,各种种植养殖手册,那些秀才们没办法,不会种地只好翻书,慢慢也都摸到门道了。再后来,学校种的地,产量高,学校养的猪是最肥的。行,娃考不上初中,回家种地也是一把好手。或者找个饲养场,那也是轻松自然。于是老师们提出,要搞纺织,朱破虏考虑后,算了,小学生,种地养猪就行了。纺织嘛,让初中生和高中生搞吧,不过后来朱破虏改主意了,初中高中生不要搞纺织了,搞药材和看病,没指望你们成为医生,好歹会种点常用药,懂得个头疼脑热就行,时不时还能走街串巷搞搞义诊。于是乎,老百姓们又开始期盼自己的孩子能读个初中,考不上高中,回头也算半个医生了,或者当个护士也不错。
华夏运输能力的大大提升,李定国的美洲总督也终于好过了,再加上维多利亚的水泥厂开始生产大量的水泥,不再依赖亚洲的运输,各地的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主要设施基本修建完毕。
李定国则每年大概给亚洲送去五十万左右年轻野人,也有些在华夏实在没有竞争力的百姓或者流民。干脆响应号召,移民到美洲,李定国果然没让他门失望,在亚洲找不到老婆,来了美洲,找老婆很容易。
李定国抓的这些野人,一方面是他自己抓的,大部分则是多尔衮和阿济格抓的。多尔衮最终在盐湖城一带开始筑城。阿济格则在卡尔加里一带筑城。
他俩选择这个地方,一方面是距离李定国不算很远,附近都有河流能通道李定国那里;一方面是附近的山上有大片的森林和石头;一方面这里河流众多,自己可以开垦土地。至于水泥钢材什么的,他俩肯定不想了,也不指望像李定国那样建设坚固的棱堡和城池。这些东西在华夏还属于军事机密,不能交易。
但是农具,锅碗瓢盆等日用品,李定国倒是都卖。李定国开始送给他们一些小船,后来他们又买了一些大船,在河道里航行还是没问题的。然后就开始大肆抓捕印第安人,男人当奴隶,年轻女人,好看点的,送去李定国那里卖钱。
他带的蒙古骑兵,虽然日子是清苦一些,但是个个都艳福不浅,一到十月份,格外卖命,因为十月份抓的印第安人,他们可以优先选择一个。现在他们大都有两三个奴隶了,基本上也算是丰衣足食了。
由于多尔衮他们找到了铁矿,铜矿等等,李定国觉得把这种矿石直接运回华夏,太浪费,经朱破虏同意后,在维多利亚岛上建了一些冶炼厂,把铁矿炼成铁锭之后,铜矿炼成铜锭,再送回华夏。
多尔衮在美洲也逐渐站位脚跟,除了在盐湖城,在博伊西等地,也有几处据点。再加上有些表现不错的印第安人,也加入了蒙古骑兵,骑兵人数已经增加到两三万人,还有几万步兵。附近有些弱小的印第安部落,也归顺了多尔衮。他给自己的国家还取名为大清。
多尔衮在美洲大平原还是比较如鱼得水的,他发现这里水草茂盛,而且城堡几乎没有,简直就是他骑兵的天下。再加上他的装备精良,那些印第安部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基本派出去一千人,就能横扫几百里。不过多尔衮也发现一个问题,他的地盘很大了,但是老百姓却没有多少。虽然他的骑兵们很能耕种,印第安女人也比较能生,但是一方面孩子都还小,指望不上,一方面成活率有点低,就这还是找李定国那边帮了不少忙,实在是条件太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