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农王 > 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乡之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一头的野猪猪鬃,其实并不多。

    而且能被李冲元利用到的,也只有颈部和脊背这一部分罢了。

    其他的,李冲元买来也没啥用。

    而且。

    这玩意量还少,想要大量制作出牙刷出来,估计也是有些难度。

    但有了王廷的运作。

    李冲元自然是不用担心没有猪鬃可用。

    这个时代什么最多?

    除了人之外,山林居多。

    山林之中,野兽可谓是到处都是。

    野猪更是其中一霸。

    俗话说的好。

    一猪二熊三老虎嘛。

    野猪要是发起疯来,就连熊和老虎都得让一边去,可见这玩意的战斗力不俗的。

    而且。

    其繁殖能力,放在山林之中,估计也是排在前头的。

    食物杂。

    上到其他的小动物,它们能吃,下到一些树根草根,它们也能吃。

    而且还是成群结队的。

    据李冲元所知。

    就终南山中,这野猪群可谓是数不胜数。

    依着李冲元估算。

    终南山中的野猪数量,估计已经超越了他的认知了。

    犹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那些野生动物了。

    “猪,大,多。”此时,李冲元正与着小疯子站在一块,看着猪圈里的野猪仔。

    最近一段时间。

    小疯子的活计之中,多了一项新的事情,那就是去牛首山外围摘嫩竹笋。

    白罴依然养在乔苏家。

    而小疯子除了要看着他的大鹅之外,还要拔猪草,更是要给白罴准备嫩竹笋,你不让他干,他还不乐意。

    李冲元前段时间,就曾让小疯子别管白罴了。

    可这小家伙到好,直接丢给了他李冲元一个白眼,甚至还学会了李冲元的一招,甩了一个后脑勺给他。

    为此。

    李冲元也不再去管这小家伙了。

    李冲元摸了摸小疯子的小脑袋,点了点头道:“等它们长大了,小郎君我给你整一头猪,让你从年头吃到年尾,省得你这小家伙瘦得跟根柴似的。”

    小疯子比较瘦,像是没有营养的样子。

    李庄穷吗?

    当然不穷。

    即然不穷,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吃好一点呢?

    对于普通的穷人来说。

    有点粮食,或者有点钱了,都是紧着来的。

    即便是家中有不少的粮食了,有了存钱了,可他们依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也不舍得花。

    哪怕李冲元这个小郎君从?县每天从?县买来不少的肉,分发到各帮工手中之后。

    这些农人百姓们,也都是腌起来,然后制作成腊肉。

    想要吃点油荤,那就在锅里过一下就算是解了嘴了。

    哪里真舍得吃肉。

    对于这事。

    李冲元说过,也劝过。

    可依然无效。

    为此,李冲元甚至还想着把肉做熟了再分发下去。

    可这一个想法一出现在他的脑袋中后,就直接丢弃了。

    小疯子听着李冲元的话,开心的有些找不着北,拍着小手,卖力的吸着鼻子,像是在回味猪肉的味道一般。

    野猪越来越多。

    也越长越大。

    这个小猪圈已经不适合它们的成长了。

    李冲元早在野猪仔出生之后,就已经在李庄的西边,靠近牛首山一侧,建起了新猪圈来了。

    只要这些野猪仔再长大一些,就可以迁移到那边去。

    到时候,再买上一些家猪,与着这些野猪仔一起圈养。

    如此这般。

    这养猪产业,也就可以起来了。

    至于肥,那更是李冲元所看中的东西。

    为此。

    李冲元还特意让帮工们在那边挖了一个若大的积肥池出来,便于以后猪肥堆积发酵之后使用。

    不过。

    这个想法,估计得等到年底,或者明年去了。

    诸事顺利。

    山上的果树苗茁壮成长。

    地里的怀山,早已是花开片片。

    而甘蔗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由着妇人们剥叶贮青,然后增肥填泥浇水的。

    至于芋头地里的芋头。

    李冲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及。

    芋头的支茎叶长长了,自然而然的需要剥掉一些,然后再把芋茎杆存起来做成酸菜。

    至于叶子。

    李冲元也是没有浪费,直接剁碎,喂猪了。

    没有什么东西,是李冲元不利用的。

    而且这些可都是他的成果,李冲元可真不舍得随意丢弃。

    涝水的修筑,一直不停。

    石料从终南山中一车车的运送出来,木料也从牛首山中一根根的被扛到了涝水两岸。

    至于李冲元最看中的山凹。

    大肚他们每隔几日,就会来报喜。

    说什么又有一窝苗出来了,其中好多颜色的金鱼都有。

    还说什么前段时间孵化出来的金鱼,出现了两叉尾的。

    总之。

    大肚每逢见到金鱼有喜事,就必会跑回村子,向李冲元报喜。

    前段时间。

    得了一百贯钱赏钱的他,以及他的那几个下属。

    可谓是卖力的很。

    就差双脚钉在山凹里,看着那些金鱼苗了。

    这不。

    就在此时。

    李冲元与着小疯子正趴在猪圈外围,看着猪圈里的那一群小野猪之时,大肚就跑得满头大汗的奔了过来,“小,小郎君,小郎君,大,大好事,大,大好事啊。”

    “你先喘口气再说,什么大好事?”李冲元一见大肚如此模样,就知道山凹那边肯定又有好消息了。

    李冲元也不着急。

    反正喜事是一件接一件。

    李冲元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最近自己跟小疯子说的话多了,沾了点特意功能了。

    待大肚缓了气之后,又是擦了擦满头的汗水喜道:“小郎君,水泡眼又有一条了,而且比上次的那条还要好看。还有,我发现了一条两个脑袋的金鱼,脑门上顶着另外一个红色的脑袋,太漂亮了。”

    李冲元一听。

    二话不说,直接撒腿就跑,往着山凹奔去。

    就大肚所言。

    李冲元一听就知道,这是狮子头金鱼啊。

    高兴啊。

    太高兴了。

    这还只是试验,就出现了狮子头最难培育出来的金鱼,李冲元高兴的都有些不知道怎么着了。

    这不。

    一路急奔之下,连连在路上摔了好几跤。

    好不容易,这才赶到了山凹里。

    当李冲元往着鱼池中搜索过去后,确实发现了大肚所说的那条金鱼,“哈哈哈哈,好,好,太好了,狮子头啊,真是狮子头。出了狮子头,这是你们的功劳,今天,小郎君我为你们亲自掌勺,犒劳你们。”

    大肚和几个下人一听李冲元的话,纷纷高兴不已。

    李冲元的做的饭菜。

    大肚算是吃得最多的了。

    至于那几个下人,虽也吃过,但其量却是少的可怜。

    为此。

    他们平日里一闻到小院飘出来的香味后,都期望着,以后能天天吃到李冲元做的菜肴来,最好还是米酒闷大鹅。

    而此时李冲元放下话来,说要为他们亲自掌勺,这可就是莫大的荣幸了。

    哪有主家或东家为了给他们庆功,亲自掌勺的。

    可李冲元就是这么不讲路数。

    一遇上好事,或者大喜过望之时,那必然是夸下海口来。

    这不。

    此时的李冲元就是如此。

    一条狮子头,一条两叉尾,还有一条水泡眼。

    仅这三条金鱼,李冲元就觉得值当为他们掌勺了。

    可是。

    李冲元一路围着池子搜寻之下,却是发现了一条很是特别的金鱼。

    “咦,这是什么品种?不会是?”当李冲元一见这条很是特别的小金鱼后,直接愣在了当场。

    小金鱼很小。

    小指甲盖大小。

    但全身金黄色,而且肚子特别大。

    小脑袋上,还顶着一个小圆球。

    皇冠珍珠金鱼。

    是的。

    就是皇冠珍珠金鱼。

    不过。

    李冲元却是从未见过全身金色的皇冠珍珠金鱼,只是见过普通的皇冠珍珠金鱼,或者皮球珍珠,以及五花珍珠。

    可当下他所发现的这一条。

    即不是五花,也不是皮球,更不是普通的皇冠珍珠。

    而是全身金黄,看起来就像是一颗在水里游动的金黄色珍珠一样。

    带着一身的贵气,一看就不是凡种。

    顿时。

    回神的李冲元一拍大肚,指着那条金鱼大喜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你们看,这才叫金鱼,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金鱼。”

    金鱼还太小。

    李冲元高兴之时,也期望着这条小金鱼长大后最好不要变样。

    否则。

    他这句话,估计也是白说了。

    大肚他们几人,见李冲元如此高兴,纷纷注目望向池中。

    “原来还有一条金色的金鱼啊,我都没有发现,还是小郎君厉害,一来就发现了这一条。”大肚捧人的技术真不咋滴。

    而其他几人也是纷纷附和,捧起了李冲元来。

    李冲元尴尬的笑了笑,继续搜寻。

    池子之中小鱼儿不少。

    但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鲫鱼苗,但也有一些各种颜色的小鲫鱼。

    要是稍不留心,那就容易遗漏掉。

    再加上这些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

    只要一有动静,那必然都会往着远处游去,想要确认,真是有些难度。

    好在池子也不大,双目之下,虽也能看全,如果眼力要是差上一些,那可就得费上好半天的工夫了。

    ......

    长安城本家府外。

    一位行色匆匆之人急奔本家。

    “什么人,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嘛!给我离开,要不然,我可就要打人了。”门房见一人穿着普通的布衣,带着一斗笠欲要闯进府上,赶紧伸手拦住。

    那人伸手摘下斗笠,看了看那门方,“你是新来的?”

    门房听着那人说的话,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我刚做门房三个月,怎么?难道你带敢欺生不成?你也不看看,这里可是李县公府,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就能进来之地,赶紧离开。”

    那人到也不计较,手摇斗笠给自己降温。

    “我叫向四,刚从西乡回来,你不认识我也正常。你拦下我,那是你的责职,我不会怪你,不过你还是赶紧去向管家回报一声,就是我向四回来了。”那人自报了家门,脸上挂着笑容。

    门房一听眼前之人叫向四,心中一惊,说起话来都显得不利索了,“你是向四?那,那,那我这就去回报。”

    门房踉跄的奔进府中去了。

    向四之名。

    门房听过,但却是从未见过。

    向家这些人的名号,个个他都听过。

    而且也见过了几人。

    就好比向五,向七,以及经常跟随在李冲元身边的,向八、向九,还有向十。

    至于其他人,却是从未见过。

    能自报自己叫向四的,门房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名号代表着什么。

    他虽乃是新门房,可也听闻过这些人的名号的。

    没过片刻。

    管家从府上来到大门外。

    一见到向四后,高兴的走了过去,重重的拍了拍向四的肩膀,“辛苦了!一路风尘仆仆的,走,先回府上好好洗一洗再去拜见老夫人。”

    “你还是这么年轻,我却是显老了。”向四抱以一笑道。

    管家也是回之一笑,又是拍了拍向四。

    管家走在前,向四伴肩而行,步入到府中去。

    这让门房看着这二人像是老朋友一样,眼中多了一些不明所以。

    能与管家比肩而行的人,而且还是这位叫向四的。

    可见管家这是没把向四当作下属来对待了。

    ......

    时过半个时辰后。

    向四站在厅堂之中,回应着老夫人的问话,“向四,你此次回来的如此急切,难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成?”

    “回老夫人的话,我本该写信回来向老夫人回禀西乡之事,但怕有人有心查看信件,所以特意赶回来一趟,好当面向老夫人回禀。”向四依言回道。

    老夫人好奇,“何事?你坐下细细道来。”

    向四看了看管家,管家轻轻的点了点头。

    得了管家的回应后,向四这才依着老夫人的话坐下。

    “老夫人,西乡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而且还与王家有关,所以我这才特意从西乡赶回来向老夫人回报一下。最近,西乡出现了王家的人,在西乡县城北三十里外,洋水边修建起了码头,而这个码头,正好处于小郎君的封地之内。为此,我与王家交涉,他们却是把我赶了出来。”向四有所担心的回道。

    老夫人一听,也是奇怪。

    王家跑去西乡修码头,这本就有些不符合常理。

    老夫人看向管家,管家也是不明所以的摇了摇头。

    管家都不知道。

    这到是让老夫人实在想不通了,“可有发生械斗?”

    “回老夫人,并未发生,而且在我离开之时,已是交待了下去,任何人不得与王家人发生冲突。”向四回道。

    (西乡,今陕西汉中管辖的县属,洋水,现在的泾洋河,水入汉江,离汉江口二十多公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