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第一师 > 第1章 大明太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二年,应天府。

    “啪嗒!”

    一滴雨珠毫无征兆砸在男人面庞。

    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气不知什么时候云遮半天。

    “轰隆!”突然的一声闷雷,惊得男人心中直跳。不知是雨还是汗,从男人额前滑落浸没入胸前官服。

    双手抖颤推开那扇满面红漆面的殿门,男人的膝盖重重砸在地上。

    “陛下!”

    “湖北布政使徐州庆,八百里快马加急。”

    “太子殿下回京路遇山洪,于五日前失踪,暂……暂未寻到。”

    男人话音落罢,殿外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浇泄而下,噼里啪啦打在房顶砖瓦上。

    龙椅上,朱元璋手里笔杆被捏成两截,木衩尖锐滑破皇帝手心皮肤,瞬时留下一道不浅的血痕。

    胸口猛烈上下起伏,朱元璋也不知怎么了,一时间喘不上气。

    心悸持续了足足十几个呼吸,这位皇帝才缓过劲来。

    怔怔从皇位上走下,朱元璋双目无神,死死盯着羽林卫都指挥使李长青手里被冷汗和雨水浸泡过的密信。

    开口说话,声音极低,朱元璋似乎只动了嘴唇。

    跪在地上的李长青却听把皇上说的话听的清清楚楚。

    “要是咱儿有半点闪失。”

    “你们。”

    “都要陪葬。”

    洪武二年,皇太子朱标巡视各州府,途径湖北,原定通行官道,不知何因改走山路。

    一行三千人过湖北马鞍山,遇山洪冲路,大水裹挟入堤坝,无一人幸免。

    洪武皇帝朱元璋震怒。

    湖北两府官员尽数陪葬,上下俩千余人投湖溺亡。

    京师羽林卫,金吾卫,一干太子禁军护卫处死一千七百五十余人。

    大明湖北附近七省调兵一十二万,日夜寻山搜湖,足足三月不见太子尸身。

    自此,大明太子朱标杳然无踪。

    ……

    洪武四年,应天府城南郊,农家小院。

    顾寒合上这一本民间记录的朝史,心中几分讪笑。

    当下真是什么人都能编撰历史了,太子朱标失踪两年,这等事也敢拿来胡诌。

    自己熟读明史,不说事无巨细,最起码也能算得上了解。

    在顾寒认知的明朝历史中,朱标可是当了二十五年太子最终才病死。

    这等毫无根据信口开河的东西,居然还卖俩文钱一本。

    当真是奸商!

    “老爷子,你好歹也是翰林院编修,怎么就被这等杂书迷眼。”

    顾寒看着面前对坐的男子,没忍住调侃上一嘴。

    男子其实年岁不过四十,远不到当爷的辈分年纪,只是他一副早衰模样,才这般年岁就全白了头,顾寒便一直称男子为老爷子。

    听街坊邻居说,朱爷也和顾寒一般,俩年前搬到此处,唯一不同的是,顾寒来是为了活命,朱爷则是散心来的。

    听说家里独子前年溺水失踪,朱爷原本一头乌丝竟一夜愁白了。

    被顾寒调侃,朱爷倒也没像往常一般和顾寒斗嘴。

    反是神情悲悯,嘴里喃喃道。

    “咱儿也是俩年前遇水的。”

    “且把这书当成真的,想想皇帝有什么了不起?”

    “儿子要死,要伤,要失踪不也无能为力?”

    顾寒拍了拍朱爷肩膀。

    怪不得这位爷平时精明又吝啬,今天会着了这荒诞破书的道。

    他或许也是想自我慰藉一番,如果书上是真,皇帝都无可奈何,更何况他一个普通人。

    这么想或许心里会好受一点点。

    “朱爷,莫让旧人添新愁。”

    “你今儿来,该不会只是想给我看看这个罢?”

    朱爷摇头,讪笑一下。

    “莫让旧人添新愁?”

    “倒是有几分道理,咱这回来是给你带银子来了。”

    朱爷袖口里掏出一张书信,伸手压在木桌面上。

    “天大的大银子。”

    顾寒愣一下,从朱爷手里抢过书信。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顾寒这俩年在应天府干的营生,枪替。

    也就是替人舞弊,专为一些有钱无才的富家子弟写些诗词歌赋,文章政论。

    有的为名,有的为官,有的为美人,总之雇主需求什么,顾寒就写什么。

    倒不是顾寒有多大才气,穿越大明俩年,顾寒不知为何脑中莫名多了一本四库全书。

    天文地理,奇淫巧技,文章概论,大多一概而全。

    顾寒要用时直接从脑海中提出,写在纸上,便是上佳水准。

    凭借着这本事,顾寒仅用了俩年便在应天府郊外买现在住的院子,要知道在寸土寸金应天府,朝廷有些五品大员还在租赁城中民房。

    不过这也少不得朱爷帮衬,顾寒手中一半以上活都来自他手。

    毕竟他虽然只是个翰林院七品编修但平日也算混迹在大明官场,认得不少纨绔,颇有几分人脉的。

    看过了朱爷手里信件,顾寒一下子眉头紧锁。

    “你疯了,朱爷?”

    “科举舞弊?你是嫌我命不够长?”

    这一次朱爷说的天大富贵,居然是代替国公李善长的儿子李琦去应试。

    大明建朝以来第一次科举,想必朱元璋一定重视万分。

    只要有一点纰漏,哪怕没有纰漏,冒的都是杀头的风险。

    这买卖,不划算。

    “不去也不行了。”

    朱爷看着顾寒,把手里另一封信件一并递给顾寒。

    “上次你替李琦写的定国策交到皇上手里了,皇上看了大悦。”

    “点名道姓要李琦越过童试,乡试,参加会试。”

    “到时皇上亲临,必看李琦手稿,若是字迹不一……。”

    顾寒一时间觉得口干舌燥,心情郁闷。

    李琦这个蠢货,千叮咛万嘱咐,那策论只能是取悦他父亲李善长用的,万不能留到他处。

    他倒好,直接呈交皇上了?

    按理说,自己已经在那国策上故意写错了甚多,充其量只算的上中等偏上的策论。

    怎么能被皇帝看上?

    “朱爷,倒不如你现在去替我买副棺材。”

    “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我自己了结了。”

    “胡话!”朱爷瞪了一眼顾寒,他向来不喜欢听生死这种词,兴许是儿子溺亡之后的后遗症。

    “国公早已有对策,认你作义子,赐名李奇,到时你便去应试。”

    “反正义子这身份又无从查起,就算皇上知道了,也顶多怪国公一个表述不明之罪。”

    “没甚大碍的。”

    “罢!”顾寒心头又狠狠骂了李琦几句,如此这般只能听李善长安排了。

    毕竟他是国公,为儿功绩买一篇策论不算什么大罪,至少不会处死。

    自己若是不从,怕是今夜就横死院内了。

    可怜这具身体还没尝尝大明女儿郎的朱唇。

    顾寒心里决定了,这一票干完必须找个正经营生,枪替是做不得了。

    风险太大,雇主太蠢,不可控因素太多。

    “对了朱爷,如此这般,我可否去国公府熟悉一番?”

    “若是到时皇帝问起,我这义子总不能对国公府一问三不知。”

    “再者我也得熟悉熟悉李家家眷,别到时对不上号。”

    命是自己的,顾寒得尽量小心谨慎,尤其生活在这么凶猛的朝代。

    朱爷却只是摇头,一整个心不在焉的状态。“不必,皇上日理万机怎会问你这些闲杂?”

    “问也应是问些策论学识,考考你本事。”

    “再者,有可能皇上也只是随口一说,去不去会试还真不一定。”

    话说完,朱爷起身手里留下一锭银子,压在被微风拂起边角的信件上。

    “书院里还有事,旧坐不住。”

    “你且千万莫忘了应试,到时好好发挥,说不定能做个状元郎呢。”

    走出顾寒所在院子,一路向前。

    朱爷步幅极大,从入城到中城,也不过俩柱香时间。

    平日繁华中城此时竟空无一人,好似这皇城成了空城,只有朱爷一人大肆漫步。

    过了中城临近内城皇宫,街边角落一个黑脸汉子慢慢凑近朱爷。

    男人原本一米八几的孔武大个,腰圆膀粗,身骨颇是健壮。

    此刻却小鸟伊人般腰身佝偻,凑在朱爷左手卫,样子颇是滑稽。

    “皇爷,长林卫那边来了消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