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农门悍妻旺夫路 > 第260章 大结局(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人,皇上召您速速入宫!”

    “我知道了。”刘子业很快点头,想了想问道:“昭儿呢?”

    “皇上已经召见表少爷了。”

    “何时的事?”刘子业惊讶。

    “一炷香前,表少爷此刻应当已经在宫里了。”

    刘子业看了一眼天色,发现时间正巧与谢珍说的相似,心中不由得叹为观止。

    “可有把昭儿进宫的消息告诉老夫人了?”

    “还没,小的收到消息后就立马来通知大人您了,还未来得及去府上通报。”

    “你先去将这消息告诉老夫人稳稳她的心神,我自个进宫去。”

    刘子业吩咐完,起身对谢珍道:“珍丫头你先回庄子上等着吧,一有消息我立马派人来通知你。”

    “好,舅舅慢走。”谢珍点头,起身将刘子业送了出去。

    林文冲也没在酒楼多待,随着刘子业一块离开酒楼回了禁军所。

    一路上他一直在琢磨谢珍方才的计策,越想越觉得实用,回到禁军所后便召集了几个心腹商谈了起来。

    一番商谈后,他很快将手下之人分成八路,顺着不同的方向往下调查,正如谢珍所言一般,在这种地毯式的搜索下还真就让他找到了些许的蛛丝马迹。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酒楼这边,刘喻棠给了饭钱便雇了一辆马车将谢珍送回了庄子上,他则回到府中,与老太爷和老夫人说起了谢珍对于今日的巧妙安排和她提出的两案并查、大胆猜想和多线进行的查案计策。

    老夫人听完,当场惊得面目震愕,怎么也想不到那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有这般本事和头脑。

    谢珍在庄子上并未久等,当天傍晚刘子业便寻了过来,同她讲了老皇帝的安排。

    老皇帝称宋家一案已经过去七年,必须寻一个合适的由头才能翻案,而宋家能不能翻案就看宋景昭三日后殿试的表现了。

    若宋景昭殿试能过三甲就可以当庭请旨翻案,到时候老皇帝就能顺水推舟地应下了。

    说到这时,刘子业明显有些紧张,询问道:“珍丫头你觉得昭儿这次可否能顺利入三甲之内?”

    “舅舅要相信景昭。”谢珍安慰地笑了笑。

    刘子业见状,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了几分,同时又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刘氏和两个孩子如今生活的地方,是有要将她们接回来的意思。

    谢珍详细地将地址给他说了一遍后,他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按照刘子业的意思,老皇帝是相当的看重今天城中发生的异象,对宋景昭也十分的上心,怕他在这节骨眼上遭人暗害特让他在城中住下,由林文冲带领禁军严加保护。

    对此谢珍也没有异议,安心在庄子上等待着。

    三日后,殿试开始。

    尽管宋景昭有伤在身且伤势颇重,但还是表现得极好,其中策论一篇深受老皇帝喜爱,当场就给了他一个状元郎,并将他的考卷交给群臣传阅。

    凡是看过他策论篇章的人无不赞口不绝,至此他殿试一甲第一的状元头衔也坐实了。

    宋景昭也如愿求得了重审宋家一案的旨意。

    当这个好消息传到谢珍耳中时,已经是殿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了。

    分别数日的两人,也得以再次相聚。

    宋景昭一时间情难自抑,抱着谢珍喜极而泣,落下了高兴的泪水。

    时隔七年,宋家一案总算是有了叫冤的机会了。

    两人只是短暂地相聚了一天,宋景昭便领旨投入了查案之中。

    谢珍也没能闲着,陪在宋景昭身边奔走,经过两人废寝忘食的游走调查,案子总算是有了头绪。

    宋景昭也在谢珍的帮助下,锁定了幕后主使,与林文冲联手展开了天罗地网的取证。

    ……

    同年七月下旬,宋景昭殿试高中状元的事传到了青州。

    谢杨氏知道这好消息后,喜不胜收地履行了当初夸下的海口,斥巨资买了两头牛,在村中办了三天的流水席。

    与那消息一同抵达黑凉村的还有刘子业和刘喻棠。

    在宋家一案有了眉目后,刘子业便腾出时间带着嫡长子刘喻棠专门下南方走了一趟,找到了阔别多年的刘氏和两个侄女侄子。

    谢家这边正为宋景昭高中状元庆祝时,在养鸡场干活的秦慧莲找到了谢杨氏,说起了京城来人接刘氏的事。

    谢杨氏和谢国兴兴高采烈地来到宋家,却发现宋家已经人走楼空了,只让谷春喜代传了一句话,说是等日后再来接她们回京。

    谢杨氏脸上高兴,心里却是有些郁闷。

    这分明是可以将她们一块带上的,可刘氏却偏偏一个人带着孩子走了,那‘日后再来接她们’的话明显就是一句托词罢了。

    她大呼看走了眼,当初宋家饭都吃不起的时候是她们一家三口人从嘴里省下来接济她们,如今好了,宋景昭考上状元了,发达了,转眼就把她们给抛弃了。

    当然,刘氏也不是什么都没给她们留,临走时拿了五十两银子让谷春喜转交给她。

    自那日以后谢杨氏和谢国兴就成了村里的笑话。

    谢杨氏从那以后也开始变得郁郁寡欢的,起初她也曾抱过谢珍良心大发前来接她们进京的想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念头就慢慢消失了,对谢珍和宋景昭也生了几分怨气。

    ……

    辛巳年,五行属金,主肃杀!

    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从年关开始,八年前军饷丢失一案就逐渐浮现在了大众视野中。

    年刚过半,朝中大半臣子就被杀的杀贬的贬,临近年末,朝堂更是迎来了自八年前后的第二次大血洗。

    宋家一案总算沉冤得雪。

    邹文康和杨绍林在殿试中的表现也颇为不俗,就连周志新都考上了第三甲二十八名。

    原本三人该由吏部安排离京到地方任职,三年期满后才能回京,但因着这一次血洗,三人捞了个便宜,直接免了三年任期,直接在兵部,工部和礼部任职。

    次年三月,边关大胜,众将士班师回朝。

    谢涛因在战场上表现卓越,立下累累军功,被皇上封为了四品忠勇将军。

    同年六月,又是一季盛夏。

    谢珍挺着身怀五甲的大肚子与宋景昭一块回到了黑凉村。

    刚下马车,有眼尖的人便一眼认出了两人,欣喜道:“可是珍丫头和谢家女婿回来啦?”

    “是啊!”谢珍笑着点点头,朝着地里弯腰忙碌着的两道声音吆喝道:“当朝状元岳父岳母,四品忠勇将军他爹娘,咱们来接你们回京享福咯!”

    谢杨氏和谢国兴同时一愣,抬头朝那熟悉身影看去,脸上不由自主地爬上了灿烂笑容。

    “你个死丫头,你还记着你老娘呢!”谢杨氏骂骂咧咧地从地里走了出来,目光落在她高挺的小腹上,再次一愣,诧异道:“你怀孕了?几个月了?”

    “六个月!”谢珍伸手在谢杨氏和谢国兴面前比划了一下。

    谢杨氏心里高兴,嘴上却得理不饶人地骂道:“你个小没良心的,老娘含辛茹苦将你抚养长大,没成想居然养了个白眼狼,咱俩都一把年纪了还因为你沦为了全村的笑话,脊梁骨差点都被戳断了。”

    宋景昭听出了谢杨氏话中有话,无奈地看着谢珍笑了笑,忙抱拳请罪,“还请岳父岳母见谅,原本我们年初那会就准备来接你们回京了,但恰逢珍儿有孕,太医说珍儿脉象不稳,怕途中颠簸出了意外,就等到了现在。”

    “我哪没良心了!我这不是胎象稳定后就亲自来了嘛!”谢珍不满地反驳。

    谢杨氏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若你有这心思,要来早来了,你啊打哪来回哪去,咱眼不见心不烦,反正我们老两口吃家里的地也饿不死!”

    谢珍听出了谢杨氏语气中的埋怨,耐着性子将宋景昭高中状元后的事仔细跟她说了一遍。

    谢杨氏听完那坎坷充满艰辛的过程后,心里的那份怨气也散了。

    “你说景昭是什么侯爷的后人?那他现在是不是也继承了侯爷之位了?”

    “是啊,咱们边走边说,赶紧回家收东西,我大哥还在京城等着你回去给他物色媳妇呢。”

    “那你现在岂不是侯爷夫人了?对了,涛子那娃真当上了什么忠勇将军了?”

    “是啊,我还能骗你不成!”

    “我就知道我儿子有出息!当然,我女婿也有出息!”

    “就我没出息是吧?”

    “你吧,勉强有点吧……哈哈哈……”

    (全书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