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混迹在北宋末年 > 第122章 书香门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22章:书香门第

    关于蔡京,天下无人不知,同样的,关于蔡攸,陆宰自然也是知晓,蔡攸不仅是蔡京的长子,而且他还掌管着三司,三司与各地的提举常平司也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之前说过,三司就相当于如今的财政部门,并且只要是是涉及经济的,它都要管,就像军器监制作武器要用钱一样,提举常平司的粮食当然也用钱,因而各地的提举常平司也归三司管理。

    也就是说,蔡攸是陆宰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

    要是在平时,陆宰是根本没有资格见到蔡攸的,可今天,没有想到在梁师成的府里见到了。

    因而,陆宰倒头便跪,给蔡攸行了大礼。

    但这一切在蔡攸的眼中看来,还是太稀松平常了。

    这时,梁师成发话了:

    “陆宰,前日你拦住太子的车驾,要告御状,当时太子有皇命在身,不能停留,因此本官就允许你来我府中见我,你今日既然来了,那就说说吧,你有何冤屈要告御状,所告何人?”

    既然来到这里,陆宰早已想好的说辞,于是就一五一十的将淮西提举常平使郑庚的所作所为全都交代清楚了。

    同时也把自己这次来到京城买粮的情况做了交代,当然他并未提到赵有恭和赵有奕两人。

    坐着的三位都听清楚了,和他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果然是郑庚出了事情。

    梁师成听完就是哈哈一笑,对着蔡攸说道:

    “计相,这个事情,正好是出自你的门下,你是正管,不如我这个位置由你来坐,你来审案?”

    蔡攸连忙摆手,“梁大人,在您的家中,我岂敢造次。”

    梁师成的这副态度,蔡攸当然能听出来,他知道今天这个事情必须要做出了断了。

    这种事不用问,根本经不起推敲,也不需要证据和对质,淮西常平仓和义仓的事情都是出在郑庚的手上,若是此时蔡攸说要对郑庚进行调查、走程序之类的话,那么梁师成定然就会不满,认为蔡攸在拖延时间,认为蔡家就是在脚踏两只船。

    为了打消梁师成的这个念头,蔡攸当即狠狠的拍了一下桌案,故意怒道:

    “竟然有如此事?这个郑庚简直是无法无天,看来淮西真该整顿一下了。”

    随即他又转身看向梁师成。

    “梁大人,我的意思是,马上就对郑庚革职查办,没收家产,发配岭南!不知梁大人以为如何?”

    梁师成乐了,这个蔡攸果然和他老爹一样,为了自己,可以像壁虎一样的断尾求生。

    而蔡攸问梁师成也是有原因的,如今的梁师成已经是掌管了大宋帝国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人事任命权,这都是基于徽宗的信任。

    尤其是对一般地方官员的调任和罢黜,梁师成有着极大的决定权。

    “哈哈,计相果然是雷霆手段,不过,提举常平使的位置至关重要,你突然就将这个郑庚罢官发配,总得要有顶上啊。”

    蔡攸一听就明白了,梁师成果然是老辣,自己如今算是壮士断腕了,对于郑庚他当然知道,平日逢年过节可是没有少向自家的府宅孝敬,今天自己给他废了,这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不得寒心啊。

    因此,梁师成这话是在给他蔡攸找补呢,废了你的一个提举常平使,那么你可以再推荐一个人上来嘛,总之,在淮西还是你蔡家的,没有人跟你抢。

    这样一来咱们太子党人的内部还算是和谐。

    蔡攸笑了,看向梁师成,他也笑了,两个奸臣彼此是心知肚明。

    可是选个什么人好呢?

    蔡攸在脑中一阵的搜刮。

    这时李邦彦说话了:

    “两位大人,这个人选不是现成的嘛。”

    说罢,李邦彦一指跪在地上的陆宰。

    对啊,他陆宰是淮西主管义仓的头头,也算是提举常平司的高级领导,他若是接任郑庚的位置,业务熟练,顺理成章啊。

    况且若是他真的坐上了这个位置,也定然会感激几人,这不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只是关于陆宰的底细,几人还不知晓。

    陆宰丝毫不知道堂上的三人在自己稀里糊涂的时候,就已经暗暗达成了一致。

    蔡攸问道:

    “陆宰,你可是进士出身?”

    这一问,陆宰挺尴尬,但也只能如实回答:

    “回计相,下官未曾中过进士,乃是靠父荫入仕。”

    “哦,不知祖上何人啊?”

    之前讲过,宋代当官的途径并非一定要靠读书,考进士,像沈晦,就是靠着祖上的恩萌当官,陆宰也是如此。

    不过,没有进士及第的身份,这一辈子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成为高官的,因此,沈晦就想着有机会再尝试一下科举,无奈,此时的科举已经成为了三舍取士,沈晦没有机会而已。

    蔡攸之所以如此问,就是想要知道,若是自己栽培了陆宰,那么陆宰将来有没有可能成为大官,给自己以更大的助力,所以陆宰中没中过进士,是一定要问的。

    可陆宰是靠着父荫入仕,这多少还是让蔡攸挺失望的。

    不过既然人家是靠着父荫,出于礼貌还是要问一下人家的祖上的。

    陆宰此时明白了,看来今天自己在这里是有一个机会可以成为淮西的提举常平使的,成为一个从五品的官职!

    现在就如同面试一样,若是成了,那自己可就是五品官了。

    于是陆宰开始详细的讲起了自己的简历,不过,自己的简历实在一般,与先祖比起来逊色的太多。

    “启禀几位大人,下官是越州山阴人士,家父单字佃,字农师,哲宗时拜尚书左丞,封吴郡开国公,赠太师,追封楚国公,著有《陶山集》、《尔雅新义》、《礼象》、《春秋后传》、《?冠子注》等,共二百四十二卷,也曾参与编撰过《宋史本传》。”

    好家伙,陆宰的老爹厉害啊!

    堂上坐着的三个人,在听了这份简历之后,内心是五味杂陈。

    蔡攸作为蔡京的长子,又会装神弄鬼,被徽宗所宠信,就赐了他进士出身,李邦彦也是一样如此,而梁师成则是自己给自己改的档案,也是赐进士出身,再看看人家陆宰的爹,那可是正儿八经考上的进士,而且留下的著作良多,妥妥的一个大文人。

    人穷了想富,富了想贵,而贵了之后,就想着能够青史留名!

    可怎样能够青史留名,那无疑就是留下佳作传于后世,可他们几个人自然都是做不到的。

    不仅如此,陆宰还说了自己的太爷爷,不仅是考上的进士,而且还是当年真宗朝的探花郎,越州山阴的老陆家可谓是书香门第!

    试问这样的出身,还不够吗?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