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混迹在北宋末年 > 第214章 潼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14章:潼关

    赵有恭见了,马上吩咐道:

    “大家快去帮忙!”

    随即身边的这些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下去帮着林冲去拖拽这根绳子。

    这一下,稳了,只要是船上的那头固定住绳子,绳子不断,岸上这一百多人,可是足够将这艘小船拉住的。

    再见那艘小船正正好好的碰上了一个漩涡,小船迅速的随着漩涡开始旋转。

    船上的人也知道事情的危险,众人合力死死的拽住绳子。

    岸上的人也是一个劲的往岸边拖拽。

    终于,靠着岸上众人的力量,这艘小船才摆脱了漩涡的吸力,靠岸了。

    可刚才的凶险只有小船上的人知道,船夫更是清楚!

    待到了岸上,船夫噗通一声就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十多年的摆渡经历,他明白,自己和一船人,这是捡了一条命。

    待短暂歇息了之后,船夫这才来到赵有恭等人近前拜倒,感谢救命之恩。

    而林冲也看清楚了船上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王舜臣!

    王舜臣即便是武力过人,可刚才的凶险也是让他后怕,大自然的威力岂是寻常人力所能敌的?

    见到岸边的人,自己认识,还是多年未见的林冲,不由的大喜,就过来上前打招呼。

    两人曾经一同在周侗师傅门下学习武艺,早就认识,而且关系还很是不错,今日相见自然是喜出望外。

    王舜臣说道:

    “贤弟,怎么是你?”

    林冲也说道:

    “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两人几乎是一同开口,随即就是哈哈大笑。

    随后,还是王舜臣先开的口:

    “贤弟,你是去拜望周侗师傅吗?”

    林冲先是一愣,随即就简略的将自己的情况和他说了,之后又将他引荐到赵有恭的近前。

    王舜臣当知道自己的兄弟是守卫永宁郡王时,不禁得大惊失色,连忙快走几步来到了赵有恭近前就拜倒在地。

    “臣王舜臣拜见永宁郡王殿下。”

    “王将军,快快请起!”

    赵有恭亲手将王舜臣搀扶了起来,他对于有能耐的人向来是极为尊重。

    原来,王舜臣近来因功累晋为兰州知府,朝廷特意给他放了一个假,他就回到了河东路的老家去探亲。

    眼看着假期即将到了尾声,他这才从老家回来。

    之所以要从风陵渡过来,就是因为在风陵渡的附近是潼关,而潼关住着自己的授业老恩师周侗。

    他想着能够在自己上任之前再去看望一下周桐师傅。

    正巧在这里遇上了林冲等人。

    一番情况说清,赵有恭想了想说道:

    “既然大家都要通过潼关,那我们就结伴而行,一同去看望一下周老前辈。”

    众皆称善。

    一路上,不少人都偷眼观看王舜臣,之前林冲讲过他的弓箭能力极为强大,大家伙以为林冲是在吹牛,可是刚才大家都亲眼看到了。

    王舜臣那一箭,从河上射来,上边还连着大拇指粗细的绳子,而箭头又死死的钉在树干上。

    一个是准,一个是力量大!

    这也不用去检验王舜臣的弓箭能力了,这一般人可是做不到的。

    对于这种能人,赵有恭是极为感兴趣的,因而这一路上赵有恭与王舜臣两人聊得是非常的投机。

    通过交谈,赵有恭知道了,原来王舜臣的弓箭本领也是师从周侗,敢情这周侗的箭法也是一绝啊。

    而王舜臣也从赵有恭的谈吐中得知,这位虽然是王爷的身份,但没有架子,很愿意和武将打交道。

    虽然自己即将赴任兰州知府,算是文职,可是西北的州府当中,一府的最高长官往往都是出身军队,这也算是大宋朝的特殊情况了。

    他更喜欢被人称作“王将军”!

    而赵有恭就是这样的,一口一个“王将军”的叫着,很是亲切。

    大概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众人就来到了潼关的关楼之下。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再见眼前的潼关城楼,关口南依高山,北濒黄河,形势极为险要。

    不过,此地如今乃是中原腹地,尤其在和平年代,潼关的军事地位并不是很重要,相反,这里的烟火气却很是浓厚。

    潼关城楼门大开,吊桥放下,就架在护城壕沟之上,再见这壕沟并不宽阔,也不是很深。

    毕竟百年来,这里并无战事,军事早就松弛。

    不过,守门的官兵在见到了赵有恭这队人马之后还是吃了一惊,因为赵有恭此行有军队护送,自然就打起了永宁郡王的大旗,离着老远就能看得见。

    一国郡王出行,尤其在宋朝,这个可不常见,守门的官兵不敢怠慢,马上就有人回去禀告守门将军。

    很快,守门将军就来到了赵有恭部队的近前,单膝下跪,双手抱拳。

    “潼关守将李孝忠参见永宁郡王殿下!”

    赵有恭见此人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模样,一身正气,戎装在身很是威武,不由的就留意下来。

    赵有恭自从洛阳出发,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官员,他大多时候都会与官员们勉励几声,什么以民为重之类的话。

    当官的自然点头哈腰,其中也不乏行贿者。

    为了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这种东西赵有恭都是拒收的,除非遇到让自己心动的宝贝,可是没有,全是金银。

    对于这种金银,赵有恭觉得是扎手的,远远赶不上雷老虎的那种,毕竟那个是拿“命”换来的,自己收的心安理得。

    今日在见到李孝忠的时候,赵有恭就很是喜爱这种人,但不过,若是他向着自己行贿,那恐怕自己对他的印象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了。

    赵有恭和李孝忠说道:

    “李将军,我此行要去往延安府,追赶恽王的劳军队伍,你可知晓?”

    “下官知晓!”

    “那,恽王殿下过去了多少时日?”

    “回郡王,恽王殿下是在昨日离开的潼关!”

    “啊?”

    赵有恭闻听就是大惊,心想,本来以为自己就够慢的了,没想到这位恽王殿下比自己还慢。

    这可不能再走了,再走就追上他了,你说都追上了,那要不要和他汇合在一起?

    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赵有恭又问道:

    “额,听闻潼关有一位名人,名叫周侗的老师傅,不知他住在何处?我们此行中人正好有人有事前去拜访。”

    “哦,周师傅啊,我知道,进了潼关再向南,就是潼关县,他家就住在县里。”

    “是嘛,那太好了,那就告辞了!”

    李孝忠见赵有恭要走,就是一拜,表示恭送。

    可哪想到赵有恭一扭头又对着他说:

    “潼关乃是天下知名的关隘,来到了这里,我得要好好饱览一番,你等我回来的,你带我登上城楼去看看!”

    “是,下官遵命!”

    答应完,李孝忠又是一拜,继续恭送。

    可哪想到,赵有恭又是一扭头,再次问道:

    “听你刚才的意思,你好像和周师傅挺熟悉啊!”

    李孝忠闻言一愣,随即说道:

    “下官武艺曾经受到过周老师傅的指点。”

    赵有恭心想,这位周侗是不是开补习班的啊,怎么这么多人都曾经在他门下练过武啊?

    不行等到自己拜他为师的时候,一定让他一对一,不能再传授他人!

    可这时,李孝忠却主动和赵有恭说道:

    “以前常见周老师傅,只是不知为何,最近很少见到。”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