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混迹在北宋末年 > 第277章 初到房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77章:初到房州

    三日后,赵有恭在光化军将领邓当派人护送下,终于进入了房州地界。

    给赵有恭的印象是,自己是从一处山谷,沿着一条河流进来房州的。

    这里满眼望去都是山川,不知修建了多少年的一条山路通往前方,好在旁边的河流和周边的绿色让赵有恭的感觉好一些。

    想要一眼看到天边,看到广阔天地,这却是不可能了,唯有登上高山才可。

    邓当安排随行的宋军并不想杜远那样,在他们看来,这趟旅程就是放松,就是几日的行程,任由赵有恭他们随意。

    展陵在赵有恭的授意之下,出去了一个时辰后和众人说道:

    “侯爷,我适才登上了一座高山,可是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老展,你怎么还卖上关子了?快说!”

    “侯爷,高山之后,还是高山,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头啊!”

    这话出口之后,众人都默然,呵呵,房县此地难怪被秦始皇选中,谁要是到了这里简直就是插翅难飞。

    不过,赵有恭始终有一颗坚定的心,他认为自己迟早会离开这里,而且是光芒万丈的离开这里。

    这条河流名为“筑水”,这条河向东注入汉水,再流入长江。

    众人沿着筑水而上,大约行走了两日终于到达了房州的首府,即房陵。

    房陵城就建在筑水旁,城墙不高,上面写着“房州”二字。

    只见在城门前,有一支队伍在那里等候,待赵有恭等人到了近前时,队伍中走出两人,当下给赵有恭跪倒在地。

    “下官权知房州军事,李求参见房陵侯!”

    赵有恭知道,这位就是房州的知州了,正六品的官职。

    所谓的“权知某州军事”,即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州”指民政,“军”指该地的厢军,是实权人物。

    接着,另外的一人也唱名道:

    “下官通判房州事,张良成参见房陵侯!”

    嗯,这位就是从六品的房州通判了。

    这两位就是房州的最高长官,一正一副,可这两个官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从大宋开国时讲起。

    自打唐朝末年,地方节度使开始兴起,当时是因为广大人口众多,均田制已经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需求,也因为封建地主集团的土地兼并,中央朝廷已经无力解决,因此就让这些地方的节度使们来出钱安置。

    这样一来,地方节度使出钱养人,自然这些人就得节度使来支配,渐渐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就开始膨胀起来,不再将中央看在眼里,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大唐帝国走向衰落。

    直到唐末到五代十国,乃至宋代,节度使这一官职一直都存在。

    赵匡胤本身也是节度使出身,他杯酒释兵权之后,也有一系列的配套变革,为了削减节度使的权利就设立了知州这一职位,相当于汉唐的刺史一职。

    开始时赵匡胤规定,诸州的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

    后来,又逐步从京师派遣文官接替刺史来管理各州的州务,称做“权知某某州军事”即,简称为知州,刺史一职就渐渐消失了。

    不过,老赵同样还要防范知州,防范知州的权力过大,他又创设了“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职位,这就是通判了。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知州,可视为知州副职,但却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不仅如此,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也就是说,一张公文上必须要有知州和通判两人共同签署。

    呵呵,老赵的心思有多重吧。

    眼前的这二位,就是知州李求和通判张良成。

    两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多岁,赵有恭知道,自己将要与此二人长期打交道了,因此他还是很客气的与他们还礼。

    李求又将房州衙门的大小官吏给赵有恭介绍,随后,引领众人进城。

    一路上,赵有恭已然知晓,大宋的路、府、州、郡、县五级行政单位。

    房陵地处京西南路,襄阳府、房州管辖,房陵算作郡即为房州的州衙所在,而在房州还有一个大县,即竹山县。

    自己的新职称——房陵侯,也就是房陵郡侯的级别。

    房州整个地区面积不小,但人口相对不多,可以说是下等的州,但因为历史上经常有王公级别的贵族高官被圈禁于此,这里的知州级别还算是挺高的,达到了正六品。

    在去往州衙的时候,李求就给赵有恭介绍,说是已经替赵有恭安排好了住处,因为房州的经济差,肯定比不上京师,希望赵有恭能够担待。

    若是将来,赵有恭住的不惯,也可以另行寻找住处。

    当然了这个另行的费用,李求的话外意思,可要赵有恭自己掏腰包来盖房子。

    初来乍到,赵有恭不讲究,先住下再说。

    李求引领赵有恭到州衙坐了一会儿,张良成则与沈谳、邓序两人一同赶往所谓的“房陵侯府”,先安顿下来之后,再让赵有恭过去。

    从开封到房陵,赵有恭走了十二天,终于算是到地方了,算下来,此时距离靖康之变还有八年的时间,若是赵有恭能够在那时候成功逃脱,他在这里就得呆上八年。

    哎,既来之,则安之吧。

    大约半个时辰,赵有恭和李求亲自来到了“房陵侯府”。

    果然,这座新宅院,比起开封的永宁郡府可是小了太多。

    好在,自己带过来的人也不多,只有十六人而已,还能凑合着住。

    赵有恭问道:

    “李知州,不知道你对本侯有何要求?”

    李求连忙施礼道:

    “下官惶恐,侯爷乃是房陵侯,在名义上您才是这里的主人,下官怎能对侯爷有要求呢?”

    “哦?你的意思是我随便?”

    “正是,只要侯爷您不出房州,您做什么都行!房州这里的一切都是您的!”

    赵有恭闻听此言,不由的哈哈大笑。

    不断的拍着李求的肩膀道:

    “哈哈哈,好好好,这里可比开封好多了,自由多了!”

    说完,赵有恭就进了“房陵侯府”的新家。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