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混迹在北宋末年 > 第279章 选定水源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79章:选定水源谷

    说干就干,赵有恭在房陵城里发下告示,他要招工兴建“房陵侯府”,一时间报名则踊跃。

    政府工程嘛,总会带动当地GDP的。

    当初从郑州县尉李诫儿子李思晖那里得来的《营造法式》此时起了作用,这可是全天下土木工程人的经典专业著作。

    大约十天的时间,赵有恭就募集了一百多民工来到这里,因此地乃是筑水源头,赵有恭将此地命名为“水源谷”。

    从此,赵有恭有了事情,他一边研究《营造法式》,一边与当地的建筑工匠进行讨论,这个过程让他很快就达到了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级别的水平。

    每日里,赵有恭与工匠们吃住在一起,他自己也开始设计起这座房陵侯府来,并且与工匠进行讨论,渐渐的这个设计稿就成型了。

    差不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侯府的地面被平整了出来,大约能有百亩大小。

    要知道,这可是在半山腰上,先是伐树,再平整出百余亩地出来,在古代绝对可以称为大工程。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古时候,一个人一生的活动范围不过就是方圆几十里,最多百余里,鲜有人能够活动上千里的。

    这就是交通工具的不便,由此带来的就是,凡是不大的小事就会被很多人所知晓。

    赵有恭营造房陵侯府这件事,很快就在整个房州地区传开了。

    盖房子,需要原料,需要人,当然也需要工钱,房州此时眼看就进入了冬季,老百姓们在为数不多的田地里讨不到生活,那么来到房陵侯府来盖房子,就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活计。

    开始的时候,赵有恭还担心没有人帮着自己盖房子,可是后来,前来到工地上的百姓是越来越多。

    他们是想着利用农闲时赚些工钱,来度过寒冬。

    赵有恭自然是欢迎,不过,太多的劳力也用不上,因此只好从中择优,当然了工钱还是不变的。

    但很快,修建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房州的冬季来了。

    赵有恭又不是着急住进去,他要建,就要建一座理想的居所,因此自打平整工作完成之后,各方面的进展都不快。

    如今冬季来临,即便是工匠们愿意干活,自己也不忍心看着这些人在寒风中劳作。

    赵有恭大手一挥,今年停工,明年再干!

    工匠们很是惋惜的离开了,赵有恭对他们很是够意思,除了开够了工钱之外,每人还赠送了五斤的小米。

    不要小看这五斤的小米,在当今社会不算什么,可在宋代,小米属于精粮中的精粮,一般人家是根本吃不到的。

    这个小米还是亏着赵有奕从开封专门派人给自己送来的,足有一千斤。

    这么多的小米自己怎能吃的完,也为了博取一个名声,赵有恭这才将小米当做礼物赠送了出去。

    果然,这一做法立刻被这百余名工匠传扬了出去,如今的赵有恭在房州也算是颇有些好名声了。

    冬日的来临,赵有恭也没有窝在房陵城中,而是经常来到水源谷,在这里除了正在兴建的侯府,赵有恭还有了新的发现——温泉。

    水源谷除了有甘甜的山泉水之外,这里还属于山脉大断裂带上,在冬雪降临之后,有人发现某地冒着热气。

    赵有恭赶去之后,很是欣喜,这就是天然的温泉啊,于是他命人,就在此地挖了一个池子,将温泉水引入池子之后,水质晶莹清澈,冒出腾腾热气。

    在赵有恭的带领下,几个大老爷们跳入其中,嘿,这舒爽劲儿别提了!

    赵有恭又命人在池子周边临时加盖木屋,并将此地纳入到侯府的建设范围之内。

    因而赵有恭在冬日时,隔三差五的就来此地泡温泉,享受人生啊!

    除此之外,赵有恭也认识了一位包工头,此人就是在设计侯府时与之认识的,名叫尹洪。

    他曾经参与过房陵城的建设,也是知州李求给自己推荐过来的。

    在与之长期接触下来之后,赵有恭又得知,此人竟然曾经是李诫的徒弟,不仅对李诫的《营造法式》极为熟悉,而且他还曾经参与过很多开封大工程的建设。

    赵有恭于是来了兴致,就经常和他在一起,一边泡温泉,一边讨论侯府的建设工作。

    尹洪的家就住在房陵城中,平日里都是赵有恭命人喊上他一起过去水源谷,今日,赵有恭来了兴致,问清了位置,他自己亲自过去找尹洪。

    当来到尹洪的家中之后,赵有恭就是一阵的感慨,尹洪的家里太穷了。

    尹洪年轻时在开封工作,如今年纪大了就回到房县老家养老,因为曾经是御用工匠,回到老家后,谁家有个动土的事,就会来找他帮忙,再加上年轻时攒下些银钱,因此说他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可是,即便是这样,在赵有恭的眼中,尹洪还是太穷了。

    除了两人身份的差别之外,这也说明了宋时的王公贵族和普通平民之间的巨大差距,赵有恭自然是对尹洪家看不上眼。

    尹洪年纪大,丧偶,家中仅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成家,他又有了孙子,虽然在赵有恭的眼中穷,但是人家一家感觉良好。

    赵有恭心中不忍,于是就和尹洪说:

    “尹师傅,你家在整个房州来说,条件算是好的还是中游?”

    尹洪咧开嘴,黝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当中挤出一个笑脸。

    “回侯爷,小老儿已经很满足如今的生活了,虽然人丁不忘,但也算是有了后人,我这个条件在房州的百姓当中可以算是上中了。”

    “尹师傅,房州百姓以何为生?”

    “当然是种地了,不过,房州的耕地少,好在人口不多,也算是够用。”

    赵有恭来到房州有差不多三个月了,对于房州已经了解一些,房州耕地少是事实,但少得有些过分了。

    满眼望去,整个房州都是山林,耕地仅仅是集中在山谷之中的狭长地带,可以说,耕地面积占整个房州连百分之十都没有,可山林却几乎是漫山遍野。

    忽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赵有恭的头脑中迸发。

    要不要带领房州百姓搞一搞经济呢?!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