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枫结钱结得过瘾。
娄主任和王氏兄弟也在为下个月大干而做着准备。
看着每天的煤一车车地拉出,王豪和王雄看着气得肚子鼓鼓的。
这畜生,这是要把老子的煤挖完的节奏啊!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阴历十月十五,立冬。
徐枫省城的工程于立冬这天顺利封顶。
留下一小部分人进行外粉刷。
其它大部分人员,以各建筑队为单位分别调配到签合同的十个工地,开始挖地基,做基建前的准备工作。
这些房子是单位划地建房,图纸也是他们提供的,徐枫只用照图纸把楼房建起来,其它的收钱,分房都是各单位专人负责。
徐枫召集各建筑队经理,让他们下雪前把各地基都处理好。
然后下雪后工人转入这十栋楼的内粉刷,水电等扫尾工作。
春节前这十栋楼达到交房标准。
春节后各建筑队立即开始盖楼。
所有安排合理而有序。紧凑而不乱。
这样,工人们都能拿到丰厚的工资,过个开开心心的春节。
远洋公司总经理纪凌辰给林伯打来电话:
“林伯,上次徐公子提供的方案非常实用,照方案执行下去,效果不是一般的好。照这样下去,月底利润估计达到翻倍。
林总,这样的人才,不在我们公司是一种损失。
林总,既然是你儿子,接管远洋公司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徐公子又是那么专业。
这样的人才,不发挥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让徐公子在远洋公司坐镇指挥,远洋公司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林伯说:
“好吧,你把详细报表整理好,月底再看实际收益。我这边慢慢做他的工作。”
“好的!”
徐枫回到林府的时候,林伯就给他提起了纪经理的建议。
徐枫说:
“咱这边还有这么多生意,我也脱不开身,你们都在这边,我长期在京城也不现实。
我徐枫就想陪着你们。
再说您从京城回来,不就是想在这儿安享晚年吗?您越来越老了,我不在身边会不放心的。
纪经理他们也做得挺好的!”
林伯说: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到月底看看报表再说吧!”
一九八四年是闰十月,后十月的初一,王氏兄弟正式进驻煤矿。
也算苍天照顾,闺十月,虽然早晚已很寒凉,但还没到上冻的时候。
还能再挖一段煤。
王氏兄弟初一那天拿着家伙什到了煤矿。这马富财不按规矩来,只挖容易挖的煤,不容易挖的或需要揭盖子的他都撇了下来。
王氏兄弟直骂这真是一帮兔孙!
不过谢天谢地,自己还能在春节前干一段。
第一天把各方面整修好,第二天就让前一段联系的铲车和挖掘机进驻。
这王氏兄弟也想开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舍本钱就挖不出煤,看着给铲车和挖掘机掏钱很多,但创造的价值也更大呀,再说,这挖出来一卖就是钱。
王豪还是找住阿忠,这么长时间的合作,阿忠虽一身绝技,但为人和善,人品好,也不欠账,值得信任。
阿忠满口答应。说还得按后来的办法,一天一付款。
王氏兄弟知道他后来和马富财也是这样付款的,也就认了。
于是,只是由马富财变成了王豪,其它都不变。
王豪接住之后,为了赶在大雪封山前尽可能得多采煤。王豪也分成了白班和夜班。
白天由老二王雄和老四王豹负责。
晚上由老三王虎和老五王龙负责。
又在村里找了四个人,白天排两个,晚上排两个。
连王家老爹六七十岁了,也去矿上拼命干。
本来王氏兄弟在村里边家里又穷,名声还赖,没有人愿意去他的煤矿上干活。
王豪就开出了高价,一天五元,一月一百五,这在当时正式工月工资也只有三五十元钱的年代,确实是不低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就有四个人愿意干。
但害怕他们兄弟玩赖不给钱,就提出条件,一天一结账,下班就给钱。
王豪便也答应。这点钱放在煤上,简直是九牛一毛。
于是天天下班结账。
王豪是总管,坐办公室,记账,收款,处理日常事物,给工人算账,开工资。
这样每天拉三车,每天都有三千多的进项。
除去工人工资,铲车、挖掘机的钱。一天净落两千七八不成问题。
这兄弟几个一看,高兴地睡觉都能笑醒。
这王氏兄弟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钱。
干活便有了牛劲。
狠劲地干,这相当于往家搂钱啊!
娄主任来了两次,看着王豪安排的还算可以,这钱也是一天天蹭蹭往上涨。
娄主任心中也非常高兴。更为自己决策的正确性而沾沾自喜。
决定十天分一次钱。这王家五兄弟带上他爹,还有娄主任,一人分了四千元。
这四千元到手,那晚上王氏五兄弟都激动地睡不着觉。
我得个乖乖,这十天每人四千,一个月每人都能分一万二。我的天,这是要发达了。
王豪五兄弟觉得翻身得解放的日子来临了。天天一个个高兴地,上班弄得满脸煤黑子,但却不时地呲出几颗白牙。这是高兴地抑制不住笑了出来。
钱是人的胆,钱是人的底气和张扬的资本。
王氏五兄弟,咱从有了钱,见人头就会高高昂起。
连王老头原来微驼的背,现在也不驼了,也直溜了起来。
只要有空闲,他们就去村里各处游荡,显示着他们的富有和与众不同。
原来村里人聚在一起打牌,连输两毛钱都掏不出的王氏几兄弟,这身上有钱了。打牌的底气边有了,输个三五元钱也眼皮都不眨一下。
村里人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嘲笑的,有鄙视的。
“看人家徐枫家挣多少钱,也没见人家这样显摆!”
“人家一个车轱辘抵得过他的家产,他有几个钱?”
“这山上太挣钱了,便宜了他们两家了!”
“这一包十年,照他们这样挣钱,这不挣疯了。这集体的荒山,咱也有份,明年咱也包一片!”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群众们议论纷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