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综武:开局一个范右使 > 第88章 血刀离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屠城命令的发布。

    箕谷城中,瞬间无数个家庭,家破人亡。

    所有的适龄男子,只要被朝廷军队发现,不论是不是守军,即刻被杀。

    箕谷守军的巷战策略,威力瞬间少了大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一些忠心耿耿的士兵,还在负隅顽抗,大多数守军,已经悄悄逃离了箕谷。

    向汉中方向撤退。

    守将陈启被杀,标志着箕谷之战终于结束。

    这场屠杀,血刀营终于还是没有参与。

    郭靖到最后,也没有下令。

    不过孙星也没有全权力处罚血刀营。

    只是将箕谷的战报,如实的向董应汇报,同时为自己请罪。

    血刀营在箕谷休整了几天后,带了几日的口粮,离开了箕谷,不知去向。

    就连主将孙星,都不知道血刀营去了哪里。

    而孙星也并没有受到惩罚,只是也没有嘉奖。

    毕竟屠城,对于朝廷的名声也是不好,即使是在特殊的情况下。

    所以,明面上,朝廷还是下旨,斥责了一番孙星,言说益州之战结束后,再行惩罚。

    不过到时候是奖是惩,可就不一定了。

    随着箕谷被拿下,身在汉中的杨霖,不得不下令,让武都和武关的守军后撤。

    否则朝廷的增援一到箕谷,只怕后路就被断了。

    到时候想撤都撤不回来了。

    武都的守军撤到了阳平关,武都的守军则驻扎在了定军山,与汉中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援。

    朝廷的其他两路大军,自然是继续前进。

    董应带着中军前往武都。

    魏青军前往阳平关。

    周立的后军则与孙星会师于箕谷。

    孙星为主将,周立为副将。

    共计百万大军,进逼汉中城。

    此时身在汉中的杨霖,却因为接二连三的败仗,受到了汉王陶世贵的斥责。

    语气极为愤怒。

    严令其务必守好汉中。

    汉中若失,朝廷军队就会进入益州平原,不再有天险作为前线。

    朝廷还可以进军巴东一带,巴东失守,朝廷即可从东线水路进军。

    到时,益州的天险,就会成为一个筛子,岌岌可危。

    所以,汉中是益州北部,最大的城池。

    其中物资粮草,储备量巨大,足够百万军队半年所需。

    杨霖收到信后,也觉得羞愧,自从天水之战,败下阵来之后,这一路破城,都有血刀营的影子。

    如今箕谷还被屠城,整个益州百姓战战兢兢。

    血刀营的名号,都可以在益州治小儿啼哭了。

    如今汉中还有兵马五十万,定军山上还有二十万人。

    人数上,不算太过劣势。

    而且听说箕谷屠城之后,血刀营因为不满孙星屠城的命令,就离开了朝廷大军,至今不知所踪。

    这对于汉中城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可是不知踪迹的血刀营,也着实让人放心不下。

    杨霖也只能派人,仔细打探血刀营的下落,同时,巩固汉中的城防,打算在汉中,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晃,五天时间过去了。

    血刀营还是没有出现。

    在这期间,魏青在全力攻打阳平关,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阳平关同样地处两山之间,能够攻击的只有一面城墙。

    大军施展不开,守军人数又多,可以从容不迫。

    不像箕谷城,四面都可以攻打,连续攻城,就能够使守军疲于应对。

    只是遇到这种雄关,关内守军不出来,除了硬着头皮攻打,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可以说,阳平关的进攻,已经僵持住了。

    靠这一路突破,可能性太小了。

    而且,就算拿下了,前面还有广元城,还有剑阁关,还有阆中城,好几座难关,在等着魏青。

    魏青也只好,每天试探性的打一打。

    而后守在阳平关外,不让这边的益州军,有抄自己后路的机会。

    至于孙星的军队,则更加难过一些。

    首先,守在汉中的是益州主帅杨霖,虽然其天水之战输了,可这不代表杨霖是一个废物。

    相反,能被汉王完全信任,让其独立主持汉中战场,,除了亲戚关系以外,自然也是有过硬的军事能力。

    这几天时间里,孙星也领教了这位主帅的能力。

    杨霖可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死守汉中不出城。

    反而是在孙星,带着大军刚到之时,趁其立足未稳,派出数万骑兵,迎面打了孙星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全身而退。

    虽然没有太多伤亡,可是却很是打击士气。

    让朝廷军队,连战连胜的士气,猛然一挫。

    而后,又在孙星试探攻城之时,联合定军山的武都守军,前后夹击,毁坏了大半的攻城器械。

    还让孙星的后军,损失惨重。

    身在武都的董应,听到这个消息,带着三十万中军赶到箕谷坐镇。

    威慑定军山上的益州军,自己亲自到了汉中城外,接管了汉中城外的指挥权。

    这才与董应打的有来有回,互有胜负。

    总体上还是朝廷占据上风,毕竟不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的士兵素质。

    益州军根本比不上朝廷军队。

    只是这毕竟是攻城战,攻城一方,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然是吃亏的一方。

    从整体看来,朝廷一方虽然进入到了益州,可是,还是被挡在了,益州平原之外。

    虽是歼灭和收降许多益州军,可是益州依旧不好打。

    东线的荆州军,就守在永安城外,可是就是进不来益州。

    益州易守难攻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

    消息传到京都,唐皇陶世隆也没有办法。

    如今已经打到这种程度,无论如何也要继续打下去。

    此时,稷下学宫的学生们,也开始启程回京都了,由黄药师带领,张三丰负责保护,学宫的教师跟随。

    陶然此时还在血刀营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问题,也是此时益州战场,所有人想知道的事情,血刀营究竟去哪了?

    别说益州主帅杨霖不知道,每天只能训斥,斥候无能。

    就连朝廷方面的主帅,董应都不知道,血刀营此时的踪迹。

    董应此时手中,也只有一份,血刀营的后续作战计划。

    至于详细情况,董应也不知道,谁让血刀营,有陛下亲自下令承认的,独立作战的权力呢。

    身在中军营帐中的董应,看着桌子上传来的前线战报。

    又是进攻不利,攻城队退了下来。

    如此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可是益州可以不顾一切,朝廷不行啊,只有速战速决,才符合朝廷的目标。

    只是正面战场,实在是难以打开局面。

    烦躁的董应,只好又拿出那份,血刀营的作战计划,期待着血刀营能够打开局面,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只见那份计划书上,明晃晃的写着四个大字:

    “趁火打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