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郡主归来:宠我是场接力赛! > 第48章 太傅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日,是一年一度,余太傅选拔弟子的日子。

    整个儿太傅府一大清早便忙乎起来。

    众多青年才俊齐聚余府。

    有的人,是想做太傅门生的参试人员。

    有的人,已是太傅弟子,前来观摩学习。

    有的人,是太傅大人交好的朝中官员,特来共享盛会。

    太傅府邸是先皇所赐,原本是前朝大儒,方行知的宅院。

    府中亭台水榭,池馆楼阁,散落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盆景,藤萝翠竹,怪石花坛,点缀其间,很是清幽雅致。

    太傅府后院,清凉亭外的空地上,临时搭建一个不高的平台。

    太子殿下、余太傅、乐安郡主、宋令及诸位内阁学士,坐于台上。

    台上居中的位置,是参试者答题的地方。

    台上另设有一鸣锣燃香记时之处。

    有三把椅子,分别留给三名参试者。

    其余宾客和后生均落座台下。

    经过第一轮典籍和第二轮诗文的考察,共有三位候选人进入到最终的考核。

    分别是威武侯的嫡幼子马先、齐御史之子齐鲁豫。

    最后一位,便是李清临。

    沈慢非常自信的对萧显宗道:“你看,我说吧,我哥哥一定会赢的,你还不信。”

    “哎呦,我哪敢不信啊?刚才,我说不信的时候,你眼睛都喷火了。”萧显宗调侃道。

    宋令不免有些郁闷,在沈慢的心目中,自己什么时候能变得和李清临一样重要就好了。

    他恨不得回到沈慢被歹人拐走的那天,亲自守在山上把落难的沈慢捡回家才好呢。

    第三轮的考核是论政。

    余太傅站起身,对众人道:“今日,承蒙各位看得起我余某,前来我府上参加此次选拔。现在,即将进行第三轮选拔,策论。今日,诸位在我府中所论之事,虽然,内容涉及朝政事务,但均是君子之论,与朝堂无关。所以,三位可以放心的直抒胸臆,提出自己对政事的看法。”

    即将接受考核的三人一同行礼,称,“是,后生谨遵太傅意。”

    “我大周传承百余年,国力鼎盛,人民富庶,难免被周围蛮夷之族嫉羡。边境受到外敌滋扰之事,时有发生。近日,朝中各位大人都在热议,对于外敌,特别是西北强悍的匈奴,我大周究竟是战还是和。今日,我们便也以此作为策论的题目吧。”

    鸣锣开场,焚香计时。

    待到三柱香燃尽,三人停笔。

    立时有侍者上前,收起三名候选人的策论文章,给众位内阁大人参阅。

    威武侯的嫡幼子马先,是武将世家出身。

    不出众人所料,他主张以强势武力镇压外敌,占其领地。

    李清临,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着眼,主张和谈,以免边境子民遭受战乱之苦。

    齐御史之子齐鲁豫则主张攻守结合,以打为攻,以和为守,因势利导,伺机而动。

    待到众人潘江尽洒,陆海尽倾,便由余太傅做最终的决定。

    “今日,能看到我们大周朝有如此多的青年才俊,老夫甚是高兴。你们诸位,文采斐然,满腹经纶,未来,必将成为大周的栋梁之材啊。三位的策论,老夫和诸位大人都已看过,写的都很精彩。马郎君的策论,结合我大周边境的地势,运用兵法论战,慷慨激昂,但仁政不足;李郎君呢,引经据典,文风含蓄内敛,颇有前朝雅安居士的风采,但格局略显不够;齐郎君,策论角度多变,融合儒、道两家观点,最是全面。”

    这场比试的结果,显而易见。

    沈慢见到失望的低下头的李清临,心下惋惜,和齐鲁豫相比,李清临的生长环境限制了他的眼界。

    即使李清临不能成功拜在太傅门下,若是能得太傅大人指点一二,也可以助他打开格局,拓宽视野。

    沈慢款步走出,对余太傅行礼,道:“乐安听闻,余太傅曾经说过,若是,谁能在和您的对答中得您三声称赞,便可以向您提出一个要求。不论此人身份高低,也不论此人财富几何,只要这个要求不违背大周律例,不违背您做人的原则即可。请问太傅大人,此传言,是否是真的?”

    余太傅右手顺着胡子,含笑回答,“乐安郡主所言不错,确有此事。”

    沈慢便朗声问道:“那今日,乐安可否一试?”

    众皆哗然。

    有人劝沈慢,“乐安郡主,上一位,得到太傅两声称赞的人,后来,在殿试上被圣上钦点为探花。你确定自己能超过探花公子?”

    “是呀,是呀,莫不是,乐安郡主还想当大周第一位女状元吧?”

    “不过,我听说乐安郡主才华横溢不逊男子,前阵子还做过一首凉州词,很是有一番造化。”

    “凉州词?便是上次在你府上你让我们品鉴的那一首?哎呀呀,写的可真是好啊!”

    沈慢全然不理会周围或是相信,或是怀疑的议论声,目光坚定。

    “乐安斗胆一试,如能侥幸得太傅大人三声称赞,乐安希望,在太傅给弟子讲学的时候,可以允许李清临旁听三个月。”

    宋令心下微沉,慢慢为了李清临,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余太傅稍加思索,“好,乐安郡主既然有此要求,老夫便答应你。”

    沈慢毫不迟疑,“请太傅大人提问。”

    “倒也不用再想什么新的问题,乐安郡主就刚才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回答即可。”

    沈慢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当然是战。”

    余太傅道:“愿闻其详。”

    还没等沈慢回答,台下已经有人开口反驳。

    “乐安郡主说得容易,战争可不是你们女君在家绣绣花种种草那样容易。我大周将士付出的,都是鲜血,是生命。我还以为乐安郡主能有什么高见呢?”

    说话的是翰林学士张觉一。

    他是朝中有名的主和派,见沈慢一个黄毛丫头也敢论政,而且,上来第一句话便和自己政见不同,不免多了几分鄙夷。

    台下马上就有郎君附和,“果然,内宅里的女君对朝中大事能有什么见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