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来啦,来啦。”女孩边跑边回答道。
一个皮肤虽然不是很白,个头却很高的一个女孩子,一双会笑的眼睛,高挺的小翘鼻,红润健康玫瑰花瓣般的嘴,笑起来还有隐隐的小梨涡,明媚大气的长相却不失精致,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让人看着就会不由自主的上扬嘴角。
“奶奶,小海是不是还在半山还没回来啊,要不要我喊他回来。”女孩边跑边喊。
老太太习以为常似的当做没看见,扭头就回屋“不用管他,他带了粮食过去。”
早上吃的不过是杂面菜饼,玉米糊糊和自家腌的小咸菜。但是这在大队上也已经算是排的上号的殷实人家了。
“爹,这次怎么突然给安排知青来我们这边。”赵棠棠手拿一块饼卷着腌黄瓜边卷边问。
坐在棠棠对面一个四十岁左右五大三粗的汉子说到:“小孩子家家的不要操这么多心。”
赵棠棠正想哼一声,就听到她爹说道“这些孩子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但是家庭条件都不错,他们都受到家里嘱咐的,咱们该干嘛干嘛,就当不知道”。赵振华说完这些家人也就明白了。
赵振华18岁当兵,25岁因伤退伍,在养伤期间认识当时在医院工作的谢兰,然后向组织申请结成革命伴侣。
本来赵振华转业可以在警局,但是赵振华成年后就当兵入伍,家里也只有一个妹妹,妹妹也已经高中毕业嫁人,爹娘整日看不到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老人整体担惊受怕,又不敢打扰他,寄信也都是让自己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恐怕会影响到他。
他看到父母这样,就选择回到老家赵家村。
赵振华带着补贴回到老家,先把家里的茅草房子拆了重新建了现在这个青砖瓦房,后来根据自己在外的见闻,带着老家的兄弟一起吃饱饭,住砖瓦房。
在赵振华30岁的时候当选赵家村的村长,后来改成团结生产大队。
1965年赵振华的领导突然联系到赵振华,见他的却是当时的司令:“有几位先生需要被安排在你们那,我可以确保这些人无害。我们通过你的老班长了解到你退伍后回了你的老家,经过考察,发现你老家的地理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被山和湖环绕,是一个能自给自足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我希望你可以妥善安排好这批人。”
话点到为止。
司令一股气说完,赵振华当时蒙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立马立正给司令行了个军礼并喊道“保证完成任务”。
司令回了个军礼,并递过来一份保证书“如果出了事,你就可以把这个拿出来,可以确保你的安全。”
在赵振华回到家后先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妻子和父母。
赵父抽着旱烟袋子想了会就说:“既然你的老领导找你了,这件事咱必须做,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领导都给保证了就说明没啥问题,最后就是这些人可以教教咱们村上的娃娃,这对我们村里的娃娃来说我们的机遇。”
赵振华接着道:“行,爹,到时候我把家里主事的人叫出来,单独开个会,把这些事情给他们讲一下,这样他们也不会不同意了。”
赵奶奶放下手里的针线就说:“咱们的海棠是不是可以跟他们学本事了。”
奶口里的海棠就是张振华的龙凤胎1957年生人,因为当时院门口的海棠花正在盛开,所以就直接给两个孩子起名赵海和张棠棠。平常要是一起提及两个孩子就直接讲海棠。
现在那几个最早的来了已经五年了,最晚的还不到一年,现在这些人都在赵家村安定下来了,都在村里做着不同的事,慢慢的村里人也接受这些人。所以听到又有人来都不关注,该干嘛干嘛。
吃过早餐赵棠棠一溜烟就跑了,正好撞到从门口走进来的赵海,赵海14岁的少年郎170的身高,面无表情的时候还挺唬人,看着撞过来的姐姐,用一双漆黑的大眼睛直直看着他姐,棠棠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突然想到她才是姐姐,故意瞪了少年一眼,扭头就跑,就没看到少年在她跑后一抹浅浅的笑意。
两个孩子性格大不相同,但外貌上细看还是能看出一点相似处。由于赵海不经常笑,所以他的眼睛一直都是清澈明亮略显孩子气,鼻梁挺直,薄厚适中淡粉色的嘴唇又显得少年有一丝丝的秀气。
在门口目睹一切的谢兰笑着摇摇头就收拾东西装备上班去。
谢兰在跟随赵振华退下来就直接在镇上的医院上班,因为谢兰从军区医院转过来,身份清白,本事也过硬,现在是镇上医院的副院长。
只要是不刮风下雨谢兰就会回家和丈夫孩子在一起。
“你要不要和你姐一起去接知青?”谢兰问小儿子
“我就不去了,我一会山上看书。”
谢兰就很无奈。儿子文静过头,女儿活泼过头,想想就脑子疼。又想想以前的日子就觉得现在的日子更加珍贵。
到镇上后赵棠棠无所事事在牛车上看着他爹再瞅瞅其他大队来接人的人,转向赵队长小声的说“爹,你说现在上面给我们几个知青,以前从来没给我们这安排知青,现在突然来几个知青,是不是又要出事了。”
赵振华头都没抬,边整理自己手里的思想汇报边说:“都给你讲了多少次了,小孩子家家别想操这么多心,你好好管好自己就行了,再过一个多月就开始学校的考试了,你抓紧时间好好看看书,到时候争取去教书,别整天漫山遍野的乱跑。”
说着拿着一叠纸就直接去革委会的办公室。
赵棠棠已经见怪不怪了,每个月都会来一次,虽然那些住在半山腰上的那些老爷爷没遭受到特别大的冲击,但是每个月还要写自己的劳动心得和思想的进步。赵棠棠已经跟他们学了5年了,知道这些人都是有大智慧和大本事的人,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只能在一个犄角旮旯处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
棠棠虽然心里为他们感到不痛快,但是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除了和弟弟说过一次以外,再也没有向任何一个人说过,包括父母。
等了一会赵振华出来了,摸摸闺女的脑袋,笑笑就靠在车辙上,等着知青。
本来可以不来这么早的,但是为了显示出大队对知青下乡政策的拥护不得不早早的过来,只有表现出思想觉悟很高,才能让队上那群老爷爷更加安全。
赵振华知道闺女心疼那些人,他也知道那群人是有大本事的人。自家儿女在上小学的时候虽然成绩也不错,但是在跟过那群人学过一年之后,在初一的升学考上直接考的双百分,关键是自家孩子会的不仅仅是这些,有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又教了孩子英语,俄语,法语,虽然都是偷偷的学,但是孩子经过学习后自身气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两个小时后,突然从远处来了很多人,除了走在最前面带路的大爷外其他人都是肩扛手提的,大包小包的走到各大队面前。
知青看到各大队的牛车,大部分开始交头接耳的说着啥,而各大队相邻的也开始和附近的人开始讲悄悄话,赵棠棠听了一耳朵,大概就是想要老实听话的男同志,不想要刺头和女娃娃。
赵棠棠撇撇嘴,就觉得他们想的还挺好。
在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突然从革委会里走出来一个二十五六岁左右的男同志,手里拿着一张纸,就开始大声道:“保持安静,现在我开始宣读你们应该去生产大队,你们听仔细了,我就读这一遍,听不清的不要怨我。”
赵棠棠看向知青队伍,看到角落处大概有五六个人,他们在人群中异常明显,毕竟这几个人是长得最好的,尤其是那个穿浅灰色衬衫,黑色裤子的男同志,站在那俊挺如劲竹,隔得不远,明显看得到他五官轮廓分明,浓眉大眼,鼻梁高挺,一头利索的短发就显得他整个人很不好惹。
似乎赵棠棠的眼神过于直白,让他察觉到,他直直的看向赵棠棠,赵棠棠没想到他会直接看过来,就呆愣愣的看着他,就见他眉宇微蹙,薄唇轻抿,眼神犀利,显而易见的不开心。
张棠棠看的他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眼光过于不礼貌,但也不能跑过去道歉,就地对他微微一笑,撇开脸去。
周建安就看到一个扎着麻花辫,眼睛都会笑的小姑娘,尤其是两个小梨涡,是个很乖巧的女孩。意识到没什么他也就转过头,接着听名单。
赵棠棠发现有的知青有的萎靡不振,有的激情满满,感觉要在农村干出一份事业的样子。
殊不知赵棠棠在关注其他人的时候,知青也在关注她,因为接人的队伍里最好看的一个女娃娃,确实吸引人的眼球。但赵棠棠都没在意。
直到听到“团结生产大队”,赵振华赶紧走上前,接着就听到一串人名“贺玲,裴云云,姚宁,程良彦,崔远,季松,周建安,赵二妮,你们跟着团结生产大队的大队长走”。
看到这群孩子,一个塞一个的好看,赵振华就开始头疼,想想就知道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肯定有话题叨叨了。
希望这几个都是老实孩子吧。
“你们过来,先把东西放在牛车上,等会还有一辆牛车过来一起回去”赵振华面无表情的说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