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十八章 回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份不一样,走同一条路,心情也会不一样。

    一大群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一座城池前。在这里等待多时的一群官员纷纷跪下:

    “拜见皇上、皇后、越王殿下……”

    这群官员拜了一通,李寿也在被参拜之列,心里生起小小满意感。

    上一次他来这泽州,大意失驴,被骗失银。这次连官员也来参拜他。

    李丽质几个公主的愿望达到,进入城中,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们从来没出过长安城,这次要不是李寿,她们仍不得出来。

    “五哥,你的驴在哪里丢的?”坐在轿中的李明达,揭开车帘八卦。

    李寿很老实:“在一座小食店。”

    “等会我们一起去看看,”一路来,李寿骑在她们轿旁边,聊了不少,感情快达到亲兄妹的水平。

    “我们去查查,看谁偷了,将他抓起来关入大牢。”

    聊到州衙大家分开,李世民将李寿带到身边,陪他搞视察。

    知州叫魏奉信,正在向李世民汇报情况:

    “今年我泽州庄稼还不错,应该能有个小丰收。就是外来人太多,有些甚至是从吐蕃、突厥那边来做生意的。那些人没路引,不好管理。有些甚至犯了事,也找不到人。”

    大唐才成立没多久,不可能去哪里都要路引。在流动人口上,是一大难题。

    这次李世民将他的镜子魏征也带来了,魏征说:

    “这事需要各地监管,非一地之力。可严令各地,减少百姓跨州府外出。吐蕃那些地方的生意人,一律不准来此。”

    同来的几个官员居然点头附合?李寿也没想到,鼎鼎大名的魏征,会出这么个馊主意。

    李世民可能看到李寿脸上的鄙视:“天赐,你可有良策?”

    现在的皇子,都要去封地管理。考验皇子政事能力,也是重要事情之一。李寿没客气:

    “的确需要各地配合,堵不如疏,不能一味去堵。所有人外出,都有利于消费,也有利于劳动力的分配。商人流动也很重要,商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强。这是好事,绝对不堵。”

    李寿说完,所有人都看着他发呆。一个中年文官赞道:

    “好一个堵不如疏,越王殿下言之有理。人口流动,如水源流动。不流则成一潭死水,要流动才有活力,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李世民对李寿的话,也极为满意。李世民是个虚荣心强的人,自己的儿子有本事,他一点不介意让其发挥。

    “天赐,你觉得应如何解决?”

    李寿更不介意,在这帮人面前秀他的行政能力。

    后来他才知道,第一个赞他的中年文官,名叫褚遂良:

    “以目前来看,可以这样。所有外来的人,都要去官府登记备案,发给相关证明,方便管理。要是谁不去备案的,如果非犯事之人,前两次抓到警告,第三次必须处罚。这样做,还可以方便管理那些难民。”

    众人齐点头,魏征问:

    “要是这样,流动之人越来越多,各地官府事务怕是太重了些。”

    李寿也好意思鄙视魏征,他多出一千多年的知识。他要和魏征对换,会被人家鄙视。

    “路过的就不用登记备案了,各地官府要宣传清楚,比如在一地住多少天以上之人,必须到官府备案,路过之人没这必要。”

    一番话将大家说服,李世民当即下令照李寿的话做,不忘大夸一番:

    “我儿非但医术无双,政事上也不在张良诸葛之下。”

    ……

    长风村,郑孟生拿着扫把,在李寿家院中打扫。

    长孙冲带来的破坏,已被郑孟生修复。只是他感觉对不起李寿,没能阻止那些官兵搜查。

    到现在,郑孟生都不清楚李寿犯了何事,心里更感恐慌。

    他知道李寿在为皇后治病,搞出那么大的阵仗,他很怀疑李寿,将皇后治出问题。

    李寿从未学过医,去给皇后治病,没人往好的方面去想。

    一个身穿新衣、长着一对大酒窝的年青女子,飞快来到郑孟生面前:

    “相公,吃饭了。”

    这是郑孟生新娶的老婆,名叫郭秀,邻村人。郑孟生放下扫把:

    “你们吃吧!我现在不饿。”

    郭秀看了眼敞开的大门:“里面也没什么东西了,等它就这样敞敞风,我们吃过饭再来打扫?”

    郭秀说完,一个豹眼年青人来到院门口,色色看了眼郭秀:

    “郑孟生,你还敢来这里?外面都在传,李寿将皇后娘娘治出大病。犯了欺君之罪。和他一起的,都不会有好下场。你不想活,别连累秀妹子。”

    郭秀瞪了年青人一眼:“郑二狗,休要胡说八道。官府都没说,要你多嘴。”

    郭秀说完,村头传来一阵嘈杂声。三人跑出院,一道喊声传来:

    “不好,来了好多官兵,这下我们被李寿那该死的野种害死了。”

    长风村所有人都被惊出来,有些人甚至已收拾东西开逃。

    没过多久,数百骑冲入村中,其中就有长风村的父母官杜爱同。

    “大家不要惊慌,皇上娘娘圣驾到来,大家分开左右,只管迎驾即可。”

    杜爱同喊完,有些人就在原地跪下。

    ……

    李世民的大部队进村,比鬼子进村好多了。奔得再快的骑兵,也不敢踩踏庄稼。

    李寿就在李世民旁边,可惜所有人,都恨不得将脑袋埋在土里。

    走了小段路,才由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将李寿认出:

    “娘,李寿,李寿。”

    小男孩还未喊完,脑袋被一个年青少妇按在地上,李世民不得不发声。

    “大家都起吧,不用多礼。朕这次来,是为秋娘迁坟。好久没来绛州了,顺便来看看大家。”

    郑孟生从地上起来,和大家一样,都没敢抬头。

    余光看到一个身穿蟒袍的人,来到面前。

    “孟生,不用怕,将脑袋抬起来。”

    郑孟生呆住,这声音他太熟悉。抬头一看,张大嘴没能落下。李寿笑道:

    “孟生,不认识我了?”

    “寿哥,”郑孟生仍不敢相信:

    “你怎么穿成这样?你不是?”

    郑孟生说完,几个公主走来。李丽质向郑孟生行了个礼:

    “你就是郑孟生郑大哥吧?五哥常提起你。”

    此时许多人都已抬起头来,有识货的人,族长郑继堂呆呆说:

    “蟒袍,这可是王爷才能穿的衣服。怎么、李寿敢穿这衣服?”

    所有村民都如在梦里。

    李寿知道郑孟生已成婚,礼物都已准备好。将一个尺长的木盒递给郭秀:

    “你们成婚我没能来,这是给弟妹你们准备的礼物。”

    杜爱同没让李寿再装逼,大声宣布:

    “大家不可无礼,以前你们认识的人,是越王殿下。这次和皇上娘娘来,为郑妃迁坟。”

    杜爱同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还想招李寿为小弟,没想到人家现在成了王爷。他的话虽未说明,大家已经知道了。

    “你是越王?”郑孟生说完,准备跪下,被李寿打住:

    “无论是什么,大家都是好兄弟,和以前一样,不能见外。这次来,也是想接你们去长安。在我王府当个官,平平安安过一生。”

    ……

    长风村的村民有福了,一座被石头垒得很整齐的墓前,一圈几乎连根草都没有。

    李寿对郑孟生更加感激,就算是他在,也做不到这样。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到墓前,虽未跪,哭得很伤心。

    一龙一凤同时哭,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李世民边哭边念:

    “当年我来绛州,平定刘武周叛军。在稷山县遇到秋娘你,从此刻骨铭心。只恨当时战况紧急,我只有留下信物,让你去长安找我。哪知那一去,竟成永别……”

    两人哭诉完,就在坟前,李世民宣布:

    “封郑秋娘为贞贵妃,入皇陵,在朕陵墓旁安葬。封其父郑德江为绛国公,母亲常氏为淑人……”

    这个册封已经很高了,现在李世民有四大妃:韦贵妃、杨淑妃、燕德妃,阴贤妃。郑秋娘是第五个,可惜已不在人世。

    李寿也落了一把泪,他怀疑身体的主人还未完全死亡。每次提到郑秋娘,他的情绪都很不稳定。

    迁坟不是说迁就迁,还得由同来的和尚做一天的法事,等到第二天吉时才迁走。

    当天晚上,有许多欺负过李寿的人睡不着觉。有些人,当晚就逃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