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风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扶桑献给李世民的姐妹花,被李世民封为才人。

    虽没听说有什么才艺,颇受李世民宠爱,李寿十分羡慕。

    现在揭开面纱的姐妹花,让李寿的羡慕瞬间化为乌有。

    戴娜细长瓜子脸,秀美冷然,有点像中外混血儿。皮肤白如玉,脸上找不到任何瑕疵。

    戴丽圆有点圆,比戴娜更丰满。双眼含情,一头卷黑发如浪。

    没有任何人吩咐,两姐妹跳起舞来。

    不愧是姐妹,两女配合得十分有默契。

    一个冷如冰雪,一个热情如火。冰火两重天,李寿直直的眼睛突然一花,武媚娘站在他前面:

    “你们找错人了,我越王府从不养歌舞妓,只有女下人。先生更是如柳下君子,不好酒色。你将她们卖到青楼,可得不少银子,再将那些银子给我们即可。”

    李寿怀疑武媚娘是不是来报仇的?连看都不准他看。

    斯娅看向戴娜两姐妹,一脸不舍:

    “她们是我侄女,放在越王府这样的人家,我欣然接受。卖去青楼,我不舍。”

    武媚娘的魔声再起:“我大唐的青楼,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同样可以住大院、吃山珍海味,不比大户人家差。我家先生就快成婚,哪会在婚前答应你这事?”

    斯娅看向武媚娘后面的李寿:

    “殿下,你要愿意,让她们为你府上的下人也可。”

    李寿很惭愧,有必要教教武媚娘什么是仁德慈善,特别是尊师重教。

    “她们除了跳舞,还会什么?”

    “她们很有才,会突厥语和波斯语,大食语也会不少。”

    “还是个外语系的?”李寿对武媚娘说:

    “正好,府上没这样的人才。留下她们,还可教教你们的外语。”

    还好武媚娘的智商高,能听懂:

    “平时还要让她们做些事,柳师母说过,府上不养闲人,尤其是闲女人。”

    ……

    第二天上朝,李寿递上奏折,请封郑尚和武小七的官职,李世民欣然允许。

    长孙无忌上奏:“中牧监杜大人才德兼备,可为太子府左庶子,以辅之。”

    “准奏,”李世民又下了一道命令:

    “杜荷调任工部郎中,不再担任太子府事务。”

    将杜荷调出来这些小事,许多官员都没关注。

    李世民受了李寿的影响,逐渐将那些功臣的后代,调出皇子府。

    李承乾并未郁闷,杜荷已是他的铁杆手下,现在调走也没用。

    下朝后,李承乾的郁闷来了。

    长孙皇后,将几个皇子叫去,对李寿一阵猛夸。

    说李寿顾惜手足之情,顾全大局,品德高大尚,是李家好儿郎。

    李承乾则被狠狠批评一顿,还让这事上无辜的李泰,也要跟李寿学习。

    两弟兄同郁闷,待长孙皇后教训够,转身就逃出皇宫。

    李寿将调整自己的婚宴之事说出,长孙皇后没有反对。

    ……

    通知得晚,几个在封地的皇子回来得也晚。最先回来的是李恪。

    “儿臣拜见父皇。”

    “长康平身,”李世民看上去很满意:

    “唐奉义已依律斩首,长康辛苦了。听说你在安州做得不错,受到那里的百姓称赞。”

    李恪去广州查唐奉义,查到李寿的食户宋定康,是唐奉义派人所杀,唐奉义被判了个斩刑。

    李恪办完唐奉义的案子,从潭州都督调任安州刺史,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

    这大半年来,李恪不止做这一件事:

    “儿臣新调去安州,还是做得不够。幸有上天佑护,今年那几州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皆是他们之幸。”

    李寿暗自称赞,李恪这次回来,锋芒收敛不少。

    第二天,李恪来到李寿府,又给李寿带了不少药,谈到一事。

    “外婆居兴道里,现在大姨也去了那里。有大姨相陪,外婆倒也过得开心。只是她们一直住在兴道里,不得出来。五弟能不能帮帮忙,给父皇说说,让她们可以到处散散心。”

    这事李寿还不知道,心想难怪没见过萧太后。

    “这事是父皇的主意?”

    李恪苦笑:“父皇并未如此,那些官员进言:说外婆影响太大,怕受隋朝旧臣蛊惑。让她禁足兴道里,反而是为她好。就连我们也不能随意去见她,每年只能去一次。只有母妃,才能常去看她。”

    李寿怀疑,李世民可能也有那些顾虑。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这样待一个老人,何况还是他的岳母。

    “就这样说,怕那些官员又阻止,得有个由头才成。”

    ……

    第二天一早,李寿在家待客,没去早朝。中午,他来到御书房。

    这里有好几人,李承乾和李恪也在。见他到来,一个官员匆匆说完,李世民问:

    “天赐有事?”

    “只是有关婚事方面的小事,待大家奏完再说也不尽。”

    这个小小的虚伪,也得到李世民称赞,一旁的李承乾满脸不是滋味。

    过了一会,又来一个皇子、李佑回来了。

    李佑拜完礼,兴奋看着御桌上的东西。

    李世民的御桌已换,被李治设计成一个凹字形,下面还做了几个抽屉。

    李治抄袭李寿的设计,得到李世民一阵猛夸。

    在御桌左右,各放了两个电话。其中一个,是通往后宫长孙皇宫那里的。

    “五哥,这就是电话?”

    李寿点点头:“宫里到处都是,兕子她们也装上了。你要想试,等会可去她们那里。”

    众公主的电话已装上,现在她们没时间玩。多数时间,都在李寿府上帮些小忙。

    李佑不敢用李世民的电话,只好忍住。

    “我也发明了一个东西,请五哥指点一下。”

    李寿有些头痛,他来这里有目的。李佑让人抬来一物,他和大家都懵住。

    这是一个有四脚的木架,木架很庞大,有近一个成人高。上面有个大的方形漏斗,中间是个长方形,一头敞开。中间有个铁轴杆,下面是空的,还有一个倾斜的木斗。

    见李寿一脸懵,李佑重重松了口气,指着介绍:

    “这东西主要是用来筛谷物,谷物从这个漏斗倒下去,摇动这个铁轴。里面扇出的风,就会将轻的假谷、谷壳等一些东西,从这头扇出。有用的谷物,就会从这下面的木斗中落出。”

    李寿恍然大悟,他家虽住在城市,小时候也常去农村,见过这东西。形状虽不很像,这东西叫打风车。

    “现在农家没有此物?”

    李寿连打风车的历史都不知道,李佑摇摇头:

    “没有,现在大家筛谷用铲子,扇风将不要的吹走。这东西很实用的,我带来一些谷物,大家试试就知道了。”

    李佑什么都准备好了,让人将一些混了料的谷物,倒在上面的漏斗中。

    摇动铁轴杆,从一头吹出不少无用之物。一颗颗谷子,从下面的木斗中浇出。

    “好好,此物大有用。”这下不用李寿说,李世民大喜:

    “有了此物,以后百姓不用如此麻烦,为辅有心了。此物叫什么名字?”

    李佑很有心:“还未取名,请父皇赐名。”

    李世民没有客气,想了片刻:“就叫打风车如何?”

    李寿再次被震呆,他没想到,历史如此惊人相似,连名字都一样?

    见李寿没开口,李佑小心翼翼问:

    “五哥,你看此物如何?”

    “比电话好,”李寿说了句真话:

    “是件利国利民之物,定能传上千年。”

    李佑大喜,为了能在李寿面前出彩,他连政事也不爱管,交给手下。

    挖空心思,提前一千年将打风车做出来。李佑认为,李寿的评价,比李世民的更重要。

    “哪有电话好,电话才是神物。开始我听到,简直不敢相信。”

    李寿虽不知道,打风车提前了千年。李佑能想出来,不比后世那些科学家差。

    “真比电话好,电话连半桶水都算不上。成本太高,不实用。六弟此物,普通的木工也能做出来。父皇,应该大奖六弟。”

    李恪点头附合:“东西虽普通,凭现在的用处,的确要大过电话。六弟之才,远胜于我。”

    李世民比夸自己更高兴,非常欣慰:

    “你们兄弟能这样,朕无忧矣。为辅造此物有大功,食户增两百。”

    “多谢父皇,多谢五哥。”

    一旁的李承乾不得不出来大赞几句,但心里非常恨。

    他要是能早李寿一步称赞,李世民夸的就不是李寿了。

    一群人大赞完,李寿要等的人,终于到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