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寇之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广州都督府,李寿虽未在,一些大事,各州仍要来这里汇报。

    柳风铃其它事没长进,政事长进不少。

    这天,柳风铃终于可以解脱,李寿回归。

    “这是丽质给你们的礼物、这是明月的……”

    李寿不但人回来,还带来一大堆众公主给的礼物。

    狄仁杰也得到好几个人送的礼物,毕竟还是个小孩,拿着李明达送给他的腰袋看了又看,才将其系到腰上。

    李寿看着狄仁杰的腰,呆了片刻,指着腰上一条黑色的东西:

    “这条皮带你在哪里买的?”

    狄仁杰腰间系的,竟是一条黑色的皮带。

    和后世的一些老土样式没多少悬殊,金属做成的皮带扣、皮带上还有孔。

    狄仁杰有些不好意思:“城里有家人摔死一头牛,我要了些牛皮来,让孙师傅照我画的样式,做了一条腰带。”

    李寿很满意,他虽没多少时间教狄仁杰两人,已将教材写给他们。

    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请教。

    目前来看,两个弟子设计方面的天赋,已被李寿开发出来。

    “这腰带不错,比现在的腰带更紧,也更方便,可推广给军中将士。”

    狄仁杰呆了呆:“先生,此物真可能推广给那些将士?”

    现在的腰带虽美观,有些麻烦,美观的也只是富贵人所用。

    军中将士用的,不过是一条布巾。

    “不错,起码比布巾好。不一定要用牛皮,羊皮甚至结实的布匹都可以。”

    “我这就回去好好再设计一下。”

    狄仁杰离开,武媚娘说:

    “再过几天,棉花就可以采摘了。那些棉花长得非常好,穆巴图也说了,比他们濠镜澳的还要好。”

    李寿知道武媚娘的思想,笑道:

    “将采摘的棉花和种子,送一半去京城。待朝廷看到东西后,我就给你们请功。”

    “多谢殿下,”武顺很高兴。她也成了越王府的人,李寿不在这期间,她帮了不少忙。

    应付完众人,柳风铃说出一事:

    “城里吴家的商船,十几天前在海上被劫。只有一个叫吴式的人跳海逃生,船上三十多人全部遇难。听吴式说,抢他们的是扶桑人。前几天,潮州又有一艘商船失踪,只发现一具尸体。”

    这个消息,将李寿回来的兴致全打消。

    “扶桑人?难道倭寇提前出现?派人将那吴式叫来。”

    ……

    吴家是广州四大家族,这家人现在沉浸在悲痛中。

    悲痛的不是商船被劫,家主吴文修的嫡孙子吴启泰,也一同被害。

    听到李寿相召,一家人来了七八个。

    李寿安慰几句,问到正题:“你们可有线索?”

    吴文修恨声说:“我们虽多方打听,那帮海贼行事十分隐秘。来往海上的船只,没任何人看到过他们。听吴式说,他们动手的大概有五六十人,人虽不多,一个个武艺不凡,我吴家那些护卫,也非他们的对手。”

    现在海上的船本就不多,李寿倒不觉得对方有多隐秘,他看向唯一的幸存者:

    “吴式,你能不能将那些人画出来?”

    吴式这名字取得不错,可惜没学问:

    “小人不会画画,领头之人是个手拿细窄单刀、长着一对鹰眼的壮年男。他还叫嚣,说殿下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吴家人疯找线索,也没什么进展。

    这件事引起李寿的重视,对方居然在漳州那段,靠近海下的手。

    一旦这帮人肥了胆,有可能冲到陆上来。倭寇横行的时代,将会提前到来。

    李寿想了好一会,最好的办法也只能大海捞针,只得派人去找黑?g候。

    一幢宅院,杨槐已沐浴焚香,将李寿带给他的圣旨,放在他住房的香火上。

    这里是费传赏同党曹涓的宅院,被李寿赐给众工匠,专门用来当着研究院。

    这次杨槐虽未去京城,李寿将造纸的功劳,分了不少给他。

    李世民封杨槐为乡子,正七品散官。

    李寿到这里时,大家已围在一起商量。杨槐指着面前的手箭。

    “大人,墨家做的东西,拆散后可能会乱成一团。”

    李寿有些抓狂:“怎么会这样?”

    杨槐说:“以前我拆过墨家一个东西,此物是一个盒子。拆开后,里面的东西全乱成一团。后来才从一个墨家弟子那里打听到,他们怕别人模仿,做的东西一环扣一环。打开就会触动一环,到时里面的零件会散成一团,要装上非常麻烦。”

    墨家李寿在后世听过,听说他们的机会术非常利害。

    他们的祖宗,好像是战国时期的墨子。

    李寿只知道这些,连墨子真名叫什么他也不知道。

    “对啊,我们可以去找墨家弟子?你们谁能联系到?”

    众人互望一眼,杨槐说:

    “墨子善于机关之术,比如替人设计墓穴、宝藏之类的。往往参预者,都会被灭口。并且他们的行事作风怪异,令历朝历代忌惮。在秦隋两朝,差点被灭了族,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见大家都在摇头,李寿转向马尝:

    “令祖不是墨家弟子吗?她们住在哪里?”

    马尝说:“我们只知道曾祖母翟,与曾祖相识于江湖中。至于是什么地方的人,族谱上也没记载。”

    杨槐证实:“墨家后人已改为姓翟,他们不一定就在一个地方住。就算查到,这么多年过去,只怕也没用。”

    李寿火了:“现在就拆开,我就不相信,有东西连组装都不行?”

    李寿这种智商,就算一块表拆散,他也能组装上。

    杨槐没再废话,找准位置,小心翼翼用李寿发明的楔子,费大力将金属壳撬开。

    只听嚓嚓几声,打开一看,里面不但乱成一团,还能看到一些断的小东西。

    李寿十分震惊,这些零件,居然有不少非常细小的齿轮、中心轴等。

    这些东西,李寿还未在这个世界见到过。

    “好高明的机关,大家能不能凭这些东西,将所有零件还原?”

    大家的信心不够,老匠师孙富贵说:

    “我们尽力一试。”

    李寿没敢在一棵树上吊死:“全国张贴文书,就说我找墨家后人,绝不加害他们。”

    ……

    李寿种的棉花不错,一团团像云朵,十分喜人。

    在濠镜澳的棉花也不差,就算给一半给朝廷,李寿还能剩下不少。

    别人的成果,李寿享受得十分自然,将所有的棉花,全搬进他的都督府。

    看着大堆棉花,李寿开始设计用途:

    “我们每人做两床棉被,缝制一套棉衣?”

    柳风铃用十分不满的眼神,盯了眼李寿:

    “京城的人你忘了?父皇他们虽有,分给各妃嫔就没了。众公主的,还有爹爹他们的。”

    李寿有些头大,结果一算,算出几十个人。

    “干脆每人做个棉枕。”

    李寿说完,柳圆圆从外面进来:

    “殿下小姐,外面好热闹,你们快去看看吧。”

    李寿在这几州搞的产业,已开始见成效。

    大街两侧,有不少售果脯、鱼干等的百姓。

    一些担着鸡鸭鹅的人,满大街售卖。经过几个月的休养,街上的人又逐渐多起来。

    李寿很享受这样的场景:“这些东西都各买些,今天大家好好吃一顿。”

    柳风铃知道李寿的心思,想得更细:

    “不如多买些,给那些官员、小吏都送些。”

    有钱任性,大家正在享受美好的生活,被一骑带来的消息破坏。

    “殿下,又有一艘商船在潮州海域被劫杀。军船赶到时,救起三人,对方逃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