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两百零八章 绝对优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唐沿用隋朝的府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

    才建国没多久,土地吞并还不严重。就算外地在这里暂住的人,也能分到一点田地暂时耕种。

    现在的将士,多数都已成婚。

    有些人的妻子,也会跟来。有些士兵,甚至就是本地人。

    这天,柳风铃来到广州军营,并开放军营,将城中一些百姓也请来,宣布一件事。

    “凡军中将士子女,在五岁以下的。集中到城中指定的地方,统一扶养。五岁到十岁的小孩,集中到指定的私塾,统一接受教育。另请一批带小孩、教小孩的人。所有费用,由官府承担。”

    因为是将士,李寿开出最优待的官办幼儿园。

    武媚娘走的是潮州,潮州作为李寿管的第二大州,同样要先搞起来。

    在官府和贺常在等人的宣传下,来潮州城替武媚娘捧场的人不少。

    武媚娘自作主张,将小吏、衙役和将士都包含在里面

    “官府要在各州建幼儿园和私塾,所有将士、吏官、衙役五岁以下的子女,在幼儿园统一扶养。五岁到十岁的子女,到官府办的私塾,统一教育。每天早上送来,午后接回。所有费用,由官府承担。”

    武媚娘说完,所有人为之震惊。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捧场的经玄说:

    “这法子好,集中起来扶养,所费人力物力皆不多,可让大人得到轻闲,有更多时间做事。”

    一个更有远见的老头叹道:

    “越王殿下果然名不虚传,他的这个提议,将会改变许多东西。以后有更多的贫民子女,能读书识字。天下人都成了士族,朝廷再不受任何人威胁。”

    老头说完,翟英不解问:

    “老爷,他们只针对军中和官府中人,与百姓何干?”

    翟英的小姐笑道:“你这脑袋瓜怎么转不过来?这个方法如此好,其它地方的人不会效仿?这东西花费并不多,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商机,众商也会加入进来。”

    翟英想了一会,呆呆说: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些人会如此激动。老爷小姐,我们快去广州拜访越王。”

    “暂时不去拜访,”老头说:

    “事关我墨家生死存亡,得小心行事。”

    ……

    冬天寒气逼人,骑在马上的人,却感觉不到寒意。

    两骑入京,战马冒着热气,一路来到皇宫。

    一个年青人跳下马,对守门禁卫说:

    “奉越王殿下之令,有重要事情禀报皇上。”

    御书房,李世民和几个大臣,正看着夸夸其谈的李泰。

    “我们钱庄的股金,已筹集两百一十几万。儿臣已派人去各州宣传,一定会有更多人投资。现在时机已成熟,我们先将前期五百万钱票做出来,发行各地,看其效果再定。”

    一些人听傻眼,也入股的长孙无忌问:

    “发行各地?其它钱商如何盈利?”

    这些李泰想过,但不占主要:

    “先在各道治所,成立一个钱庄。派些商人自己去处理,他们比我们更知道如何盈利。”

    李泰说完,拿出一叠纸:

    “这是儿臣找一些名士设计的钱票。”

    大家接过来一看,黑白色,同样是双面。一面全是字,写着面值等东西。

    这些字写得,比后世电脑打印出来的更规范好看。

    另一面全是纹理,要是李寿在,保证有些惊讶。

    到处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点点线条,晃眼一看,有点像二维码。

    李泰一脸得意,仿佛两面设计是他的专利:

    “做成两面,一面是面值说明,另一面全是防伪图案,天下人绝难仿之。”

    李世民点完脑袋,一个侍卫被带进来:

    “小人越王府侍卫胡正良,拜见皇上。”

    这里的老大太多,胡正良懒得一一参拜。对他没什么影响,大家的焦点,转到李寿身上。

    “胡爱卿,天赐派你来做什么?”

    胡正良是接郭兴班的人,只是第一次单独领这种任务,有些紧张。

    “越王殿下在广州与众商商议,成立钱庄,这是殿下的奏折。”

    大家早已知道此事,但李泰也还不知结果。他以为自己已胜券在握:

    “他们商议时,五弟怕是还不知道,朝廷已答应和众商成立钱庄。你可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参加?筹集到多少?”

    胡正良认识李泰,知道和李寿之间的一些事,多说了一样:

    “参加的人有两千多人,各道皆有,筹得资金两千五百多万两。”

    “两千五百多万两?”正要看奏折的李世民也停住。李泰不敢相信:

    “你可别胡说八道,这可是欺君大罪。”

    胡正良暗自鄙视了李泰一眼:

    “小人哪敢胡说八道?那些商人一听能用钱票代替银,都特别高兴,不少海外人也入股了。潮州的伊斯坦特,还投了几十万两银。”

    李泰又怒又悔,他在召集商人的时候,根本没打海外商人的米。

    要不然,那些人怎么也要给他一点面子。

    李泰的脑袋瓜转得不慢,很快露出一脸高兴:

    “父皇,这下好了。让五弟将那边的奖金,融到我们这边来。第一批钱票出三千万都没问题,很快就能让大家受益。”

    长孙无忌带着欣赏之色,看了李泰一眼:

    “皇上,魏王说得是。钱庄影响太大,绝不能由外面的人来做。比如钱票,要是有两种钱票,大家相互承不承认?要是承认,以后一定会出大麻烦的。”

    李世民暂时没回应,匆匆看完李寿的奏折,发出一阵惊喜声:

    “好好,天赐他们想的这方法太好了。钱庄允许任何人办,但钱票只能有一种。由朝廷和商家各持一块印板,印钱时需全在场。银库由朝廷看管,但商家有监督之权。”

    李寿什么地方都想到,想反对的李泰也无言以对。

    不只这些,胡正良将钱票拿出来,再一次将所有人惊懵。

    李寿那里,也有些他家祖宗的像,以便祭祀。

    最大面值一百两银子上,正面画着一张额头突出、须发尽白的老头。

    在老头的旁边,还立着一行字:

    “大唐圣祖皇帝李耳。”

    李泰以为他终于抓到把柄,语重心长说:

    “五弟这?太胡闹了。不但将圣祖像画在上面,还写上圣祖的名字?简直是?”

    “皇上,魏王说得是,越王简直是大不敬,他竟将太上皇的像和名,也写在上面了。”

    李世民根本不用看,他手里刚好是自己的像。值二十两银,旁边还有几个字:

    “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此时大家手里都有,长孙无忌上面画了四个男女。看上去朝气蓬勃,目视前方迎接未来。

    这些人穿着不错,长得也油光满面。

    仅有一个穿着大唐的服饰,另三个穿着模样大异于大唐人,其中还有个金发碧眼的海外人。

    旁边虽没说明,凭长孙无忌的智商,知道这是画的商人。

    房玄龄上面也画了四人,这四个穿着要差些。每人手拿着钢钎锯子,一看就知道是工人。

    每个人手里的画图都不相同,画的人也不一样。官员、农民等等皆有。

    李世民已被李寿折服,并未冲动。问胡正良:

    “天赐为何要如此设计?”

    这事没必要写奏折,李寿已对胡正良说清楚。

    “殿下说,钱票以后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应该能代表我大唐。比如将皇上画在上面,不但能代表大唐,还能让所有人都认识你。让大家知道效忠的是谁,才会更有凝聚力,更忠君爱国。”

    在另一边,众公主已得到消息,李寿不来参加李明真的婚礼。

    但带来不少礼物,大家瓜分完礼物,让说错话也不怕被责罚的李明达,将一封信递给长孙皇后:

    “母后,五哥说他们太忙,不来参加七姐大婚了。他已给我们在许愿寺许愿,问我们父皇母后身体怎么样?姑父的病好没好?”

    长孙皇后接过信看完,对李明真说:

    “你五哥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真儿别有其它想法。”

    “儿臣哪会责怪五哥?”李明真说:

    “父皇母后身体康健,姑父的病也快好得差不多了。儿臣听人说,许的愿要是灵验?还得去还愿,否则对大家都不好。儿臣婚后,要去广州一趟,必须将此愿还了。”

    长孙皇后还没反应过来,李明玉喊出目的:

    “母后,我们也许了愿,我们也要去还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