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两百八十二章 大王的葬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百济京城四周的城池,已尽入唐军之手。

    可能有些人退无可退,京城的人又渐渐多起来。

    这天清晨,从百济皇宫方向,传来九声幽长的钟声。

    很快京城各处的庙观,纷纷附合。

    一时钟声回荡在京城各处,众鸟惊飞,禽兽哀鸣。

    大街上的人,纷纷停止脚步。一个七八岁的男童,看着一脸震惊的壮年男:

    “父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钟声?”

    壮年男收回远眺的目光,长叹一声:

    “大王驾崩了。”

    古代君王驾崩,无论皇宫还是寺观,都要敲钟表示一下。

    李寿安排有些问题,钟声刚响完,一群群身穿孝服的太监禁卫,冲出皇宫,还好这些细节没人注意。

    安排太快太周到,一群太监,在大家小巷敲锣打鼓。用悲伤的声音重复喊话:

    “大王驾崩了。”

    很快京城大街上,挂满白绫。

    皇宫一片白色,在皇宫大门口,还挂了两个大大的白灯笼,上面写着一个醒目的“奠”字。

    此时的李寿,正在真维娅的宫殿。

    “王后,父皇已来圣旨,大王的葬礼,用最高规格的帝葬。长安已派出钦差,这边由我代劳。你们看还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出来。”

    李寿没吹牛,有些事他没想到,朝廷帮他想好。

    要不是太远,李世民还准备亲自来。

    原本李泰想来表示,李寿就在百济,李世民没让他去添乱。

    这次真维娅没发火,李寿的讨好政策,已见成效。

    除限制自由,李寿从未为难过她们,还亲自帮她们看病。

    前几天扶余义慈的儿子病得利害,也是李寿帮忙治好的。

    李寿虽未安葬扶余璋,放在地窖,搞了不少硝石来制冰,身体保存得很不错。

    这次用帝葬之礼,安葬扶余璋,了却她们之愿。对李寿的看法,再一次改观。

    “哀家只有一个要求,不许任何降官参加大王的葬礼。”

    这事简单,李寿问:“王大人他们可不可以参加?”

    “王大人他们当然要参加,”扶余仁恩一句说出,被真维娅瞪了一眼。

    李寿假装不知道内情:“那好,我去安排一下。”

    ……

    扶余璋当了百济四十年的皇帝,群众基础还是不错。

    许多百姓,自发来到皇宫门口。不少人,还穿着孝衣。

    当一群披麻戴孝的人,将一口龙棺抬出来,众人纷纷跪下。

    “恭送大王升天。”

    后面跟着的皇氏成员很感动,真维娅哭喊道:

    “大王,你都看见了吧?我百济的百姓,还是向着你,他们都感你的恩。”

    还好她们对李寿的看法已改观,要不然,一定会在这时候告李寿的状。

    再后面是一大群俘将,他们的家人还未脱险,更不敢说这些事。

    扶余家的皇陵隔这里不近,走了半天才走到。

    一座巨大的陵墓气派不凡,让李寿暗自吐槽。

    这些不是他们搞的,扶余璋生前就已建好。

    连前方的巨碑都是扶余璋自己弄出,只有上面的字,才是新刻上去的。

    来到这里,李寿的事来了。他穿着一套孝服,拿着一卷圣旨来到墓前。

    圣旨很长,怕有些字不认识,李寿专门补习过。

    李寿准备表示几串眼泪,没诸葛亮的本事,实在流不出来。

    只好用悲伤的口气,念出圣旨。

    圣旨上细数扶余璋光辉的一生,以及对大唐关系的卓越贡献。

    李世民很大方,封扶余璋为亲善诏文皇帝。

    长长的圣旨念完,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出:

    “你唐国要是尊重大王,为我百济百姓着想,为何不退兵?你们之所以攻我百济,不过是我们攻打新罗。现在我们已退兵,你们还有什么理由留在这里?”

    说话的是个头系文士巾、一脸悲愤的年青人。

    年青人说完,一下子冒出几十道声音力挺。

    李寿扫了眼,皇家的人和那些俘官也在蠢蠢欲动。他不得不站出来:

    “你是谁,代表自己还是百济所有人?”

    年青人毫不畏惧:“我叫国有为,虽只是一介文人,所说皆是我百济百姓的心声,自然代表百济所有人。”

    国姓中百济九大姓氏之一,李寿一听是国氏,心中已有计较:

    “国公子对打土豪、分田地有何看法?”

    “野蛮之法,许多人还以为得到便宜。再这样下去,我百济不用外人攻,也会被弄得四分五裂。”

    国有为的口才不错:

    “勤则富、惰则穷。许多人家之所以富裕,并不是剥削任何人。是祖上勤奋,一点点积累下来。大家辛辛苦苦买的田地,就这样被人抢去,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

    李寿也认为国有为说得有些道理,这时候他绝不承认:

    “土地是百姓赖以生存根本,按国公子的说话,富人就可以蚕食尽穷人的土地。以后的穷人,只能给富人当佣奴?富人永远富,穷人永远穷,世世代代这样下去?”

    国有为呆了片刻:“天下这么大,土地岂能被富人占尽?”

    “国公子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百济的现状,已如我所言。”

    李寿懒得再耽搁时间:

    “你问问众人,要是过半人不支持此事,我们可以放手不管,从百济撤军。让你们这些大户大族,秋后找他们算帐。”

    王植等大臣,陷入深层次发呆。

    他们没想得如此深,只想到以后李寿的分田地,会搞乱百济。

    万没想到,李寿已绑架所有平民。

    就算为自身的安全,这些平民也不同意唐军撤军。

    再有本事的人,也很难再让百济翻身。

    国有为可能没想那么深,看上去很高兴,他的办法很不错:

    “支持让唐军离开的人请举手。”

    在场起码有两三千个百姓,仅有几百人举手。

    李寿和众人返回京城,国有为还在原地呆呆自问:

    “为何会如此?”

    ……

    李寿在百济找了两个商人当内应,仁佑铭现在混得不错。他的土地一点没动。

    有和李寿这层关系,不少商人还找他帮忙。现在已成为,京城商人的头。

    还有一个叫木治兴的商人,没在京城。

    这天,李寿正在跟着余香几个美女学百济语,木治兴和一群商人来访。

    “殿下,你可得为我们作主啊!”

    众商一来就开始哭丧,几个美女也十分不爽,迟迟不去端茶倒水。

    李寿将大家挥起:“有什么事起来再说。”

    木治兴说:“我们是太桑城的商人,前些天那里搞打土豪、分田地。我们都很配合,只说将今年的收成过后,就将多余的田地交出去。可没想到,那些暴民冲到我们商铺、家中强抢一空。上报官府,他们也不理会。”

    李寿有些惊讶,这是快失控的节奏。

    “官府怎么说?”

    木治兴哭诉:“他们说官府也没办法,现在那些平民都成了暴民,总不可能将所有平民都抓起来。我们没办法,才来找殿下。”

    唐军占领的地方,都有负责人。

    因为人手不够,有些地方管军政的都是一人,难免忙不过来。

    “这事我会通知当地官府,让他们查查,尽量将你们的东西追回来。”

    一个聪明的中年商人问:

    “我们的东西,全被那些暴民瓜分。只怕他们也不知道,谁拿了些什么东西?官府如何帮我们找回?”

    李寿原本想忽悠,没想到这些人不傻?一旁的红绫看不惯:

    “你们的东西被抢,应该去找那些抢东西的人,找殿下干什么?”

    这些美女,现在已将李寿当成主人看待。为了李寿,她们可能死也愿意。

    中年商人以为李寿和她们有那种关系,暗自骂了几句说:

    “殿下自己也算商人,应该知道,有商国才能富。照他们这样做法,只怕我百济要不了多久,就会商人尽失。”

    中年商人的话有道理,李寿想了一会说:

    “大家的东西,能找到一点是一点。以后,我会给大家一些补偿。至于暴民之事,我一定会管。”

    众商被李寿打发走,李寿觉得事情麻烦了。

    京城有李寿坐镇,搞得很温和,一切都按他说的在做。

    其它地方不一定了,李寿想了想,决定下去看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