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三百三十章 意不在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城就在河城对面,行军只需两天就能赶到。

    罗城有两万三千兵马,守将叫金庚信,是现任新罗女王之侄。

    金庚信的忠心自不用说,为了后方的安危,他可谓尽心竭力。

    这天,一个熟人到来。

    “大唐越王殿下,让我们率两万兵去河城。”

    金庚信说出,一阵怒声传来:

    “他凭什么指挥我们?将我新罗军当成他唐军不成?”

    “他敲诈我们那么多东西,现在竟还想指挥我们?他这是居心不良。早晚有一天,会害了我们。”

    李寿那些条件,将新罗的人得罪太狠,没有一个人答应。

    他自己也猜到一些,所以派刘一止前来。刘一止苦笑: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大通城那边的情况,大通城的一万二千高句丽军军,已被唐军所灭。扶余泽等人,也被他们活捉。姜世昌令殷丰带一万兵马,去望门峡伏击唐军,也被他们灭了。”

    全哑声了,才发生几天的事,大家还不知道。一个年青将领不敢相信:

    “刘将军,你所说可当真?”

    刘一止将事情祥细说出,劝道:

    “越王之才,让我等望尘莫及。也只有他,才能打败高句丽、收复我新罗失地。为了我们自己,也应该配合他。只要能收复失地,听他的又何妨?”

    没人再反对,金庚信也暗自松了口气:

    “我就按越王的计划,率两万兵马去河城。希望大家能配合好,早日收复失地。”

    新罗京城的人,比金庚信等人更早知道唐军大捷之事。

    惊喜自不用说,那些对李寿有怨言的人,也都闭了嘴。

    正当大家为打败高句丽,收复大通城而高兴时。

    李寿又做出一个决定,让新罗一些人怨言又起。

    李寿将伤员和俘兵,转移到浮泉城。

    他带着四万多兵马,放弃大通城,朝汉山进军。

    ……

    “报,李寿率唐军,向我汉山城进军。”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汉山城。一大群将领,来到城楼上。

    “唐军多不了我们一半,这次定叫他们有来无回,为我军弟兄报仇。”

    黑常春恨声说完,不少人纷纷附合。

    他们虽两次惨败,望门峡那次,纯粹是运气。

    一个中年将领有些担心:

    “大帅,唐军有四万多人,不可小窥。白岩城那边的援军,起码还要五六天才能赶到。不如让宗将军暂时放弃河城,带兵来支援这里。”

    姜世昌和许多人一样,比较轻松:

    “两万多兵马,要是守几天都做不到,我们也不要再从军了。河城那边不能动,要防罗城的新罗军。我们就在这里等李寿,我倒要看看,他想如何攻我们?”

    “他怎么会来攻我汉山?”尹治忧心说:

    “他们在几天之内,绝难攻下汉山。一旦元帅带兵来,他们难保会一败涂地。这些道理我们知道,李寿应该也知道。”

    姜世昌呆了呆,尹治说得有道理。

    “尹大人以为,李寿打的什么主意?”

    尹治想了一会,扫了眼众将:

    “李寿在百济时,打过几次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仗。在卢安城、落日城,皆是被他里应外合攻破城门。”

    “你是说有人和他勾结?”姜世昌一句说出,众人呆住。尹治说:

    “他做过多次这样的事,我们不得不防。除了这事,实在想不到,他有什么把握,能在短短几天攻破汉山城。”

    黑常春一脸火气:“尹大人的意思,我们与唐军有勾结?”

    “我们不可能勾结唐军,有人可能。”一个中年将领说完,另一个年青将领一句说出:

    “崔良成。”

    ……

    李寿骑在马上,看着前后的队伍,心情不怎么好。

    他这些人,每打一仗,都会有损失。有些人,看着看着就不见了。

    高句丽那些俘兵,目前还在劝说中。

    李寿要抓紧将那些俘兵劝过来,分担一些损失。

    这种想法虽有些不道德,为了这些弟兄的性命,李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殿下,汉山城到了。”

    李寿抬头向前方看去,远处,一座城池出现在他们眼前。

    城楼上已围了上千人,李寿能看出,上面的人多数都很紧张。

    他们还未走近,许多弓箭手已箭在弦上。

    所有唐军全停下,虽未搭帐篷,开始生火做饭。

    一个中年将领指着李寿,向姜世昌说了几句,姜世昌大喊:

    “越王殿下,我高句丽并未得罪唐国。你们为何杀我将士、犯我疆土?”

    李寿骑向城墙:“高句丽渊盖苏文弑君杀太子大臣、立伪帝、把持朝政。侵犯我大唐属国新罗,搞得两国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我们受高句丽郑王高桓文、新罗相邀。帮高句丽铲除奸臣,推翻伪朝廷,乃仁义之师。”

    姜世昌怒声说:“郑王高桓文投敌卖国,已被我高句丽除名。我们与新罗乃世仇,关唐国何事?今日你们敢犯我城池,定教你们有来无回。”

    这样的嘴仗,李寿也没兴趣。但很必要,不说或是说不过,都会弱了士气。

    “郑王乃高句丽正统,不是你们能除名得了的。这两仗我们俘获高句丽近万人,他们皆信服于郑王,投他和我们一道铲除奸臣。姜将军,你们何必还要助纣为虐?若投过来,不但能免去杀身之祸,还能流芳百世,受人敬仰。”

    这些话效果不错,城楼上响起阵阵惊呼声。

    李寿觉得先给这些人种点心魔也不错,派人到四城门外,宣传那些俘虏如何投他们、效忠高桓文之事。

    高句丽的军心受到不小影响,李寿的确抓了不少俘虏,那些将领辩解没起多少作用。

    大家轮翻说了一会,待唐军吃好休息好后,李寿宣布一件事:

    “我们的目标并非你们,希望你们能明白我们的苦心,能醒悟过来。就算不愿投我们,回家去也好。我发誓,在打仗之前若能放下武器,绝不刁难。看在大家面上,我给大家几天时间好好想想,过几天我们再来。”

    城楼上的人全呆住,李寿让人在几城门宣布完,带着他的队伍离开。

    只是他们离开时,走的另一个方向。

    “大帅,他们怎么走了?”

    所有人都懵住,他们当然不认为,李寿真看在他们面上不攻城。

    尹治大叫一声:“不好,他们可能志不在此,想去谋河城。”

    全都恍然大悟,唐军去的方向,正是左边的河城。

    一个年青将领说:“大帅,河城只有一万几千人,只怕很难挡住唐军,我们快派兵去支援。”

    “万万不可,”姓车的中年将领说:

    “要是现在派兵出去,恐怕正中他们下怀。他们可能会调转来攻我汉山。”

    姜世昌面色奇差,额头上出现一层汗珠。

    这些手下说的都没错,李寿很可能去攻河城。

    但要是他们派兵出去,很可能会被围点打援。

    现在姜世昌才发现,他已无计可施。

    “尹大人,我们现在怎么办?”

    遇到李寿这样的对手,尹治也深感无力。

    “元帅已带兵赶来,如今之计,快马通知宗将军,让他死守城池。只需守三天,我们这里就可以出兵去支援。将唐军拖在那里,待元帅到来,说不定能一举大败唐军。”

    姜世昌他们还不知道,罗城的两万新罗,已赶赴河城。

    “快去传令,让宗将军死守城池。李寿没带多少攻城器,他们有一万多人,守三天并不难。”

    姜世昌安排完,来到一座有士兵把守的小院。

    “崔将军可好?”

    守门的一个中年士兵回答:

    “回大帅,他一直在大厅,没出来,也没说什么话,很安静。”

    姜世昌进入大厅,这里只有一个身材精壮、眉头紧锁的壮年男。

    “崔将军勿怪,刚才唐军和新军来攻城,我们不想让崔将军为难,才没让将军去城楼。现在他们走了,将军不用再在这里。”

    这个壮年男叫崔良成,原是汉山城的将领。

    汉山城轮陷后,他投降高军。

    所以尹治提出有人和李寿里应外合,他这个外人成了最佳怀疑对象。

    崔良成早就从这些兵将口中知道真相,心中的怒火无法言表,表面看不出来,重重出了口气:

    “大帅一番好意,我岂会怪罪?大帅不用替我考虑,我既投高句丽,绝不会有任何为难之处。以后若有需要,愿上阵杀敌,以报大帅知遇知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