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零八章 劝戒李寿的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寿和大家一样,也以为这个年青高将,是向举贤联系的同志。

    接下来的事,推翻了他们的想法。

    城楼上的人仅呆了几个呼吸,一个豹眼壮年高将厉声大喊:

    “谢世学杀了常将军,大家快杀掉这个叛徒。”

    壮年高将这一喊,他身边的不少人朝叫谢世学的年青将领扑去。

    不知是不是谢世学的人品太差,居然没一个人站出来给他帮忙。

    这要是他们的同志,事先应该会安排一些人。

    还好虽没人给谢世学帮忙,更多的人作壁上观,没有向他动手。

    谢世学不敢再逞能,李寿见他跑到内城跺,纵身一跃,消失在城楼上。

    李寿怒了,这样的壮举,也没唤醒这帮高军。

    他们宁可当个路人,也不愿醒来。

    李寿忍着痛楚喊道:“他们想死,就成全他们,杀。”

    重弩和投石车还未开攻,上千个盾牌兵护着弓箭兵冲上。

    “攻击。”

    李寿恨极了城楼上那个豹眼高将,他一声令下。

    城楼上的十二支重弩,射向他们正在冲击的士兵。

    一支重弩射中盾牌,盾牌瞬间破碎。同时传出两声惨叫。

    十二支重弩,夺走十个士兵的性命。

    唐军士兵并未停止,冒着几波飞箭冲到护城河前。

    一网网如蜂群的箭雨,袭卷城楼上。

    这样近距离对攻,对攻城一方有利。

    丸都山城的城楼虽不小,再大也不可能有下面的空间大。

    这么多的弓箭手和重弩、投石车,疯狂向城楼输出。

    城楼上的高军,连躲避的空间也不多。

    他们虽也有盾牌,对射一会后,逐渐被唐军压制住。

    这样的攻击不止在东城,另三面城楼都如此。

    一个时辰后,城南几个士兵趁将领不注意,悄悄溜下城楼。

    他们走后,城楼上的士兵越来越少,竟再没有士兵顶上。

    每面一万五千人,已和城中的总兵力相当了。

    又有不少兵力,被吸引在里面。

    两个时辰后,城南门被攻破,负责攻击的扶桑兵冲入城内。

    此时城内的高兵才知道后悔,一群高军贴到城墙边,一个中年士兵大喊:

    “不要杀我们,我们愿降。”

    已经晚了,负责的向贤治已接到李寿的命令,不再接受俘虏。

    一群扶桑兵冲上去就是一顿劈砍,很快将城南清空。

    李寿的城东也没过多久,将城门攻破。在城楼上负责的豹眼高将被箭射死。

    一大群将士冲进城门,只要看到穿高军服的人,无论有没有武器,统统处死。

    这样的屠杀,吓坏了逃散的高军,纷纷朝军营逃去。

    李寿来到丸都山军营时,在军营的外围,围着一大群高军。

    在里面还有一群高军,里面的高军见他们到来,激动大喊:

    “唐军来了。”

    李寿很惊讶,投他们的高军,居然被围在军营。

    在这里的高军看起来也没多少,一个个惶恐不安。

    他们已听逃来的人说过,唐军和传说中的一样,不再俘虏。

    姓刘的中年高将站出来,顶着压力说:

    “只要你们答应不伤害我们,我们愿降。”

    这个中年高将叫刘上源,是渊宁绪的死党。

    他们已无路可退,城池被破,又被大军包围,想留得一命。

    李寿冷笑道:“战前好几天我就给你们说过,现在才降,已经晚了。”

    李寿正要下令攻击,从后面冲来一骑。他转身一看,是刚才那个叫谢世学的降将。

    谢世学还未赶到,声音已传来:

    “暂且动手。”

    谢世学翻身下马,向李寿拜下:“殿下为何不肯接受他们投降?”

    李寿很欣赏谢世学,对方居然敢一个人反水。

    “我已给过他们机会,他们自己不珍惜。现在他们走投无路才答应投降,在他们手中,已沾了我军将士的血,不可原谅。”

    谢世学看了里面的众高军一眼:

    “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不存在任何私仇。他们走投无路才投,这也说明他们是尽职之人。我之所以愿以微薄之躯助殿下,因为听过殿下不少事。殿下以前将任何人的命都看得很重要,不惜麻烦设计,也要以劝降为主。现为何以一己喜恶,改变初衷?”

    李寿呆住,他现在不知是不是越来越强大,杀性也跟着越来越大。

    要是在以前,他不会如此。就算为自己人着想,也宁愿多招降一人,他们也能少些伤亡。

    李寿难得冒险,亲自将谢世学扶起:

    “将军真乃我良师益友,将军说得是,是我在沙场渐渐迷失,改变了初衷。今后定会记住将军之言,尽量以招降为主。”

    众高军激动万分,不用人再劝,纷纷放下武器。

    李寿虽答应他们受俘,并未招降他们。这些人,最后全去做了苦工。

    ……

    里面的向举贤等人很惨,近三千人,只剩下六百多人。

    官将只剩下向举贤和关奎,还有命大的王修理。

    渊宁绪去捉拿隆达,他们打了渊宁绪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将对方俘虏,并占领主军营。

    有渊宁绪在手,他们又以烧粮草威胁。高军虽未放弃攻击,打得投鼠忌器,这才能拖到李寿到来。

    听完他们的故事,李寿感慨道:

    “这次难得有你们,我们才能如此轻松占领丸都山城。只是伤亡太大,太不值得。”

    要是加上向举贤等人牺牲的兵将,李寿这次非但没赚,按以往的伤亡比例,他还亏大了。

    安抚好向举贤几人,渊宁绪被带上来。

    不愧是渊盖苏文的亲叔,一来就开骂:

    “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小人,迟早不得好死。别以为你们胜了,我高句丽还有不少将士,更有乙支元帅那样的战神,定能将你们统统杀光。”

    李寿倒不觉得,高桓文最恨渊家的人:

    “殿下,将这老匹夫交给我。”

    来这里打着为高桓文报仇的旗号,李寿没再当圣母,让高桓文将渊宁绪领走。

    “高军的大军聚集在汉礼城,这里离汉礼城,行军不过两天时间,中间有四座城池。他们知道丸都山城被攻破,应该会守在汉礼城。明天一早,我们将那几座城占了。去离汉礼城最近的水谷城,和高军对峙。”

    安北疆也在军中,李寿怕他为难,没让他领军:

    “水谷城虽没有这里大,用来攻守都还算不错。只是我们才六万兵马,还要拿些守几座城。要不要等薛将军他们一起?”

    谢世学说:“高军在汉礼城的兵马并不是太多,只有十万,除汉礼城外,京城还有四万,其它地方皆不用担心。汉礼城的兵马,不少是新军。那里是阻止唐军去京城的最后屏障,乙支灭原未必敢出兵。”

    高军的兵力分布,李寿还不太清楚。一听汉礼城只有十万兵,心里稍松一口气。

    “除那些兵外,高军还有没有其它兵马?”

    向举贤说:“听渊宁绪说,渊盖苏文已派人去北方豆莫娄国求援。他们已知道惠真回鲜余城,可能还会向惠真那边求援,暂时还没动静。要是我们这边能早点拿下京城,他们就算能求来援军也没有。”

    李寿也想早点拿下平壤,只是暂时还没计划:

    “传令,让薛将军和金将军,向汉礼城方向靠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