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二十六章 退位仪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多万人,李寿带着众人,一直忽悠到晚上,整理出三批人。

    一批是绝不愿投的顽固派,这种人最少,有一万多人。

    怕这些耗子屎坏了大锅汤,李寿将这些人踢出去,另外关押。

    一批是犹豫派,有三万多人。

    另一批是愿投派,有七万人,他们将会出席明天的退位仪式。

    李寿回到皇宫,柳风铃几女全在大殿等他。不待他开口,李明玉问:

    “五哥,你说今天我们做了些什么事?”

    李寿见一个个十分兴奋,知道是好事:

    “做了什么好事?”

    李明达抢到发言权,将事情说出。

    “镇南王高舍斋派人来这里,联系到车贵祥。他们说服荣文太后,荣文太后不但写了诏书,还勾结太监郑平,将真玉玺换出来,让车贵贤等人带走。幸亏我们发现得快,已将他们追到,玉玺和诏书皆已追回。”

    李寿拍了拍额头,十分庆幸。要是明天没玉玺,让高舍斋得到?

    对方就算逃走,迟早也会埋下大患。

    “你们做得很好,为我大唐解决掉一个很大的后患。”

    李明雪说:“荣文太后仍存幻想,不肯投于我大唐。这样的人,不用对她太客气。可以将她们软禁起来,早点送到大唐去。”

    李寿长叹一声:“这种事要是她们都能想通,那才叫不正常。以后她们接见外人,安排我们的人在场。待这里事了,我们统一送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寿刚走出皇宫,在宫门口巧遇金胜曼。

    “大人怎么在这里?风铃她们都在宫里。”

    金胜曼脸色有些泛红:

    “我正要进宫,殿下,明天我就回新罗,想给你说个事?”

    有两个老婆在身边,李寿又太忙,他没敢再调戏金胜曼。

    现在只有他们两人在,李寿的老毛病又犯了:

    “大人有事只管说,不用给我客气。”

    金胜曼的玉脸更红:

    “王妃她们已将一百颗特效救命丸带来,听说那东西的有效期只有两三年。我们想退二十颗,待需要的时候再去取。”

    李寿还以为什么事,他对金胜曼虽无那种心思,已将对方当成他们一家人的朋友:

    “这没问题,以后你要是需要,只管给我们带信去,任何时候我都可以给你送来。”

    金胜曼呆住,赶忙将头低下,行了个礼:

    “多谢殿下。”

    李寿说:“你怎么不多待些时间,和我们一起?我们也要从新罗那边乘船回去。”

    半晌金胜曼才摇摇头:“我进宫去找王妃她们。”

    李寿没有看到,金胜曼的眼泪就在眼眶。刚进入皇宫,两行热泪滑落脸庞。

    ……

    每个国家的皇宫正门外,都有一个很大的广场,高句丽也不例外。

    今天高句丽皇宫外的广场,只留下中间一条供人马通行的路。

    所有地方,皆被人挤满。连最前方的大街上,也挤满人。

    许多人一到这里,就被一些东西吸引。

    皇城楼最上面,站着许多唐兵。

    中间虽暂时没人,有三个大喇叭绑在一根柱台上。有一个铜制的椭圆形筒,将三个大喇叭的尾部连接起来。

    这东西是李寿让人弄的,几女前两天就试过。

    三小已将制作方法写下来,准备回去献给李世民,捞些功劳。

    中间城跺,被一幅很长很大的标语挡住,上面写的话很没水平:

    “高句丽国退出历史舞台、合并到大唐欢庆仪式。”

    李寿搞的一些东西,几女也不知说什么好。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搞过不算少,但李世民没在,不能称为禅位。

    大家很为难,李寿思来想去,决定搞一个简明的仪式。

    下面靠墙的护城河一排,全是手拿号角的乐手。

    在广场上,左边全是身穿高句丽官服军服的官兵。

    太多了,一个个并没有被绑,看得一些百姓大为震惊。

    有些心系高句丽的人,指着这些人大骂不止。

    其它地方全是百姓,为了这一天,李寿占领京城的第二天,就贴出告示,四面八方来的人不少。

    李寿搞得十分周到,将军营附近的人家和酒楼客栈全租下。

    所有的厕所都免费开放,在四周二十多个地方,免费发放馒头和水、粥等食物。

    在这些发放点,都有人免费宣传大唐好、在高句丽搞的政策好等话题。

    一些有骨气的人,宁可花钱去其它地方吃喝,也不愿吃嗟来之食。

    有点可惜,这样的人太少,没能为他们节约多少花销。

    比赶庙会还要热闹得多,正在高潮之际,一阵号角声,将嘈杂声压下。

    朴成会来到中间,由三个喇叭组成的话筒前:

    “吉时已到,肃静。”

    这道声音,再次引起阵阵惊奇声:

    “好大的声音,他是什么人?怎么能喊出这么大的声音?”

    “小声些,他是朴相。”

    一个中年男子冷哼一声:

    “亡国之臣,竟毫不知耻站在上面。这样的人,就算当上皇帝又如何?”

    朴成会试过话筒,没心思觉奇。他知道现在站在这里,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原本不答应主持这次仪式。

    李寿给朴成会许了一通好处,朴成会没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朝代兴衰,自有定数。我高句丽历经六百七十七年,三十九任帝王,现在已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能与如此和平的方式过渡,是我们之福,我们大家,已没有遗憾。”

    “没你娘的遗憾,朴成会,你这只老狗。”

    下面的一个壮年男嘶声吼出,带动不少人跟着大骂。

    在城楼上观阵的几女十分不爽,三小睁大眼睛认反对派。

    人太多了,她们的眼睛和脑袋都跟不上。

    朴成会并没因被骂而暂停,他说得更快,想早点结束平生最难熬的时光:

    “大唐乃仁义大国,合并到大唐,是许多国家的梦想。在西域就有不少国家,想合并到大唐,大唐并未同意。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珍惜。跟着大唐走,绝不会有错。现在有请大王,为大家训话。”

    朴成会在一片骂声中,仓皇退下。他已打定主意,现在出行,得让李寿派更多保镖。

    高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乐意退位的帝王。

    这些天和三小混,得到一堆承诺。虽都是些空投支票,起码以后不缺玩伴了。

    “我高句丽被奸臣把持朝政,已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久矣。如今大唐在高句丽推行分田地运动,使广大百姓,得到巨大的实惠。已是民心所向,非人力可阻。我秉承天命,退位让贤。率我高句丽之民,投于大唐。问心无愧,千百年之后,自有公断。”

    高藏说完,一些人正要开骂,一阵锣鼓声又响起,将骂声完全覆盖。

    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身穿蟒袍的李寿来到中间。

    高藏捧着玉玺,身后跟着一大帮高官高将,先行向李寿跪下:

    “臣前高句丽大王高藏,愿率高句丽臣民,投靠大唐。绝不背叛,天地为证。”

    李寿想得十分周到,连高藏说的这些话,也是他教的。

    高藏说完,后面的众官员不甘跪下。

    “臣等愿投靠大唐,绝不背叛,天地为证。”

    这些官员,已被李寿郑重警告过。

    不想参加的可以不用去,但以后要在大唐待十年才能落叶归根。

    愿参加的人,最多只需三年就能回来,有些人还可以就留在这里。

    但要是谁在这时候唱反调,满门抄斩,无论是谁。

    下面的数万高军,没有一个当刺头,跟着跪下。

    一些百姓见状,也纷纷跪下。受他们影响,有大半百姓跪下。

    这场面李寿也没想到,李明雪轻声说:

    “大多数百姓还是拥护我们,愿为我大唐之人。”

    李寿再一次获胜,他以前说过,如果有过半的百姓支持他们,他们就接收高句丽。

    李寿虽没傻到去实现这个诺言,就算真做这样的调查,支持他们的百姓也一定能过半。

    李寿接过玉玺,并未让大家起身。拿出一张圣旨,对着话筒开喊:

    “大唐皇帝圣旨:朕闻平壤已被和平收复,不胜喜之。大唐以仁义治天下,以孝礼教化百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