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八十二章 起事之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女辛苦等到大家说完正事,李明清站出来

    李明清虽还未长成大人,是长孙皇后亲生,谁也没多话。

    “我们决定做一种叫报纸的东西,上面刊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政务、议事议文、诗词歌赋、民间杂谈、商务信息等等。大家要是能想到其它,也可以一并刊登上去。到时我们会在全国刊发,让广大百姓第一时间看到上面的内容。”

    现在的人并不笨,只是许多东西都还未能想到。

    李明清的话,将许多人震懵。大家还未清醒,高阳怕大家有些东西想不到:

    “不止这些,上面还可以刊登寻人寻物、通缉人犯等信息。好处大得令人不敢想象,对教化百姓、宣传政令、方便万民、惩奸除恶等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这次补充不错,魏征已缓过神来:

    “皇上,两位公主说得不错。此物的好处太大,朝廷应予以支持。”

    李世民已听几女说过,自己的女儿有如此出息,很高兴配合她们:

    “你们弄出来,让大家看看?”

    武媚娘小手一挥,几个禁卫抬来一架印刷机。

    这次几女齐上阵,李明清和高阳安装做好的印板。李明达上墨,李明雪和李明玉整理纸。

    武媚娘的手劲最大,摇动印刷机的升降扳手。

    很快,大唐第一份报纸发到大家手里。

    为了这份报纸,所有公主、包括柳风铃几女也出了不少力。

    没让她们失望,将所有人的眼睛点亮。

    这张报纸由李寿最后校对,和后世那些报纸的版式差不多。

    大半米长的纸,分成六个大版块。

    第一版的版头,写着几个让众官员也颇为佩服的大字:

    “大唐报。”

    开始大家准备取名群英报,李寿将她们的眼界放开。

    这几个字,由书法最好的李萍所写。

    下面第一条新闻,是武媚娘的《论棉花的重要性》。

    中间还配有武媚娘亲自画的插图。

    许多人还未看完,议论声已大起。

    “这些句子,为何要用点隔开?”

    “什么都好,就是这些点太过多余。断章逐句,本是一种乐趣,何必非要用点隔开?”

    现在的句子,没有符号。这些符号,还是李寿教她们的。

    武媚娘说:“断章逐句,对大家来说倒是一种乐趣。对学问不高的人,那就是一种麻烦。用这些符号将其隔开,少去麻烦。这对天下大多数的人,都很有好处。”

    东西虽好,要改变大家从小的阅读习惯,还是让许多人接受不了。

    岑文本说:“如此做,岂不是让人懒惰,不思进取。长久以往,只怕会影响到大家的学问。”

    岑文本说的也非没道理,众公主只顾用怒眼盯着他。李寿笑道:

    “利大于弊,作者注好这些章句,还能少许多误解。要是当年那些圣贤能注明这些符号,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断章取义之人了。”

    “五哥说得是,”李寿站出来,李明达的信心倍增,扫了众人一眼,看向李世民:

    “父皇,儿臣看,以后朝廷的文书都注明这种符号,省得大家再断章取义。”

    李世民没那么武断,将发话权交给众人。孔颖达说:

    “懒人多庸,这东西要是广传天下,于天下学子不利,不可取。”

    反对的人不少,没办法,李世民只好让大家自由选择。

    符号虽未通过,内容和版式深得大家赞赏。

    刚才几女说的那些内容,几乎全包括进去。

    许多人已明白报纸的好处,长孙无忌说:

    “此物当由朝廷操办,更能教化于民。要是任由民间做,只怕会成为某些人的工具,对朝廷和百姓皆不利。”

    “臣赞同长孙大人之言,”裴文政说:

    “若让其民间弄,只怕会谣言四起,诋毁朝廷之言盛行。百姓不明其理,更容易让人利用。由朝廷掌握,才不至于出大乱。”

    武媚娘鄙视了裴文政一眼: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只要朝廷严格把关,严于律法,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要大家愿意,可以让任何人做,朝廷只负责审核即可。”

    这点自信李世民有:“就按武爱卿之意,不禁止民间做,但要由朝廷审核。一旦有违大唐律,绝不轻饶。”

    ……

    李寿虽在长安忙朝廷的活,洛阳那边并未放松。

    他将韩琛、杨庆元等得力手下都派出去。

    这天,李寿再次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百工商盟招集数千员工,在洛阳城外一处秘密之地聚集。暂时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们的人也在里面,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李寿不知道他即将要当太子的事,对方以前聚集,都是分成几批人。

    这次一下子聚集那么多人?李寿再傻也怀疑。

    “看样子暴风雨要来了,盯紧他们。翟都住的地方打听清楚没有?”

    报信的人说:“他已来京,住在城东一处宅院,那里是太子的产业。”

    “他也来了?”李寿下了个大家听不懂的命令:

    “除了他们,将侯君集也盯紧了。一旦掌握他们的证据,我们就动手抓人。”

    李寿没有瞒三个老婆,柳风铃也在。知道的越多,她们越担心:

    “陈国公是朝中重臣,他也会谋反?”

    “李承乾都会,他怎么就不会?”有些事还未发生,李寿没给几个老婆说:

    “侯君集此人的名利心太重,将女儿嫁给李承乾,就已走上不归路。要不是有他相助,李承乾说不定还不敢有这些想法。”

    带欣很担心:“这事太大,我们告诉父皇母后吧!让他们处理。”

    李寿也想当甩手掌柜,可惜这种事,没有确凿证据,李世民绝对不会相信: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你们不用担心。只要我有了防范,就能万无一失。最近你们不要私自进宫了,找个借口,多在家里待着。”

    ……

    此时的侯君集不用人监视,他正在自己家的大厅,看着需要监视的人。

    大厅中只有六人,李承乾离举事越来越近,看起来有些疯狂:

    “那些人得到手箭和武器后,有什么反应?”

    李安俨说:“开始很震惊,经过我们的劝说后,都很守规矩。我们暂时还未给他们说要干什么,要不要将事情给他们说清楚,免得到时候影响到他们发挥?”

    “那些人暂时没必要知道此事。”

    这些人中,侯君集最担心。开始他也将重点放在那些外援上,李寿给他们上演了几场完美的擒贼先擒王之戏。

    那些外援,反而成了他们的担心。

    “只要能挟持住皇上和越王,我们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了。”

    杜荷也有些担心:“那些大臣怎么办?”

    “那些人不难控制,”陈其胜说:

    “用皇上的名义,将那些人招进宫。到时由我们的人,可以轻松将他们一网打尽。主要是越王那边,一定要小心。”

    李承乾现在已没了担心,巴不得立马开始行动:

    “李寿不是神,他不可能知道我们的事。岳父大人,到时百工商盟的人仍有大用,只是他们人多,如何才能将他们带进京,不被人所疑?”

    “化整为零,”侯君集说:

    “起事的两天前,就让他们陆续进入京城,暂时安排在几处宅院内。起事时,我会将他们带进宫。外面的事有我负责,里面的事,只能靠你们了。”

    翟都也在,有些计划,他也是才听到,听得胆战心惊,对李承乾说:

    “现在我没什么事,我在宅院看守那些人,绝不让他们误了殿下大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