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九十章 李泰荐李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止老头惊佩,进来的所有使臣都很佩服。

    左右两边,摆放着大唐各种产物。纸、酒、茶等等皆有,酒茶这些还可以尝试。

    有些人当场就想买,纸这些众公主有造纸坊,当场就如了大家的愿。

    酒茶之内的,多的是商铺,只需出去就能如愿。

    这些是众公主想出来的,不但能为大唐创造财富,还能宣传她们的产品、增加贸易。

    让众国看到大唐的好,让他们从心里想要依附大唐。

    东西太多,一大群人,很快围在两台印刷机面前。

    只见两个太监在印刷机旁边,一个太监负责印刷,另一个太监负责打杂。

    大家见太监摇动升降扳手,很快就出一张印满字的纸。

    一个中年男接过纸,上面是众女正在搞的大唐报。

    出了李承乾的事,现在大唐报,由武媚娘在负责。

    准备在今年元宵节,正式发行第一批报纸。

    众使臣现在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看得他们眼花缭乱。中年男惊声说:

    “太不可思议了,就这么摇一下,就能出这么多字?这些字居然一点不乱,比抄的还要好。这东西多少银子?我想买几台。”

    一个中年大太监笑道说:“这东西叫印刷机,只有我大唐才有,是非卖品。”

    大家不买账了,一个老头满嘴嘴炮:

    “大唐是天下的礼仪之国,大唐皇帝是大家的天可汗。我们皆依附大唐,年年朝拜,从不曾断绝。这印刷机对我们也有大用,为何不卖些给我们?”

    中年太监暗自鄙视了老头一眼,要是以前说这些话,可能有用。

    现在大家深受李寿现实主义的影响,连为难的想法也没有。

    “我们的东西太多,总不可能全都卖给你们吧?有些东西,现在也不是时候。”

    “大家快来,这里有棉花和玉米。”

    这道声音,将围观印刷机的人,吸引走大半。

    在左边两张桌前,摆放着一大堆洁白的棉花,和一堆黄灿灿的玉米。

    两张桌前守了不少太监,大家还未靠近,一个壮年太监开喊:

    “这些皆是陛下圣恩,才展示给大家一观。大家自觉些,只可轻摸,不能拿起来,更不能带走。”

    几十双手伸向棉花,一个老头发出一声惊叹:

    “比羊毛更软,更温和。这东西要是用来御寒,就算在我格尔鲁高原,也不用再担心受冻了。”

    在左边一幢楼上,众女成了吃瓜群众。

    她们也想亲自去摆显,可惜不能去。

    今天要是失礼,李世民不说,那些大臣也不会不管。

    她们摆的东西也很用心,将普通之物摆得最近,越往前面的东西越吸引人。

    见这些人被她们的东西一路吸引,很自豪。李明达想到一个主意:

    “我们可以搞一个更大型的展览,将我大唐的好东西,全展示给这些人。一定能为我大唐,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李丽质点点头:“这主意不错,我大唐的东西,大半在京城都有。可以派人去联系,让大家将东西聚到指定的地方。不但能替他们推销,还可以为新年增添一分热闹。到时请母后她们也来看看,散散心也不错。”

    这些虽不是李寿所教,李寿教了大家一些理念。

    凭着这些理念,大家源源不断将后世的知识,提前上千年用到这个时代。

    大唐,正在因李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使臣还未过完瘾,一道声音传来:

    “吉时到,宣各国使臣进殿。”

    阵阵乐器声响起,几百个使臣,依次进入大殿。

    龙椅上坐着李世民夫妇,这样的大型仪式,长孙皇后出会出席,只有众公主没资格参加。

    在他们下面,坐着一排皇子。李寿依次坐在第三位,很不喜欢这种严肃的场合。

    左边坐着大唐众官员,众使臣被安排到右边。

    地方不够,各国的使臣,被安排在一桌,将左边的地盘也占了不少。

    大家进来并未安排入坐,几百人来到中间,向李世民夫妇拜下:

    “拜见天可汗、天后。”

    此时的李世民,一扫李承乾带来的郁闷,将众使臣挥起:

    李承乾给李世民带来的打击虽大,李寿太出色,将这份伤痛很快弥补。

    一番礼完,大家来不及喝酒听歌,吐蕃使臣禄奇于问:

    “大唐既然愿与我们结盟,为何仍不答应将印刷机卖给我们?”

    吐蕃以前就求过,大唐没答应。这事李世民不好回答,李寿说:

    “大家放心,印刷机一定会卖给大家。还会为大家雕刻成各自国家的语言,不用你们拿去另行翻译。”

    如此周到,众使差点没敢相信。禄奇于问:

    “那为什么外面的公公说是非卖品,不卖给我们?”

    “时间还未到,”印刷机这些不是高科技,迟早会被这些邦国偷学去。李寿懒得再藏着掖着:

    “大家结盟后,这些东西都可以卖给大家。到时包括棉花和玉米种,都可以分些给大家种植。”

    众使呆住,另一个老头问:

    “越王的意思,这次棉花和玉米都不能给我们?”

    李寿虽不禁发给他们,仍想最大化利用这些东西:

    “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关系,没义务将这些东西与大家分享。结盟后不一样,成了自家人,不但会与大家分享,还会派人去教大家如何种植。你们许多地方,更适合种植棉花和玉米。”

    “我们要回去请示,这样一来,今年岂不是无法耕种了?”

    李寿哪管这帮人能不能种:“实在不行,只好晚一年。我们只对同盟国负责,希望大家能理解。就算是你们的好东西,也不会平白无误与我们分享吧?算起来,我大唐已够大方的了。”

    碰到李寿这种只讲现实的人,这帮人没任何好办法。李世民出来唱白脸:

    “大家不用担心,只要能结盟,并能按照同盟协议上的做。以后我大唐的好东西,都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宗旨是让天下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穿。天下各地都繁荣了,战争也会少很多。”

    这些空话爱听的人不多,一个中年男子问:

    “什么时候结盟?”

    魏征说:“我们商量过,有些国家离这里很远,加上一些事情耽搁。十个月后,那时所有国家都能赶到。我们在这里要提个醒,无论以前有没有仇,绝对不能在这时候报复生事。谁要是敢拦截来结盟的人,我们将不惜代价报复,灭国方休。”

    魏征威胁完,许多人看向左边的扶余义慈等人。

    现在的扶余义慈,怨气已被打消不少,但仍不爽大唐。

    高藏本就没怨气,还有心思替大唐说几句:

    “我高句丽有数十万大军,大唐仅派十万兵进攻。结果一年时间不到,就被灭国。大家千万不要惹怒大唐,你们中国力胜我高句丽的,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大唐要灭你们,用不着多少兵马。”

    李世民一脸孺子可教看了眼高藏。

    高藏在这里过得不错,前两天还去过李寿府上,在那里吃了顿饭。

    年前几个公主,不时约高藏出去逛。因为发生李承乾之事,才没去找他。

    高藏这番威胁不错,这帮人相互有仇的不少,没敢动趁火打劫的心思。

    高藏说完,一时没人开口。李泰从桌前起身,向李世民拜下:

    “合并百济和高句丽,皆是五弟之功。五弟有出将入相之才,论其才智,天下少有。如今我大唐储君之位空着,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长期无储君。儿臣请父皇封五弟为太子,以定民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