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九十七章 轰动效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李寿在大唐过的第二个元宵,他倒无所谓,越王府上下非常兴奋,搞得十分热闹。

    一早,越王府来了一大群人。

    “恭喜殿下和三位王妃团团圆圆,早生贵子。”

    柳风铃一脸高兴,递给恭喜她们的壮年女子一个红包。

    李寿在一旁无聊看着三女发红包。

    这些恭喜他们的人,全是帮他们做工的工人。

    原本李寿的意思,将红包拿给管事,让管事自己去发。

    三女可能想听好话,非要让大家来这里麻烦一次。

    李寿的福利非常好,所有给他做工的人,过年和元宵,能得两次红包。

    府上的人,平时一些重要的节日,也有红包领。

    三女递得毫不手软,从前方大街上,跑来一个十来岁大的少年。

    “卖报卖报,史上第一期大唐报。只要十五个铜子一张,机会不容错过。”

    李寿的兴趣终于被提起,待少年走来,他直接给对方二两银钞,将对方手中的报纸全买下。

    “多谢大人,”少年叩了个头后,转身又朝来路跑去。

    原本众女要让她们的宫女太监跑腿,李寿建议她们去联系些流浪之人,每份报给对方一个铜子,还可以做做善事。

    改版后的报纸李寿没看过,众女挖空心思,在一些地方挤出空位。

    一个个广告位只有正常的印章那么大,上面的内容更是精炼。

    只有首页的个广告位,几乎占了一个新闻的位置,上面写道:

    “大唐群英酒楼、全国连锁,年年食客高居榜首。兼营各种卤菜、煲汤、炒菜……”

    这事李寿还不知道,众女将自己也忽悠进去。

    想名留千古,将她们的群英酒楼的广告也打上去。

    “我们去看看她们的报纸卖得怎么样了?”

    ……

    在京城的十八个公主,分成九队,在大街小巷负责她们的报纸售卖。

    完全没让她们失望,这些报纸拿到大街上,就迎来人潮高峰。

    带欣在家坐镇,李寿带着两个老婆来到一个街头。

    见一大群人,将两个卖报的小孩围住。没过一会,人手一张报纸散开。

    两个小孩手中的报纸,全换成了纸币,高兴得合不拢嘴。高点的女孩说:

    “将钱收好,我们快去拿报,别让他们拿完了。”

    只是这样的气氛,就让大家心情舒畅。翟青鸾佩服了李寿一眼:

    “相公这主意不错,这些流浪的小孩,不用官府救济,他们也能靠报纸自食其力了。”

    这些经验,穿过来的人都会,李寿没骄傲:

    “这天下的人太多,倒霉的人也多,乞丐很难断绝,只靠官府也不是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另一个地方,八个大汉抬着一顶大轿,慢悠悠走在大街上。

    里面的长孙皇后,对看到的事情赞不绝口。

    “玉儿她们又做了一件大好事,没想到这东西如此受人欢迎。要是我大唐各地都弄上,对百姓的文化有极大帮助。陛下,这事朝廷也应该支持才是。”

    李明玉几小在长孙皇后耳边,不知说了多少遍,长孙皇后拉着李世民,上街来捧她们的场。

    李世民正拿着一张报纸看,内容虽还是以前那些,仍看得津津有味。

    “朝廷已知道此事,最近的事情太多,又在年中,大家都没顾得此事。做还是让她们做,我让各地官府给予支持,早日将报纸,弄到我大唐各地。”

    在一座商楼大门口,一群文人打扮的青壮年,人手一份报,边看边发出阵阵惊叹声:

    “这则天居士是何人,写的这篇《论棉花的重要性》十分精妙。按她这说法,只需棉花一物,就能满意天下人的衣暖了。”

    “这篇《科举新改》也很不错,可惜内容不多,还未写完。在科举改革一事上,颇有创新。这怀英我从未听说过,怕是他们用的别名。”

    大家上报用的都是笔名,开始李寿见到武媚娘的则天居士,心里还惊了一跳。

    一些公主写的文章,也得到不少人的赞扬。

    只有李明玉几小写商业上的东西,称赞的商人不少。许多有文化的人,嗤之以鼻。

    写再好也有人不服,一个身材高挺、大眼高鼻了年青人说:

    “这些文章只能算一般,这报纸设计得倒不错,此物更是高妙。此物一出,只怕天下的书籍皆为之黯然失色。听说此物十天一期,每期都的内容都不一样,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谈。以后影响之大,无法想像。”

    “之年兄说得是,”另一个身材壮实的壮年男接道:

    “每一本书都很单一,不是我说,就算是圣人的书,也没有报纸上的东西丰富。只要能识字的人,都会被它吸引。我国子监人才济济,不如我们也来弄一份报纸?”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精神大振,一个年青人有些担心:

    “听说这东西是众公主做的,我们要是做?”

    “她们也没说不让人做?”壮年男说:

    “何况此物大有利于天下人,谁也没权利不让别人做。我们这就去找孔大人,无论如何,我国子监一定要将此物弄出来。”

    在另一条大街上,李明玉和李明雪两小搭档,在一群便衣保镖的保护下,视察她们这个区域的工作。

    “早就应该将这东西做出来了,怎么现在才想到?二十姐,你说五哥是不是以前见过这东西?要不然他怎么能稍加指点,就能有点石成金之效?”

    李明玉都开始怀疑了,其它人更不用说。李明雪说:

    “五哥的师父是大成先师,教过他这些也不稀奇。真没想到,这东西如此让人喜欢。快看,前方又有人卖报。”

    前方卖报之人,是两个穿着简陋的少年男女。

    李明玉两人有些发呆。买报的人虽多,有不少是穿着很普通的大叔大婶。

    一个老头买到一份报纸,边走边看,李明玉两人十分无语。

    李明玉的好奇心特强,迎上老头:

    “老人家,你为何倒拿报?”

    老头有点不好意思,将报转正:

    “我不识字。”

    李明玉摇摇头:“不识字你买报干什么?”

    “我见别人都在买,也想买份来看看。”

    这种情况不止老头一家,李明雪很高兴:

    “连不识字的都买,可见报纸的魅力。我们快去造纸坊,让他们加紧印,等会怕是不够了。”

    几个身着文士打扮的男子,跑进魏王府。一个中年男,将一份报纸递给李泰:

    “殿下,这是众公主做的报纸,此物做得太好。一出来,就被满城人抢购。内容非常丰富,比之任何书籍都更好更方便,我们也可以做一份。”

    李泰在心里将闯进来的几人骂了个全尸,他正在考虑重要事情。

    被这一打扰,心情更烦燥。

    “大家下去吧!报纸的事,以后再说。”

    大家呆住,另一个中年男再劝:

    “有了此物,我们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任何主张,这对殿下的声誉也有很大好处。就算赔钱,也很有必要做出来。”

    李泰冷笑,他现在看得十分透彻。就算他做一百份报纸,也远无法和李寿比。

    他前段时间就知道报纸的好处,李寿太强势。除了做那事,任何东西都扳不倒李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