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五百零五章 选陵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越王离?”李寿看向三个兴奋的老婆,暗自吐槽。

    犁的成功改进,有些人将李寿当成了大神。程咬金想到一个主意:

    “越王殿下有点石成金之能,可将所有农具拿出来让他看看。”

    这个比较荒唐的提议,得到一致通过。

    很快在李寿面前,摆了一堆家具。

    几个小公主很积极,李明玉拿起一把三叉,轻声问李寿:

    “五哥,这叉只有三个尖,改成五个尖是不是更好?”

    李寿笑道:“叉是用来叉稻草那些的,三个尖已够用了。”

    受到李明玉的影响,李明达说:

    “犁只有一个铁锹,多改几个,岂不是更省力和时间?”

    李寿看了眼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时陷入沉思。

    李明达脸色一喜,用目光警告大家不要说话。

    李寿想到一个东西,那东西他叫不出名字。

    样子他知道,是一个很简易的木架。下面有齿条,在农村专门用来松土。

    和犁一样,都是套在牛背上,一次可以松一排土。

    他现在看到的,没有此物。

    “兕子说的东西可以试试,但不能设计成犁,做成几个耕地,牛也受不了。可以做成更小的齿条,由牛拉动,一次可以松一排土,比人工松土快得多。”

    李明达高兴了:“五哥快画出来,这就让人做出来试试。”

    李寿将耙设计出来,让所有人为之兴奋。

    受到李明达的影响,大公主也加入进来。

    李寿和众人,在京外农场待了一天。

    ……

    有李寿在的朝堂,散发出勃勃生机。大家连干工作,也积极几分。

    这天早朝,一些杂事说完,兵部尚书秦琼说出一事:

    “这段时间去兵部领将士尸骨的人虽多,仍有不少尸骨无人过问。一直存放在兵部有些不妥,要不选块地,将他们安葬了吧?”

    李世民点点头:“不能让那些将士就这么存放着,朝廷可以选块地,选个吉日,做场法事,将他们葬了。”

    大家见李寿站起来,十分惊讶,有些人已在轻声议论:

    “安葬人的事,越王殿下也有新花样?”

    李寿站出来,许多人没敢附合李世民了,都在看他想干什么。

    “不能单单只选块地,以后这样的事,难免会越来越多,到时东一块西一块,也很麻烦。可以在京城周边选一大块地,建一个陵,专门安葬牺牲的将士。”

    大家并不太惊讶,李寿只不过将秦琼的提议升级。萧?说:

    “没必要如此吧?那些将士虽值得尊重,专门为他们建一个陵?这也太越礼了。历朝历代,还从未有如此过。”

    “萧大人说得是,”王绍礼附合:

    “值得尊重的人,不止有那些将士,还有不少。要是他们都能建陵,其它人怎么办?”

    李寿开始并未想过要如此,听到秦琼的话,才想到这样。

    “很有必要,值得尊重的人的确不少,要是他们的家属愿意,他们去世后,可以将他们也葬在那里,享受万家香火。”

    李寿再次升级,将大家弄无语了。他们想反驳,也不知从何说起。

    李世民好奇问:“天赐怎么非要给他们弄个陵?”

    这年头的陵不能乱建,皇家有皇陵。一些王级的人死后,也能建个王陵。

    连那些千古名臣死后,也没能专门建陵。最多是葬在皇陵,受朝廷香火。

    这些事李寿不是很清楚:

    “陵这东西大家都知道,是对死者的一种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那些将士为国捐躯,有资格享受这些荣誉。这不单只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天下军人看到,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有此荣誉,将士会更加用心用命,报答国家的知遇知恩。”

    李寿的意思大家懂,说白了就是做给活人看。

    当然,能得到这样的荣誉,武将都很高兴。秦琼说:

    “殿下说得是,对于许多将士来说,死后也能得到认可,可能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虽有些越礼,我们并不是给一两个人建陵,是给许许多多的将士建,这份量已经够了。”

    众武将纷纷附合,文官没什么动静,李寿补充:

    “也不一定只葬将士,所有为国贡献的人,只要得到朝廷认可,都可以葬在那里。在那里可建几种祠,一种是英烈祠,专门供奉军人。另一种是文臣祠,专门供奉文官。还可建一个人杰祠,供奉那些没有官职、又受人尊重的人。”

    全都包括进来,文官终于满意了,纷纷附合:

    “臣附议。”

    也有不赞成的人,裴文政说:

    “这样做,置太庙于何地?”

    太庙也算是皇陵,但并非只葬皇帝。

    一些有大功的臣子,以死后能配享太庙为荣。

    李寿有些无语,裴文政的意思,将太庙的生意抢了。

    “太庙仍是最高规格的供奉之地,只有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能得到朝野认可的人,才能配享太庙,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冲突。”

    大家都同意了,只有几个人不同意,李世民没耽搁时间:

    “就按天赐说的做,天赐负责此事,早日将陵建起来。”

    ……

    初春的太阳,照在冰雪消融的大地上。行人多了几分暖意,心情也多了几分愉悦。

    一大队骑着战马的侍卫,护着数辆马车。

    从城西出发,一路向西,来到一片比较空旷之地。

    “朝廷怎么选的,就这地方?”

    看到前方的地盘,不止李明达不满意,许多人都不满意。

    这里离京城大概有二十里,实在没办法,近的地方全都有主。

    这里多数是些荒石地,也不平,还有一些不大的山。

    离京城太近,山近的木材,已被砍伐得差不多了。

    同来的一个中年文官苦笑:

    “好的地方都有主,朝廷虽有一些地方,太散,也太小了些。这里多数地方都没主,有主的也不要紧,朝廷可以协调。”

    李寿说干就干,亲自来看朝廷选的陵地。

    一听要出京城,众公主很有兴趣,也跟来凑热闹。

    李寿也有些恼火,主要是这里的石头太多,这要是用来葬人,成本要高出不少。

    他在四处逛了一圈,隔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山上山下都有不少田地,山上还有些人家。

    “那里是什么地方?”

    “那里是常青村,是韩王的食户。四周的土地,也多为韩王所有。”

    韩王名叫李元嘉,是李渊十一子,任滑州都督,李寿还是几年前见过一次。

    今年李家大团圆,李世民也不知怎的,没将他那些兄弟召回来。

    柳风铃有些惊讶:“你不会想将陵墓,搬到那里去吧?”

    “那里并不差,”李寿指了指那边:

    “虽有山,在山上建墓也没什么不好。和这边相连。这边修建建筑等设施,也可以建些墓。只是不知韩王他愿不愿意换地?”

    李明清怕李寿不知道:

    “十一叔在滑州,去年回来过。十一皇婶在京城,我们可以去找她说说。”

    李明达补充:“十一皇婶是房相之女,听说脾气不太好。”

    李寿有些意外,这些事他不知道,没想到李元嘉的老婆,居然是房玄龄的女儿。

    “就算他愿意,也要常青村的人肯搬才行,我们先去村里看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