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至尊皇太子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此子,多智近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据史书记载,经过深思熟虑的长孙无忌,最终做出了站队李世民的决定,支持李世民重修氏族志。

    这直接引起了其他世家门阀的不满。

    他们联合起来,从各个角度打压长孙家。

    一时间,来自各方的压力,让长孙无忌逐渐变得神经兮兮。

    即便是睡觉的时候,他都担心会有人要害他。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之下,很快,长孙无忌便承受不住,向李世民提出了辞官。

    按理来说,长孙无忌如此选择,也算是明智之举。

    他这一生,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站上过顶峰,也承受得住低谷。

    结果,终究还是棋差一着。

    他是功成身退了。

    可一切的祸患,全都留给了长孙家的下一代。

    没了官职的庇护,长孙一族在各大世家风卷残云之下,变得岌岌可危。

    十年后,已经临近古稀之年的长孙无忌,为了能给长孙家续命,在万般无奈之下,再一次出将入相。

    在家赋闲十余年,再回官场。

    李世民念及旧情,直接封了他一个宰相之位。

    甚至要高过他之前的职位。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时候的李世民也已经到了晚年。

    最终,李世民托孤长孙无忌,希望他能帮忙辅佐下一代皇帝。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乃是布衣之交,而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却并不完全信任他。

    再加之他常年在家,在朝中也无法服众。

    最终,落得个暮年被流放的悲惨局面。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晚年是悲惨的。

    但这悲惨,并不是不可预防的。

    在李尘看来,长孙无忌之所以会虎落平阳。

    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他对于自身处境,看得不够通透。

    人这一辈子,要做很多选择。

    一旦做了,便再也不要走回头路。

    要回家赋闲,便老老实实地在家,过“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安逸日子。

    要在朝为官,便出将入相,书写“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丰功伟绩。

    吃着碗里的,又望着锅里的,两者都想要。

    最终,只能是自食恶果。

    “殿下……可是无破解之法?”长孙无忌见李尘久久不开口,顿时面色苍白,有些坐蜡。

    李尘回过神来,微笑摇头道:“舅父不必心急。本宫倒是认为,您现在面临的,是人生一次重大机遇,也是抉择。”

    “只要选择正确,未来一辈子,不仅自己衣食无忧,子孙后辈,也都能蒙受福泽。”

    听闻此言,长孙无忌目瞪口呆。

    “那,选错了呢?”长孙无忌嗫嚅着问道。

    李尘淡淡摇头:“一旦选错,不光您有性命之忧,长孙家也会就此走向灭亡。”

    嘶嘶……

    一句话。

    直接将长孙无忌吓得浑身颤抖,三魂七魄都去了五个。

    “舅父可否与本宫说说,你此刻真实想法?”李尘继续问道。

    换而言之,今日你若不问我,你自己将作何选择?

    长孙无忌犹豫许久,轻声道:“倘若是老臣自己,最终可能会选择,辞官不做。”

    李尘点了点头。

    的确,长孙无忌此刻的选择,与史书上说的,一般无二。

    李尘随手翻开旁边一本书,喃喃道:“辞官,便是你长孙家走向灭亡的第一步。”

    长孙无忌不忿道:“为何?陛下如今所作所为,摆明了要和那些世家大族对着干。”

    “我若在这个时候及时抽身而出,便不会卷入他们两边的争斗当中。既不会让陛下不满,又不会让那些世家大族视我为眼中钉。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尘淡淡瞥了长孙无忌一眼:“舅父此言差矣。你久在朝堂,可曾听闻,古往今来的为政者,当真有两全之法?”

    长孙无忌瞬间哑火。

    是啊。

    慢说为政者。

    即便是天下有情人,也都闻得一句至理名言。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落到忠义之士头上,便是“忠孝两难全”!

    天下做局,众生为棋。

    芸芸众生,皆为蝼蚁。

    落到个人而言,这世间,从古到今,哪有什么两全之法?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想要什么,就坚定地选择什么。

    除此之外,再无他路。

    李尘缓缓踱步,继续道:“舅父心里比谁都清楚,以您这个位置,朝中对您抱有敌意的人,已然是不胜枚举。”

    “倘若在这个时候,您选择身退,并非不可。”

    “但,您也只能庇护长孙家一时。”

    “等到朝堂更新换代,注入新鲜血液。到那时。”

    “那些新上来的官员,还会不会吃您的情分?”

    “换而言之,十年后,您还能否震慑朝堂,以及其余世家?”

    这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

    长孙无忌目光惊疑不定。

    思虑再三,终于无奈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

    “依您所言,莫非老臣此刻,该支持陛下?”

    李尘哈哈一笑:“不错!”

    “自我父皇受封秦王以来,您便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我父皇,连带整个长孙家,都坐上了李唐这艘大船。半途下船,乃是万万不可。”

    “您与我父皇乃布衣之交,半辈子的交情。出于个人,您不会计较太多。心中唯一的疑虑,无非是背后的家族。”

    “如今形势,势必要求您在我李唐江山与世家大族之间赌一把。”

    “赌对了,守的云开见月明。读错了,一生英明付诸东流。”

    “但,半生的交情,相信没有人比您更懂父皇,也没人比您更理解父皇。”

    “只要您与父皇精诚合作,那些世家大族,又何足为惧?”

    这一刻。

    长孙无忌忽然感到,心神剧震。

    是啊。

    半生的辛勤耕耘,半生心血。

    全都放在了这李唐一脉之上。

    乃至于自己的亲妹妹,都嫁给了当今陛下。

    只要李唐江山不倒,那他们长孙家,又怎么可能会倒?

    如今的他,只需要做好一个大臣的本分,坚定不移地站在当今陛下身边。

    长孙家定然无忧!

    在彻底想通之后。

    长孙无忌精神焕发,爽朗大笑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

    “原本房玄龄,杜如晦盛赞太子,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殿下高见,简直是堪比三国武侯诸葛孔明,也不为过!”

    这一次,他是真的领略到了少年太子的风采。

    同时也深切的体会到了杜如晦那一句:“太子殿下可惹不得,此子,多智近乎妖啊!”

    ……

    解决了心中最大的疑虑之后。

    二人便专心学术,高谈阔论。

    结果,在学术方面,李尘的造诣,更是让长孙无忌大为震惊。

    春秋历史,诸子百家。

    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谈到最后,就连长孙无忌都是甘拜下风。

    曾经许多想不通的事,经李尘一言,立刻变得通透。

    待到二人走出书房之时。

    在长孙无忌心中,他与李尘,早已称得上是忘年之交。

    “殿下。”来到厅堂之中,长孙无忌忽而将李尘唤住。

    李尘回头,只见长孙无忌笑容可掬道:“老臣听陛下说,殿下在秋风县设立了几处工坊,还教会了他们制造琉璃的技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