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至尊皇太子 > 第四百九十一章 茶圣,陆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在李尘看来,这可并不算什么好差事。

    李尘摇头:“恐怕你找我,不只是做保镖这么简单吧?”

    见李尘用别有深意的眼光看着自己,冯柔柔脸蛋顿时有些发红。

    “嗯......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啦,那就是我想让你帮我挡一挡追求者,在我身边,像韩栋这样的讨厌鬼还有很多,我需要你帮我继续做挡箭牌。”

    冯柔柔这番话,让李尘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尘并没有直接拒绝,因为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可以通过这个冯柔柔,了解更多关于武道世家的消息。

    想着,李尘心中已经有了对策。

    “挡箭牌?这活可不是什么好活啊。”李尘微笑道:“不过也不是不行,我有几个要求,首先,价钱方面要提,一个月一千两太少了,每月一万两,而且我要黄金。”

    “其次,我不可能无时无刻跟在你身边,有事的时候你派人来叫我,我会以最快速度赶到。”

    “最后,我已经成家了,我们夫妻感情很好,不可能跟你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关系,这一点你要注意。”

    李尘这番话说完,冯柔柔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好好好,这些都可以,不过这价格也太高了吧,一万两,还是黄金,你抢钱啊?”

    李尘微笑:“你可以拒绝,毕竟不是我需要挡箭牌。”

    冯柔柔黛眉微皱,思索了半天,最终点了点头。

    “好,本姑娘答应了,咱们聊了这么久,本姑娘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李尘微笑:“我叫李尘。你呢?”

    这次李尘报的是自己的真名,毕竟李承乾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出名了,他若是报出去,对方立刻便会察觉。

    果然,他的真名并没有引起冯柔柔多想,冯柔柔道:“我叫冯柔柔,是武道冯家的人。”

    李尘顿时也有些吃惊,想不到这女孩也是武道世家的人。

    双方约定好之后,李尘就先回去等冯柔柔的消息了。

    回到东方家,柳白也回来了,他奉命去调查武道世家的信息。

    听着柳白的汇报,李尘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么说,这些武道世家已经拉起了一支十二万大军,用来和本宫对抗?”

    柳白点头:“话是这么说,不过他们似乎并不知道金陵江沿岸的大军是您的,因此他们是否有对抗朝廷的心,还有待考量。”

    李尘点头:“对了,我让你去找的英灵冢,可找到了?”

    “找到了。”柳白点头:“殿下可是要去祭拜?”

    “正是。”李尘点头,他这次来江宁府,除去不放心萧雨晴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这英灵冢。

    江宁是六朝古都,其历史悠久,而这英灵冢更是很有一番来头。

    英灵冢内住的,是大唐从建国以来到现在,无数战死的军人。

    这些军人,代表的便是整个大唐最最默默无闻的一群人。

    江宁府,西城郊外陵园。

    这里,有一个无比巨大的英灵冢,冢中住的,便是大唐大部分战死的英灵。

    他们都被埋在这里,与六朝古都为伴。

    李尘打算挑个时间,好好地去祭拜一下。

    这一日,东方朔的府上来了一位客人。

    那是一名青年,面黄肌瘦,神情萎靡,看上去似乎有些营养不良。

    一开始李尘还并未在意,以为只是东方朔请来的一位客人,结果当东方朔介绍完这一位的名字时,李尘愣住了。

    “殿下,这位便是我曾经跟您提到过的小陆,陆羽。”

    “陆羽?”李尘眉头一皱。

    在他印象中,有一位圣人也叫陆羽,那便是华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茶圣。

    难道眼前这位就是?

    根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茶圣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

    那时的陆羽才三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

    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

    智积禅师在收养了这个弃儿之后,让他削发为僧,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

    然而,寺院之内的冷峻肃静,僧人们面无表情的面孔,单调的、清一色的僧衣,以及千年不变的清茶淡饭,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都让有着倔强个性和自尊心的小陆羽感到无法忍受。

    于是他产生了返回世俗的念头。

    当智积禅师觉察到小陆羽对佛经并不热衷,并且经常阅读儒家的书籍时,就决定对这个小弟子进行一番劝诫。

    于是,就在寺院之中展开了一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

    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而智积禅师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对他严加管束,使他选择了从寺院出逃这条路。

    十三岁的陆羽为施展抱负,实现平生夙愿而逃出了寺院。

    陆羽出逃之后,来到了一个小剧团里当伶人。

    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适合登台演出,只是从事编剧业务。

    由于陆羽为人忠厚正直,乐于助人,人又聪明,所以深得剧团成员们的信任。

    在陆羽的前半生,他的人生经历曾经受到了四个人的重大影响。

    这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僧人,另外两个人是官吏。两个僧人是智积和皎然,两个官吏是李齐物和崔国辅。

    那时,河南府尹李齐物被朝廷任命为竟陵太守,他慧眼识英才,看到十三岁的陆羽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少年,就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

    这件事成为陆羽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李齐物后来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一封,推荐陆羽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

    在人生歧路上徘徊已久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了李齐物的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学专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羽课余之际常去西龙尾寻找中草药,为同学治病。一次去采撷野菊花,在半山腰一块一丈方圆大坠石旁发现一泓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

    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被后人取名为“陆羽泉”。

    后来,大唐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国辅相识。

    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其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

    他们两人往来频繁,宴谈终日,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

    后来,陆羽为考察茶事,决定出游巴山峡川。

    行前,崔国辅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愿之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等物,从财力上支持他进一步钻研茶学的远大志向。

    再然后,陆羽到达了吴兴,在乌程县杼山的妙喜寺与诗僧皎然相识,此后他就住进了妙喜寺。

    陆羽自与皎然结识,直到他们相继辞世,历经四十余年,交情始终不渝,真正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

    晚年时的陆羽隐居吴兴山间,闭门著述《茶经》一书。

    期间他经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

    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四年后,他根据在三十二州的调查资料,写成《茶经》初稿。

    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修订成书,《茶经》一书在皎然的帮助下,得以付梓发行。

    主要内容包括:一之源,概述华夏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

    这足以看出,陆羽之所以能够达到后世那么高的成就,跟他自身的勤勉是分不开的。

    陆羽对于茶道痴迷到了一种近乎于偏执的地步。

    相传陆羽有一次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

    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

    二天,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边的江水。

    小吏将水递给陆羽,陆羽尝了一口,连连摇头,称此水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

    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扬子江中心取水,回来后,陆羽尝了一口,认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

    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陆羽,便告诉了陆羽为何两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随后陆羽品茶鉴水的高超技艺很快就被传开了。

    后人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在湖北天门市竟陵城区西湖之滨修建了陆羽纪念馆。

    这是一座主题式纪念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与陆羽相关的主题内容,颇具古典特色后来,陆羽纪念馆被评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

    此刻,看着那似乎有些营养不良的陆羽,李尘心中不由得泛起了沉思。

    虽然他还不确定面前这人是否就是茶圣陆羽,但既然见到了,总归就是缘分。

    “陆羽,你可喜欢茶道?”李尘试探性地问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