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厉总你老婆又上头条了 > 三七九、踢皮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甄老不愧是文官之首,话说的相当有水平,慷慨激昂的,很有煽动性。

    当时便有不少官员忍不住频频点头,脸上也露出忧国忧民的神色来。

    只是,他们都不敢开口接话,便只拿眼睛看向厉复行,想要听听祁王殿下的意见,再决定自己的态度。

    于是,在甄老的发言结束后,朝堂上竟陷入了一时诡异的寂静中。

    厉复行依然一言不发。

    甄老不安地动了动,忍不住抬头,朝着丹墀之上的宝座望了望,只一眼,就飞快地低头,垂手规规矩矩地站好。

    又是一片寂静。

    终于,有人忍不住发声了。

    只听珠帘后面,一个脆生清朗的女声清晰地说道:”甄老所虑极是,我大陈之本当在牛羊的多寡,而不在谷粟的收成。若是不顾民意,一意推行农耕,要百姓们放弃圈里的牛羊,一个个都扛起锄头种地,哀家也恐百姓不服。哀家虽是女流之辈,可也知道一句话,叫做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那民意便是载舟的水,即便是皇权,也不能不罔顾民意,肆意为之啊。陈响的事便是个例子,说明百姓们并不接受农耕。哀家以为,此事不可用急,该缓上一缓,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让百姓们都接受这件事才可。当然,这只是哀家一介女流的浅薄见识,到底这事儿该怎么办,陈响又该如何处置,还要众位爱卿们合计出一个方案来。”

    一顿,干脆直接瞄准厉复行:“祁王殿下以为,如何啊?”

    此语一出,朝臣们哗然。

    因为在朝臣们心中,一直以为沈太后是唯祁王马首是瞻的。两位当权者意见一致,所以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老老实实地听话就是了。

    可是今天,沈太后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质疑祁王的民生大计,听那意思,似乎还是想要叫停农耕的事。

    改牧为耕这件事,是祁王一上台提出了第一项政策,这事要是被叫停了,等于是当着全陈国上下的面,狠狠打祁王的脸。

    沈太后怎么会这样做?

    该不会是……这对老情人闹掰了吧?

    想及此,朝臣们皆是心中一凛,打迭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有那机灵的,立刻就意识到,这大陈的朝堂上,保不齐就要变天了。

    有那更加机灵的,马上就想到,只怕今日,在这朝堂上,就要公开表明站队了。

    皇权旁落,宗室掌权这种事,搁在哪朝哪代都不是什么吉兆。皇帝小时还好,待到大了,心气高了,难免就要和那掌权的叔叔争一争长短了,届时又将是一场看不见的腥风血雨。

    因此,是选择支持祁王殿下,还是选择支持沈太后和小皇帝,这不过是迟早的事,只是今日变故的突然,需要朝臣们提前站队了。

    大部分的朝臣们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但也有少数几个朝臣,在沉默了一瞬之后,英勇地出列,依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臣,附议太后。”

    “臣也附议。”

    “臣附议。”

    ……

    朱允鸣偷眼看去,出列的朝臣们,竟然有十几个,将近二十了。

    他偷偷吃了一惊。

    没想到这个沈启祯还挺有能耐的,一介女流,又总是待在后宫,关键时刻竟然还能得到这么多朝臣的支持。

    尽管之前就知道,不能再用从前的眼光小瞧沈太后了,可此刻,沈太后的能力和魄力,还是令朱允鸣刮目相看。

    他甚至忍不住在想,昭明帝宠爱的那个平太妃还一直耿耿于怀,把自己宫斗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肚皮不够争气,没能早日给昭明帝生个皇子出来,不然的话,太子之位就是她儿子的了,今日坐在帘子后面垂帘听政,母仪天下,尊享太后之尊的人,便是她平太妃了。

    却不知,就算她平太妃真的生了皇子出来,哪怕生了三四个呢,太子之位,也轮不到她的儿子。也不知道沈启祯是什么时候就下手做了准备的,看着不吭不哈的,竟暗地里结交了这么多的朝臣。

    这个女人,越了解她,就让人觉得她越可怕。

    厉复行轻咳了一声,终于开口表态了:“改牧为耕,自推行一来,三月有余,这期间,共开垦荒地四万余亩,得水田两万亩,旱地一万四千余亩,沙土地五千八百万亩,可种稻、粟、谷、麦、薯等,预计收成在三千一百万担,除去赋税,足够百姓养活自家老小,所缴赋税,也可填补国库一半亏空,合计一年的军饷,若非战时,则够三年的赈灾粮。”

    “这些,是陈响跑遍了全国,累死了二十匹千里驹,亲自勘察各地的情况,并询问了南面边境上,有经验的明人老农,预估出的收成数字。除此之外,收割之后的麦秸,薯叶、谷壳等物,还可做饲料喂养牛羊,并不会让百姓的牛羊都饿死,还有额外的庄稼收成,还不必再依据水源和牧草的变化四处迁徙,试问,百姓们为何会排斥这样的改变呢?”

    “庄稼通常五六月才可见收成,最快者也许四五月,此时距离最早的播种,也不过三月有余,庄稼尚未收获一季,农耕之法,尚不知是成还是败,诸位就在此大谈特谈此法误国误民,是不是略早了些?”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犀利非常:“还是说,在诸位的心中,百姓如何,大陈国运如何,都无所谓,只要跟对主子,保住自己这一身荣华富贵就够了?”

    他一边说,一边看向那几个站出列的朝臣。

    那几个人被他的凌厉的目光吓得缩了脖子,低着头根本不敢和他对视,更有那胆小的,已经不由自主地抖起了筛糠。

    甄老响亮了清了清嗓子,朗声道:“祁王殿下莫要混淆视听。臣参的是陈响,不是要否定改牧为耕。臣参陈响,乃是有理有据,这里几处打架的乡民保长的证词和事情经过,都详细地附在了后面,臣可不是捕风捉影,专门针对谁的。臣实在是见证据确凿,这才敢在金銮殿上递奏折的。或许,诚如祁王殿下所言,农耕会给百姓们带来些许的好处,可此法带来的弊端,由此也可见一斑了。殿下不愿停止农耕,那总要给个办法,看看这些弊端,要怎么解决才好啊。”

    这是把皮球踢给厉复行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邻里之间的纠纷也差不多难缠。这个甄老,却偏偏要厉复行出个放之四海而通用的办法,解决邻里间的麻烦。

    况且,朱允鸣都能想到,若是厉复行提议了办法之后,各地若再有邻里间家长里短的纠纷,这个甄老就会在金殿上提出,厉复行的法子并不好用,根本起不到效果,可想而知,他提出的其他办法,效果也不会多好。

    真是老奸巨猾啊。

    朱允鸣都想替自己主子挡这一枪了。

    可厉复行却揉了揉眉头,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