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问题,厉复行也想过。原本他以为,沈启祯是为了反对他的政见,要站在他的对立面,和他对着来。
可今日朝堂之上,他只是略加反驳而已,沈启祯立刻就偃旗息鼓了,一点和他继续争斗的意思也没有。这就有点奇怪了。
沈启祯不是蠢人,以卵击石的事情,她不会傻乎乎地去做。
那她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要当众对他表示反对?就为了他昨晚拒绝了她,驳了她的脸面,所以怀恨在心吗?
沈启祯她,是这么沉不住气,要争一时长短的女人吗?
厉复行想了想,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沈启祯她可以在后宫隐忍多年,一直演好一个受尽丈夫冷落,郁郁不得宠的皇后,任由那平太妃气焰高涨,得意忘形,她却只在背后默默地拉拢群臣,巩固自己的势力,一直将平太妃瞒在鼓里,还以为闹着让昭明帝立自己儿子做太子,乃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呢,却不知沈启祯的地位早已不是她能撼动的。
沈启祯这么能忍,她不会因为一时被拒,就恼羞成怒,当众和他撕破脸,凡事跟他对着干的。
她这样做,还有别的目的。
厉复行细想了想。
当他想到,今日朝堂之上,陆陆续续站出列的那十几个朝臣时,他觉得自己明白了。
沈启祯今日的目的,不是为了反对他大力推广的改牧为耕政策,而是为了,向他炫耀自己的实力。
她想让他知道,身为一国的太后,她所倚仗的势力,并不是只有他祁王殿下一个人而已。除了祁王,她还能得到朝臣们的支持。
祁王若是看她不惯,想要动她,恐怕还要先把今日站出来的这十几个朝臣们先解决了再说。
这个女人,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脑的政治家。
厉复行笑着回答朱允鸣的问题:“大概,她是想要让本王知道,这朝堂上,究竟有多少人和本王并不是一条心的。”
朱允鸣怔了下,自然也明白厉复行是在说反话。他低声请示道:“主子,您准备怎么做?”
厉复行摸了摸下巴,笑得好像看见了猎物的猎人:“近来朝中总有些流言蜚语,说本王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本王想,这朝政本王本就是准备把持住的,异己么,原本本王并没有排除的意思,可太后她都不辞辛苦地把人都给本王挑好,送到眼皮子底下了,本王再不排除一下,反倒显得本王太脓包了不是?既然这样,本王就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随便排除一下吧。”
朱允鸣扶了扶额,心想主子您说的倒是轻松,这接下来,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倒霉呢。可怜那十几个人了,富贵险中求,却没能求到,平白地就当了炮灰,被沈太后给卖了。
厉复行说到做到。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处理朝政之余,便十分专心地在排除异己,一口气把那十几个大臣都给处理了,等到月余下来,再上早朝,就再没有敢在他说话的时候,提出个“不”字了。
倒不是厉复行太贪恋权力,非要在朝堂上搞什么一家之言。只是因为,他是到过后世,知道陈国后来是怎么灭亡的,也读过后人关于陈国灭亡原因的许多研究著作。
这当中,虽然有天灾,更多的,却是人祸。
再往后十年,陈国全境范围内将遭遇到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不只是陈国境内,这场旱灾波及范围极大,北到北荻,南到大明,都逃不过这场旱灾。
大片大片的牧草旱死,庄稼颗粒无收。牛羊因为没有牧草可吃,找不到干净的水可喝,大批大批的死去,同时还带来可怕的瘟疫。
百姓们没有粮食,没有牛羊,还被传染了瘟疫,几乎是一夜之间,饿殍满地,十室九空,有受灾严重的地方,许多人家都是灭顶之灾,一家老小都死绝了。
可怕的灾难让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窜,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民,也把瘟疫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各地都不断传出流民抢劫,活活打死人,甚至还有人吃人这样惊悚的事情。再到后来,就是又有新的地方疫情爆发,死掉更多的人。
北荻、陈国和明国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可这其中呢,尤以陈国的灾情更为严重,最后竟然导致直接灭国。究其根本呢,还是陈国现有的制度导致的。
北荻人历来靠抢,居无定所。旱灾刚一发生,大匹的北荻人便开始南下,涌入到陈国境内,大肆掠夺陈国百姓的资产。
等到陈国人被抢的差不多,饿的差不多,除了一条烂命,再没什么可以抢了的时候,北荻人就继续南下,去到明国掠夺。
他们一路抢下来,反而没饿死几个。再加上北荻气候常年苦寒,北荻人大多身强体壮,又不会在一处地方待太久的,那些要了大半陈国人性命的疫情,却没能放到几个北荻人。
而明国,虽然受灾也很严重,那一年几乎没几处庄稼有收成的。可明国人世代耕种,既很会种粮,也很会储粮,因为在那之前的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丰年,百姓家中都储备了不少粮食,受灾伊始,并没有对百姓影响很大。
等到百姓家中的存粮都吃的差不多了,谷仓快要见底的时候,国库又开始放粮了。
世代农耕的明国有一套十分成熟的放粮赈灾流程,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储备的粮仓。决定放粮赈灾之后,便在奉旨督办的钦差大臣统一调度下,依次放粮,放粮地点固定,各家凭人头都可领到半瓢的干粮,童叟无欺。
每人半瓢的干粮,掺点野菜什么的,熬成稀粥,虽然吃不饱,却也不会饿死人。再加上明国国库丰盈,赈灾调度有方,面对如此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竟叫他们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既没多少流民,也没有感染时疫。
只有陈国这里,因为朝廷常年的无作为,天灾刚一发生,整个朝堂便乱成了一团。
有朝臣提议,加大跟明国的粮食进口。可明国也受灾了,他们借口本国缺粮,直接切断了当年对陈国的粮食出口。
陈国百姓的粮食来源只要就是依靠从明国的进口,这下好了,本来本国的粮食产出就低,就不够吃的,还遇到天灾,一下子就饿死了一大批人。
又有朝臣提议,要各地严格管控流民,不许流民进入境内,以防把瘟疫也带进来。
这条提议倒是严格执行下去了,可逃难的人太多了,陈国的官兵懒散了许多年,有的连刀枪怎么拿都忘了,面对汹涌而来的流民,根本不济于是,反而惹得饿红了眼的流民大怒,夺刀反杀的事情比比皆是。
一场天灾,让整个陈国元气大伤,人口锐减一大半,等到旱灾过去,放眼望去,可以说是满目苍夷。
这种情况下,明国人再不趁机攻打一把,似乎都要不好意思了。
一场侵略战没打几天,明人的大军就顺利攻进陈国都城,昭明帝登城递过降书,却受不了明人言语上的羞辱,最终落得了羞愤自尽的下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