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狄仁杰之我大唐第一权臣 > 第三百三十章 不会做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狄仁杰心中有愧。

    不惜大醉一场。

    他看着月亮这么圆,不知今月是七月还是八月,今日是十四还是十五。

    醉后靠在一棵松上,疑是有人来扶,怒喝一声:“去!”

    醉态风流,犹如当年辛稼轩。

    席地而睡,天为被地为床。

    大袖揽清风。

    起身后,随便洗了把脸,用内劲将身上残余的酒气震散。

    发现身上挂着的双生玉佩尚且完好无损,知道老翁无事,自己便出城散心。

    狄仁杰骑上那头匈奴高头大马行出街上。慢慢悠悠晃出京城。

    “奇怪啊,今天怎么到处都有穿着皂衣的官役贴布告示呀。”

    狄仁杰终于在外城城门停下,没有纵马出城,他一手牵着马,推推搡搡地拥进外城门前看告示的百姓堆里。

    有一位年轻官役在哪里用一口流利的并州官话唱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年中元节,诗会续于群英殿上,曲水流觞,朕望群贤皆至,歌诗词文,共颂圣世,钦此。”

    “中元诗会?又是爷拿手的东西。”狄仁杰默默笑道。

    “虽然自己是背诗而不是写诗吧,但起码比那些写诗没李杜好,填词填不过晏欧的强吧。”

    狄仁杰再跨上棕色骏马,一步步慢慢悠悠晃向皇城内群英殿。

    好东西总是压轴出现的嘛,毕竟,狄仁杰,这个男人又回来了。

    今日明面上,内城城门金吾不禁,侍卫不见,但暗地里的哨子比侍卫的两倍还要多,皇城城门外有一队侍卫护着一位年轻官员,这年轻官员登记着来往人员的身份。

    参加省会的文人自觉排成了一条长队,狄仁杰负着手排在了队伍后面。

    “你叫什么名字?”

    “白蝉秋,字西风。”

    “年龄”

    “二十三岁”

    “籍贯?”

    “东都洛阳孟津县人。”

    “功名?有无官职在身?”

    “举人,古亭县县丞。”

    “你叫什么名字?”

    …………

    一个接着一个,不快不慢,终于轮到了狄仁杰。

    “你叫什么名字?”

    “狄仁杰,字怀英。”

    “狄大人?”

    那名年轻官员愣了愣有些喜悦,但又继续问道。

    “年龄?”

    “二十八?不是二十九?又或者是二十七?记不清了,你随便填一个吧。”

    “籍贯?”

    “长安府万年县人”

    “功名?有无官职在身?”

    “去年恩科,一甲第一状元”

    “有品无衔,四品散官。”

    “狄大人一展雄\/风啊。”年轻官员微微躬身,恭敬地祝贺道,但在自豪中莫名有些难言之苦。

    “多谢。”狄仁杰也微微躬身表示回应。

    从宫城一直向西北走,沿着红瓦青砖,到了群英殿。

    殿前无朝臣,殿内皆名士。

    狄仁杰快步走到群英殿上,都到皇帝面前了还不紧不慢的,未免有些持才自傲的感觉了,这点狄仁杰还是懂得。

    狄仁杰舒袖作揖,朗声道:“臣狄仁杰拜见皇帝陛下。”

    武则天看着这个从前极其倚重的年轻状元,面色平静,言语里没什么波澜:“爱卿免礼平身。寻位就坐。”

    狄仁杰再起身作揖,转身到了身旁的案上。

    用一句群贤济济也是可以的。

    但这些文人言语不知怎的声音微小,没了私下文人集会时的高谈阔论,狄仁杰只当是这些才子见了皇上比较恭敬且胆怯,就没太注意。

    案不大,摆的东西不少,上有纸笔,墨砚,果盘,酒壶,酒杯。

    一人一案,狄仁杰双膝靠地,坐在小腿,跪坐在席上。

    狄仁杰轻轻端起酒壶,到出一杯酒,慢慢小口小口地饮了起来。

    “在草原上喝了将近一个月的奶酒,几天不喝确实还有点想,快成匈奴蛮子了。”狄仁杰自嘲道。

    饮酒时,狄仁杰能看到周围文人的向他传来的目光。

    有赞叹,有欣喜,有不屑一顾,有厌恶,但更多的却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同情。

    在狄仁杰一头雾水的时候。

    一位武则天身边一直躬着身的太监走到殿中央,直起身来,大声叫喊道:“中元节诗会现在开始!”

    众文人皆起身,互相作揖。

    “第一节,捻韵成诗,诗必须七律,押平水韵,在两刻钟内各自成诗,以殿中间为台,各人携诗上台,由诸位与陛下共断输赢。

    诸位文人都没有太大的波澜,捻韵成诗是各地诗社诗会中最常见的游戏,许多人幼年就熟背平水韵,作一首七律对这些名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事。

    太监身旁一位容貌清丽的年轻婢女,端着一块小案台,上面覆着黄缎子和一块红绸子,婢女玉指轻抬,将红色绸子掀开,大家看到黄缎子上有一条条的玉石,玉石上刻有韵。

    众人私下集会时要么用纸做一次的捻韵,要么用绸子缝成可长久保存的韵条。

    而这皇上的韵条竟然用玉石而作成,真不愧是皇家手笔。

    婢女从各名士身旁经过,各名士作揖后,抽取一根玉石韵条回到自己案上赋作诗文。

    殿内大概有九十多人,而玉石共有九十九根,为皇家的至尊之数,如此多的玉石,从婢女脸色微红,额头鼻尖上冒出汗珠可得知这些玉石都货真价实。

    狄仁杰的位置有点算偏后了,诗会并不是按照身份地位排列的,毕竟是一群文雅人士,排列无定才显得有一份随和。

    到了狄仁杰的时候,案板上只剩下不到十条玉石。

    狄仁杰轻轻作揖,从案板上拿了一条。

    婢女也微微躬身,然后从狄仁杰身旁经过。

    狄仁杰又盘腿坐在了案上,端详那枚玉石。

    玉石细长如著,雕纹颇深,回环蜿蜒,有两龙缠于玉首,中间有极其锋芒筋骨的行楷:十蒸。

    狄仁杰随手把玉石放在了案上,双手环扣,闭上眼睛,从脑海里想压十蒸韵的名句。

    霎时间脑海中就有一首,只不过他看着众名士正在奋笔疾书,就没有去打击他们。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一过就有位年轻名士起身站在殿上,向诸文人作揖,朗声道:“皇帝陛下,诸位大人,今日既然以文会友,赵某一介布衣,不胜惶恐,愿意替诸位开这个头。”

    那些奋笔疾书的文人都把笔停下,听这位姓赵的少年名士读他的诗。

    “赵葭。魏州大名府人。”

    “二鱼韵,读书倦夜泪长潸,燕婉徽音真腐余。节义柏舟?缦绾,麻姑伴侣守端居。移红春\/色茂陵见,卖酒文君羞捉裾。山鬼肠饥饕野馔,花神破戒影盈虚。”

    笔力凝练,善于用典。

    用狄仁杰的话来说就是稍微有那么一丁点李白的意思了。

    只是有一丁点而已,远远比不上李白。

    局势立刻被这位名叫赵葭的河北名士挑起。

    有人叹道:黄河以北出英才。立马就是川蜀的江南的不服气,携诗而去。

    有一位川蜀拿九佳韵的名士也出一律:“俯仰山湖怀壮气,追陪月影问生涯。

    情深莫叹诗书少,心静还听乐韵谐。半岭西风依野寺,千声落叶满长淮。欲留倦鸟经秋浦,只剩高僧择日斋。”

    四联皆对,笔力明朗。

    但狄仁杰看着总觉得这些名士太过于拘谨了,仿佛在害怕什么。

    这些在这个文坛中实属是一种很少见的现象。

    正思考间,端玉石韵条的婢女走到了狄仁杰的旁边,柔声问道:“狄大人,你怎么不做诗啊?”

    “啊,是这样,狄某不会做诗。”

    这个挨千刀的狄仁杰摆出来一副温柔的微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