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开局成为李世民 > 第三百三十二章 价值不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把牛集中起来养风险又不小,这年代兽医技术可不发达,集中养牛一旦遇到传染病,一死就是一棚牛。

    可牛的价值不菲,又有疫病的风险,要是全部转嫁给农夫明显不合适。

    最后还是李复拍板,两条腿走路,租赁和购买两不耽误。

    租赁就不说了,购买除了能赊欠外,不论公母牛免费提供配种服务,生下的第一只牛犊归农夫所有,以后生下下的牛犊各自分账。

    兽医会定期到购买了耕牛的家里查看,除了指导喂养、防疫外就是查看耕牛的喂养情况。

    凡不是因为喂养不善造成耕牛死亡的,在没有生牛犊,或者耕牛没能生下牛犊存活不到8年的,公家负责再给付耕牛一头。

    这些风险李复是愿意承担的,因为即使在现代,牛仍然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几乎就没有听说农村哪家有牛却不认真喂养的情况。

    这是耕牛啊。听到公人的说法后王林生眼珠子都红了,多少农家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家里能有一头耕牛。

    可这头牛要15两银子。

    在公人说出最后一项内容时,王林生终于热血冲头高喊了一句“我要了。”

    跟随父亲在马尼拉垦殖多年的黄敬很明白华夏的农村,他提出:严禁私借耕牛,凡私借耕牛必须要向村子公告,私借耕牛跟租赁公家耕牛同价,并且费用由村里代扣。

    凡不经公告私借耕牛的,没收耕牛,并对借入方重罚。罚做苦役三年。

    华夏自古都是人情社会,亲朋好友家里有牛的,大多都想便宜甚至免费借来用用。

    因此累坏甚至伤了耕牛的事情比比皆是,黄敬提出的这条直接斩断了人情私借的情况,既然没有便宜可占,那还搞什么私借。

    那还能悄悄把租赁费用还给人家嘛。肯冒着如此风险都要私借的双方,那是真情了,眼睛可以闭上一只。

    百户的村子里只有4个小伙斗胆赊了耕牛,王林生在做登记的时候又有些后怕,这到底是15两银子啊。

    可登记时又告诉他不能马上牵牛回家,要先经过培训,并且在兽医的指导下搭建好牛棚才能把牛领回家。

    还能有人不会养牛?不就是每天给牛吃饱喝好嘛。从没养过牛的王林生在经过那个培训后才知道,他是真的不会养牛。

    听着老兽医的一通讲解,王林生差点反悔,要把牛养好是真不容易。

    好在老兽医也说了,按照他的法子养,牛的力气会更大,能活的更久,而且还可能生的更多。

    当王林生牵着一头三岁龄的健壮母牛回家的时候,他觉得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当然要是再有个婆娘就更完美了。

    第一批登岛的400多个农夫中只有17人选择了赊购耕牛,他们的冒险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因为母牛的肚子里都怀上了牛犊。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兽医的指导下挑选了身体状况最好的怀孕母牛。

    志得意满的王林生四人回村后造成了轰动,因为只要不出大意外,这三人几乎能在四五个月后就把15两银子赚回来了。

    因为三人挑的母牛几乎都怀孕四五个月了。

    第二天,没有申请赊购耕牛的村民们疯了。因为每轮赊购耕牛的机会只有一次,不能让好处都给先来的占完了,只有勇敢者才能分享最大的红利。

    这场勇者游戏整整被保密了半年。不是谁要求的,农夫们在天性的促使下将这个秘密保守了半年。

    但是农民们却从赊购耕牛的事情里发现了些问题,在这个被叫做台族的大岛上,这里的官府和大唐绝不相同。

    那个被叫做城主的黄老爷大伙经常都能看见,那些被黄老爷带着的官爷们一个穿官袍的都没有。

    这里是大唐吗?管他呢,这里有屋有地能吃饱穿暖,等安顿下来,有收获了,想办法回趟老家,有10亩上好水浇地的汉子会结不到婆娘?不可能的。

    李复跟着许心素一起从闽国出发到了南城,十月中旬了,组织的货源已经准备好了,李复跟着过来了解一下,然后就要带着船队往长崎去了。

    本来经过江南府的时候,李复想去江阴拜访一下徐霞客,可带着船队,跟着许心素就不甚方便了。

    没有理由让船队和许心素等他五六天的道理,这时代访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有五六天怎么也安排不过来。

    船队在下关码头停驻,许心素带着李复坐了小船沿着长江就进入了秦淮河。

    这时代的南城城可不象现代,沿着外秦淮河就是顺着城墙一直走,外秦淮河就是南城城的护城河。

    一路坐船直到聚宝门才下来,这城门李复比较熟悉,现代叫做中华门。船只不被允许在北岸停靠,下船走上长干桥,大伙儿都长长呼了一口气。

    堡垒通常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在现代李复就常想,以十七世纪的技术手段,怎么样才能攻破如此雄伟的宏城?

    望着20多米高的聚宝门,李复还是这样感叹。

    这里的情况和江南、闽国就全然不同了,在温、泉两州的府城上,李复就没见过穿胖袄的兵丁,这次见着了。

    李复一直也没有去探寻过李民为何如此喜欢大红色?不论文武,大唐的官服都是一片鲜红的海洋。

    空中微微有些风,和现代时光秃秃的城墙、城楼不同,除了满是身着鲜红胖袄的兵丁,城墙上尽是旗帜。

    除了近处最大的几面旗帜李复能大概看的清楚,小旗帜、远处的就看不清了。但就从近处一些大旗看,李复觉得应该南城城里的主官。

    上面都是些候、伯、尚书、司礼监什么的爵位职级,不管进出,抬头一看,南城城里现在话事的大佬有哪些都清清楚楚。

    随从、侍卫们在匆忙的从船上搬运东西,李复却站在桃叶渡上发呆。

    感觉十分的穿越。因为工作的需要,李复曾经在南城居住了差不多一年。

    望着秦淮河水以及东面不远处的贡院,李复一时间有些恍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