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亡国公主要建国 > 第 143 章 第143章 中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秋佳节将至,洛都从八月初十起就渐渐进入了过节的氛围,商务部派人在城中的每条街巷两旁悬挂彩带,每隔几米还多挂一个悬钩,只等八月十四再挨个挂上灯笼。

    百姓们一看这阵势,就知道今年的中秋节会很热闹,再一打听,果然是陛下说了要大办才会如此,听说不止有灯会、猜谜,还要搞什么比赛,总之听着就让人很感兴趣。

    等到八月十五这一日,从太阳升起开始,街上的人便越聚越多,早晨东城搞了做月饼大赛,下午西城搞了吃月饼大赛,参与的都是聚集城中的老百姓,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前三名还有奖励。

    而等到暮色西沉,街上挂满的灯笼便一盏盏被点亮,将城中映得灯火辉煌,街上的行人更是到了最多的时候。

    作为皇帝的容湘,给朝臣们放了三天假,八月十四至十六都是中秋假期,让他们各自归家过节,但她自己却连今日都在批奏折,直到傍晚才闲下来。

    难得过个热闹的中秋,容湘叫了牧荣淳出宫,打算逛一逛晚间的街市。

    他们从东侧宫门出来,没多久便汇入了东城区逛街的行人,两人一个着青色衣裙、一个着深青色长衫,长发如寻常年轻男女般束起,简单以发簪挽好,容湘又多添了两朵青玉镶嵌的珠花,不至于因太过素淡反而在人群中更显眼。

    他们跟着人流而行,神情放松地打量着周围的景和人,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阿姐,上次这般出行还是四年前的端午节,当时还在老城区的。”牧荣淳偏头看了眼并肩而行的女子,一手虚虚挡在她背后,为她隔开拥挤的行人。

    “是啊,不过四年,变化还挺大。”容湘一指前面街上已能看到的花灯摊,“你看那里,四年前只有技术院两个小家伙卖玻璃灯,如今走三步就能看到一个,都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

    牧荣淳个子高,抬眼一瞥就看见了,发现那摊子上的玻璃灯种类繁多,虽打眼一看就知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可却突出了“奇、巧”二字,倒也有些亮眼之处。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那年端午节后,她命人特意给他制的那盏琉璃宫灯:剔透如玉的琉璃薄片嵌在檀木制成的八角灯框架上,琉璃上由擅画之人绘出四时八景,每个灯角坠了琉璃珠做成的流苏,灯下还悬了宫绦,最奇的是这灯还是个走马灯,灯罩中有策马而行的少年剪影,旋转时就好似这少年策马行过了四时八景,制作得十分精巧别致。

    那盏灯一直在他寝宫的榻边放着,每日他一睁眼便能看到。

    “从衣着和面貌看,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比几年前好多了。”容湘的关注点不在那些摊贩物品上,而是观察着周围百姓的状态。

    “阿姐不常出来,自是不知这几年变化有多大。”牧荣淳笑了笑,好看的眉眼也扫过周围,“吃得上、穿得起,不敢说人人家有余粮,但至少不会饿着,以后肯定还会更好的。”

    “说的很是!”容湘笑着颔首,以示赞同。

    两人一路走一路看,时不时停下拿起路边小摊上的东西瞅瞅,但掏钱买的极少,相比起他们,百姓们流连摊贩时或多或少都会买点什么,有孩子的免不了被闹着买些吃食玩具,有妻女的免不了买点钗环脂粉,哪怕每家每户买得不多,这累积起来也十分可观,可以想见,仅今晚这些摊贩就能赚往常数日的钱。

    像这种节日时的街市,等同于一次大集,平民人家往往会乘此机会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所以,除了卖精巧玩意的摊贩,其实大部分小摊上卖的都是零碎的生活用品,像洗漱用的、厨房用的等等。

    “平日里有府衙管着,不容许在街边随意摆摊,今日没了限制,竟摆了这么多。”容湘伸长脖子眺望前方,无奈一叹,“这连头都看不见,真有那么多东西可卖吗?”

    牧荣淳笑着不答。

    倒也不是真的有很多东西可卖,一眼看去明显能看到好些货品重复的小摊,因她之前特意说了不限市,所以这里面除了正经做小买卖的商贩,还有些攒了自家做的东西来摆摊的平民百姓。

    经过统一的规划,这么多的摊贩看着都还算齐整,哪怕行人拥挤也没有杂乱的感觉。

    同样带着爱妾张夫人和幼子幼女逛灯会的扶兼,和容湘一样,看的不是热闹和物品,而是管理、百姓生活水平等方面。

    即便是为帝多年的他看这洛都城的中秋夜,亦不得不感叹治理有方,这情景是他在昌安城未曾见过的,大概……这就是他们二人作为帝王的巨大差别。

    所以,现在一个基本统一了北方,而另一个则成了投降之君。

    扶兼暗叹一声,看着张夫人带着儿女流连在街边摊贩前,拿着只有华夏才有的新奇事物惊叹不已,不禁低头轻笑一声,近前掏出钱袋将他们看中的东西买下来。

    谁能想到呢,几个月前他还躺在榻上连起身都难,时不时就心悸胸闷到几近窒息而亡,如今却能带着爱妾儿女逛灯会,只有经历过濒死的痛苦不甘,才会愈加珍惜康健的可贵。

    他与女帝有约,她救他性命,而他则要俯首称臣,同时,她想留下的文武官员,他得带他们一起归降,她不想留下的……就得留在两国相争的战场上。

    因着这份不能告知他人的秘密约定,扶兼才会在几个月前大肆调动文武官员,不得不说……当皇帝的人呐,心都脏得很!

    中秋佳节三日期间,四面八方能在一日间往返的人几乎都赶来凑热闹了,商务部在节后的朝会上做了汇报,旁听的满朝臣子无不惊讶万分,因为……只三日工夫,创造的经济价值竟比平日半月还多,实在超乎众人想象。

    对此容湘毫不惊讶,历来这种节庆时但凡动动脑子,就能大幅拉动GDP,这在后世屡见不鲜,纯属正常操作。

    她更关心的是活动期间可有出现旁的问题:“洛都府,中秋节期间城中治安如何?可曾出现拐卖妇女儿童、偷窃抢劫等犯罪事件?”

    “回陛下,因各街巷均安排了值守巡逻之人,故虽有拐卖、偷窃之事发生,却未造成严重后果,丢失的孩童和钱财均已陆续找到,罪犯之恶行并未得逞。”洛都府尹出列回禀。

    洛都作为华夏都城,和地方府县不同,城中的防卫和治安是由巡防营负责的,而非府衙,但作为父母官,他出来回话也不算错,府衙和巡防营在这种时候是彼此配合的关系。

    “如此甚好,日后城中往来人群再有密集之时,便照这般行事,免得被恶人乘着人多钻空子,损害百姓利益。”容湘满意颔首。

    洛都府尹闻言暗自庆幸,过程虽有波折,好在结果不错,他都不敢想象,若此次真的出现拐卖案件,陛下将何等震怒!

    几年过去,不止他,满朝臣子无不明白陛下对妇女和孩子的偏爱,但凡涉及这二者的安危就绝无小事。

    中秋节前也多次叮嘱过城中人流汇聚后的安全问题,有这番强调在前,他们自然尽心尽力做足了准备,如此方能保证平安度过这三日。

    “此次负责巡逻和值守的人都辛苦了,由各自的主管官员负责,安排他们轮流调休,把中秋节假期补回来吧!”容湘末了多说了一句,“另外,调休归调休,该发的补助还是不能省的,如今也不差这点钱,切莫克扣了他们!”

    “是,谢陛下体恤,实乃臣下之福。”洛都府尹作为代表谢恩。

    “尽快落实才好,最底层的衙役、士兵很辛苦的!”容湘感叹一句,掠过这事又说起了秋季入学的事。

    近两年新成立的教育部官员,无疑成了朝会的下一个焦点。

    华夏学堂每年给学生们放假三个月,腊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一个月,七月十五至九月初一一个月,正好是最冷和秋收的时候,如今中秋节已过,眼看着就要到开学之时了。

    容湘在朝会上要说的,是今年归降的那些人的子女就读问题,和华夏从六岁起入学的孩子不同,这些归降之人的子女,好多都是十多岁的年纪,甚至还有二十多岁的,针对他们要不要入学读书,他们已专门商讨过,最终决定安排他们入学。

    “这些人固然年纪较长,可若是不读书,往后该如何在我国生存呢?”容湘初始也犯难,可又是商讨又是深思熟虑,仍然觉得得让他们上学。

    如今的华夏,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孩子们一到年龄便要入学,学的东西不再是单纯的先贤典籍,她让人编制的教材加入了自然科学、数理化的内容,旨在培养出能接班的科研人才,所以,这教材是不可能更改的。

    这些归降来的人不学,他们往后在华夏的生活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且……年纪轻轻,若是不学这些,他们日后该如何自立、如何谋生?

    华夏如今的优点是革新,几乎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变“新”,同时,华夏的缺点也是“新”,这个“新”的速度过快,导致中青年人有些无所适从,不努力让自己适应,那只会与整个社会群体脱节。

    容湘不愿意放弃这些有机会跟上的人,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能造福社会、发光发热。

    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

    无论是本国的官员百姓,还是他国的归降之人,只要不作奸犯科、危害他人和社会,她便会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条件和机会,无分种族、无分出身。

    依着她的意思,教育部的官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官员,大家集思广益商议之后,决定让归降之人中满足年龄条件的男女于九月初一入学,并依照他们目前所居之地划分所属学堂。

    此时,被圈入这个范围的那些人还不晓得这个晴天霹雳,但也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体会到女帝对他们的特殊关怀。

    不过……大概率,他们应是不会感谢女帝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