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客宋 > 第一百一十二章苏门士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太炎当即把因诬陷作弊而耽误了发解试的事情说了一遍,这种事是关系到士子的切身利益。

    当在场的士子们听过之后,并问了济州的几个士子。济州的几个士子当然不敢犯众怒,却又不想得罪王良和背后的崔抟,只能含糊其辞。

    士子们都不是蠢货,听得出来赵太炎肯定是受到了王良的好友迫害,甚至里面也有王良的影子。

    一个国字脸的士子正色道:“原来现在的济州风气是这般的不好,怪不得自晁学士等人的繁华过后就是一片凋零。

    在下徽州胡舜陟,见过兄台。兄台受委屈了,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这一看就像是个正直的没受过世道摧残的士子,赵太炎对这样的年轻人也很欣赏,礼貌的回道:“在下赵太炎,见过胡兄!”

    胡舜陟问道:“赵兄既然被取消了发解试,现在……”

    赵太炎明白胡舜陟的意思,回道:“在下所幸在破梁山贼寇中立了些微薄功劳,官家赏赐了在下将仕?,是以在下赶上了锁厅试!”

    胡舜陟恍然大悟,道:“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想到赵兄还是文武全才,我看你年纪不算大……”

    赵太炎呵呵一笑,对着旁边的桌子用力一拍,鸡翅木做的桌子竟然直接碎成了一片。

    胡舜陟等人骇然的看着赵太炎,赵太炎笑道:“其实我自幼习武,学文不过在这几年之内!”

    有士子带着异样的口音道:“几年就可以通过发解试吗?”

    赵太炎看着这位不似中原容貌的士子道:“在下有过目不忘之能,是以学习的要快一些!”

    过目不忘是士子们最想获得的一个技能,但也是不可能获得的一个技能。

    根据记载,古往今来可以过目不忘者倒也不在少数,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

    但这些都在历史之中,谁也没见过真人可以过目不忘。这个士子道:“兄台休要诓骗我一个化外人?”

    赵太炎好奇道:“这位兄台是哪里人?”

    这个士子道:“在下儋州符确!”

    赵太炎听得儋州二字觉得有些耳熟,胡舜陟道:“莫非是苏学士所去过的儋州?”

    苏轼在惠州时颇为洒脱,因一首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而引起了曾经的好友,如今的政敌,也就是宰执章??募岛蕖

    章??蛩臻?肿诱埃??越?臻?崛チ寺晕⑾嗨频馁僦荨K臻?谫僦莩跏币怨?勘紊恚??磕昃檬?蓿?掠晔币灰谷?ā

    当地官吏张中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当局得知,将东坡逐出,并追究了张中的责任。

    后来苏轼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虽然当局严禁官员亲近苏轼,但不少子弟慕名而来。而苏轼常常来者不拒,通过讲学明道以使整个琼州教化日兴。

    元符三年时琼州曾有姜唐佐为苏轼弟子,曾一举中了皇榜。只是当时苏轼还在贬谪中,姜唐佐便索性请命回琼州任职。

    琼州那都是千万文人避之不及的天涯海角,当局也就同意了姜唐佐的要求。

    符确面对胡舜陟的问话,有些自豪的道:“不错,在下有幸在苏学士门下听从教导。先前在镇州侥幸入了发解试,今番就要考取功名,造福天下,方不负苏学士教化之功!”

    赵太炎笑道:“符兄,没想到你竟是苏学士之徒,说起来我还是晁学士的关门弟子。如此算来,我还要称你一声师叔吗?”

    符确有些羞涩的道:“我不是苏学士的入门弟子,哪里敢当赵兄的师叔之称。”

    胡舜陟惊喜道:“怪不得赵兄年纪轻轻就有把握考取进士,原来赵兄是晁学士的关门弟子呀!不瞒赵兄,在下也曾在淮阴拜会过张学士,如此我们到算是有缘啊!”

    晁补之的名头颇响,作为苏门四学士的学生。赵太炎胡舜陟和符确顿时成为了一群士子中的焦点人物,暖春阁顿时其乐融融。

    王良见自己被孤立,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剩下的几个济州人与王良本无太大瓜葛,是以就留了下来。

    这时暖春阁又乌压压的进来一群人,为首的一身黑白相间的?杉,腰间佩玉,手中一把折扇,大冷天的扇面朝外露出几个瘦金大字。

    贵公子轻摇着折扇道:“听说这里有几个苏门的弟子?”

    有从者道:“这位是当朝太师的小衙内,蔡约之!”

    蔡京与苏轼可谓分属两党,特别是蔡京一手策划的元佑党人碑将苏轼苏辙包括苏门四学士都一起钉在党人之中,两方可谓是水火不容。

    只不过随着苏轼等人纷纷故世,朝中御史认为对元佑党人碑太过苛刻,是以徽宗放开了限制。

    蔡京当然不会违逆徽宗的旨意,但也不会承认苏轼等人,连同着跟苏轼等沾边的人也尽量不用。

    蔡绦作为蔡京的幼子,身上也颇有几分才华。而且蔡京也是一代大家,心中倒很想与久享盛名的苏门之下别别苗头。

    符确年轻气盛,一直视苏轼为儋州的救世主,是儋州的教化圣人,对蔡京本就颇有微词,对蔡京的儿子自然也没有好感。

    听着蔡绦有挑衅之意,符确道:“在下有幸聆听过苏学士的授课,虽未得苏学士胸中学问之万一,却也自信不输于天下!”

    蔡绦听了眼睛一眯,道:“好大的口气!”

    蔡绦身边的一个士子道:“蔡衙内诗才动京华,是京师之中的四大才子之首,岂是尔等可以比拟的!”

    就在蔡绦身边的士子还在鼓吹之时,又有三人走进了暖春阁。

    有士子认识的惊呼道:“郑相公!”

    还有的道:“是刘侍郎!”

    蔡绦转身过去,也认出了三人。

    一人是如今的同知枢密使郑居中,郑居中是前相王?之婿,后宫郑贵妃之从兄弟,由是深得宠信,现为同知枢密事!

    而刘正夫也是徽宗宠信之臣,与蔡京貌合神离,如今为礼部侍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