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客宋 > 第二百三十四章民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作为一地经略,赵太炎最想掌握的就是军权。以自己的能力影响不了强大的文官系统,更影响不了一个任性的皇帝。

    自己能够作出的改变有限,为了不过早的引起群起而攻之,就必须小心使用自己的权利。

    在掌握了军权之后,就是民政。赵太炎不会过多的插手财赋之事,不过陕西之地民生凋敝的事却不忍不管。

    陕西之地十户九寡,杨家将寡妇一大堆这种情况在陕西实在是不罕见。

    常年的战争中,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总要有陕西子弟死去。

    没有男人的日子,女人也不好过。像曲端吴?吴?都是父亲战死,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这样的家庭妇女其实最适合纺织业,家乡的棉纺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缺的却是棉花。

    为此赵太炎下令渭州的州县试种棉花,并且承诺会以高于粮食十倍的价格收棉花。

    十倍之利足以让商人为之疯狂,从来没有种过棉花的渭州之地为了棉花而动员了起来。

    赵太炎从刘家庄请了百十个棉花种植专家深入各县镇普及棉花种植技术,小容娘还带着安西城的徒弟们在渭州开了一家棉纺厂。

    棉花的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虽然有些复杂,但绝对要比丝绸简单。

    而丝绸纵然好看,却远不如棉制衣服穿的舒服。赵太炎向来穿的都是容娘亲手做的棉衣,穿上棉衣的感觉就是温馨。

    而李师师却极为讨厌棉衣,甚至是看到了赵太炎的欣喜就在小嘴上挂起了油葫芦。

    赵太炎当然知道李师师的小心思,是以在积极的撮合容娘与军中青年将军们的关系,好让李师师放心。

    没有战事的日子里,赵太炎过日子的节奏就渐渐缓了下来。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徽宗皇帝改大观年号为政和,政和自是政通人和。

    当赵太炎听到政和这个年号时冷笑了几声,身边的李师师素知赵太炎,也讥笑道:“如今满朝文武难道看不出这天下已是民怨四起吗?竟敢称政和,这究竟是在糊弄谁呢?”

    赵太炎冷笑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徽宗皇帝一心沉浸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中不可自拔,朝中诸公为了自己的地位当然要粉饰太平。当然我也不能鄙视他们,毕竟我也是他们之中的其中一员而已!”

    眼见着赵太炎面容苦涩,李师师安慰道:“你哪里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官人才是心系天下的人,只是不为诸人知晓而已。终有一天,您的所作所为会受到诸人的赞赏!”

    政通人和的年代,徽宗皇帝在满朝文武的恭维下已经有所飘飘然。

    童贯在回京领枢密院事后就一直积极发挥自己的带兵作用,甚至向徽宗皇帝提起了燕云十六州。

    徽宗皇帝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此以后有了一些想法,现在对西夏的战役已经超越了父兄的成就,若能再超越老祖宗,那人生就完美了。

    因为过年的时候,赵太炎进献了一份厚礼,是以徽宗皇帝在注视了屏风最上面的名字许久之后决定召赵太炎回京述职。

    赵太炎在接到旨意的时候正在漫山遍野的看着棉花幼苗,进京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时候表现的好坏也能影响到以后的任职。

    就像泾原路副经略种师道,就是因为见了徽宗皇帝之后被誉为亲自提拔的将才,从此简在帝心。

    在接到回京述职的旨意后,赵太炎就将经略司托付给了种师道和刘子羽折彦质。

    秦桧这个不省心的阴谋家还是随身带着比较放心,省着去祸害他人。

    最终赵太炎带着高宠秦桧李师师和一百名精挑细选的亲卫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有了一百名亲卫的护卫,回京的路上自然是一片坦途。策马奔腾之下,赵太炎首先来到了京兆府的蓝田县。

    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美玉自古有名,相传秦皇那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就是蓝田所得。

    不过时光一去上千年,蓝天美玉已经渐渐成了传说,如今蓝田重新交传于众人之口的当然是蓝田吕氏!

    不过赵太炎此行的目的不是蓝田吕氏,而是蓝田县的知县,自己的父亲赵德庆。

    都说母凭子贵,但父也是一样。赵太炎一路提拔成了高官,连带着赵德庆也青云直上坐到了蓝田县的知县之位。

    一百多匹雄壮的战马载着威武的骑士在蓝田县城亮相,蓝田县的人们纷纷议论是哪位将军会如此跋扈。

    当从城门口传来是大宋如今最脍炙人口的少年传奇大帅赵太炎回京述职顺道来看自己的父亲后,蓝田县的百姓就有些兴奋,都想见一见这位天上的星君。

    特别是一些少男少女,少年们崇拜赵太炎所立下的功劳,少女更是觉得赵太炎才是如意郎君。

    当赵太炎进入县衙的时候,县衙的外围就聚齐了不少的人,等着赵太炎出来。

    几年不见,赵德庆已经是大腹便便。因为赵太炎并未让人通报,所以当赵德庆见到赵太炎的时候有些愕然。

    当赵太炎微微一笑,礼貌性的道:“父亲,一别经年,近来可好?”

    赵德庆确定了眼前就是有些陌生的少年就是赵太炎后,顿时有些激动也有些陌生,曾经的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大宋史上相当耀眼的存在。

    想起了赵太炎在边关所立的战功和赵太炎如今显赫的身份,赵德庆还稍微有些畏惧,“大郎,你不是泾原路经略使吗?怎么会来这里?”

    赵太炎笑道:“陛下召我回京述职,是以路过此地,来看看父亲!”

    县衙的属官们一听眼前的少年就是泾原路经略使,在诧异赵太炎果然年轻的过分时纷纷行礼问好。

    赵太炎一一回礼后,道:“家父任职蓝田多亏诸位相辅,赵某在这里谢过了。”

    众人连称不敢,这时赵德庆闻了闻心神道:“大郎,我们去后院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