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权贵们在大宋算是弱势群体,当年的王安石变法权贵们阻止神宗的办法也不过是太后等人的哭诉。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刚说出口时不过是一句虚言,但经过文官们年复一年的努力,皇权到底是被限制了一些。
而权贵就是士大夫们的打击对象,凡是有出头鸟必然争相夺之。这种出风头还能成名的事情,对士大夫来讲都是升官发财的机会。
开封府周边百姓的占地面积不及权贵们占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权贵们的私田经过一番清丈后彻底暴露了出来。
有道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权贵们对赵太炎已经是咬牙切齿,悄悄垂帘听政的朱太后全力支持赵太炎所进行的建炎改革。
本来应该向着太后靠拢的权贵们,悄悄的靠向了九皇子康王赵构的身边。
而开封府的清丈土地的结果让朝臣瞠目结舌,实打实的清丈土地取得了实打实的效果。
一个开封府查出了两万多顷的私田,一顷就是一百亩,那么两万多顷就是两百万亩田地。
其实能够清丈出这么多土地,也跟徽宗皇帝时期李彦杨戬弄的括田所有关系。
李彦杨戬大肆查处无主之地收为国有,逼的不少人直接将地投献给了权贵,以致勋贵们的私田暴涨。
开封府的试点改革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这让朝臣们相信改革一定会在全国进一步展开。
若说开封府割的是勋贵们的肉,那么到了地方就是割的满朝文武的肉。
读书种子们的家庭一般都是殷实人家,而能够考中进士的更多是诗书传家的官绅子弟。
官绅们在朝中握权之后,家中人就不由自主的开始土地兼并,毕竟在古代土地才是最为保值的财富。
朝臣们或许不会在意家中已经有了千亩还是万亩的田地,但当刀子落下之后,指望着这些土地维持优渥生活的家族就会挟持着朝臣与改革走向对立。
文臣是最怕地方生乱的人,秩序的崩坏对统治阶级来讲没有丝毫的好处。
清丈土地,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三项改革如同三座大山压在官绅的头上。
清丈土地朝臣们还可以勉强接受,反正自古以来清丈土地的行为也是很普遍。
不过摊丁入亩这种事就严重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毕竟谁有不想多交税。
若说摊丁入亩是钱财的事,那么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脸面的事。
多少年来官绅就保持着不当差不纳粮的特权,毕竟清高的读书人哪能干差役纳粮的活。
官绅一体纳粮是最令官绅们诟病的事情,在地方官员的蠢蠢欲动之下,朝官们也开始按耐不住,纷纷开始往中枢递奏折,想要朝廷取消官绅一体纳粮的想法。
在朝野沸沸扬扬的时候,赵太炎在朱太后的支持下支持了一场小朝议,一同来讨论土地和赋税改革该如何进行!
“开封府的清丈土地结果想必诸位已经看过了,依我看来,这结果触目惊心!
足足有两万多顷的土地深藏在少数人的手中,按照一亩地养活一个人,这两万多顷田地就可以养活百万之众!
诸位,百万之众呐!若是他们愿意,仅凭这开封府就可以供养百万人呐!
多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田地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因此奢侈无度,一掷千金,丝毫不想想大宋这些年的财政艰难。
这些年朝廷别说发放俸禄军饷,就是赈灾所需都凑不齐。为什么?因为这少数人宁愿自己的粮食发霉,也不愿意给百姓半点!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只要在全国完成清丈土地那么我们大宋的财政收入就可以增加一千万贯!
冗官冗兵冗费如同三座大山压着朝廷,朝廷寅吃卯粮,不断的收取苛捐杂税。
每个人都知道,这迟早有一天会官逼民反,会让朝廷无以为继。当朝廷发不出俸禄发不出粮饷的时候,那么大宋的江山就会为人所取代,或是直接被野蛮的金国占领!
现在有了这一千万贯,我们大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点诸位怎么看?”
没有人会反对清丈土地,赵太炎满意的笑道:“既然无人反对,那么下一步清丈土地就在大宋各州县展开吧!现在我们再来议一议摊丁入亩之策吧,对于摊丁入亩诸位可有异议?”
左谏议大夫冯?蚀耸敝室傻溃骸疤?Γ?逭赏恋厥怯τ兄?濉2还??∪肽抖韵缟鹗遣皇遣还?剑
乡绅们对大宋还是有相当的贡献,而且我们州县以下都需要乡绅来辅助官府进行征税等事宜。若是开罪了乡绅,那么很有可能生乱呀!”
范致虚不屑道:“若真有阴奉阳违甚至公然反抗者,那么不如直接将这样的土豪劣绅打倒,我们好重新分配田地呢!”
在太平书院执教期间,范致虚接触到了赵太炎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对政治中的民本思想有所接触。
都说君舟民水,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重视老百姓。每个王朝末年都是土地兼并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饭都吃不上怎么会不跟着有心人造反。
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神宗熙宁七年,全国垦田四百四十五万余顷,而当时共有各种官田四十四万七千余顷,仅占十分之一?
到王安石变法,因推行出卖官田政策,官田所占比例降到七十五分之一。
不过按照范致虚的想法,土地私有制固然使得民间繁荣。但若想大宋长治久安,土地国有制才是保险的政策。
否则大宋一共才五百万顷田地,若是权贵们一人得到几十万亩,那么大宋将重新成为一个个的小势力。
现在早就没有了实封的万户侯,但从大宋来讲,实际的万户侯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
有识之士都能明白大宋的结症,但没有人敢改变,除了赵太炎有此勇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