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客宋 > 第七百零五章再起波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言一经出来,就得到了天下士人的认可。

    士人们自开天辟地以来还没享受到这样崇高的地位,儒家自问世以来是多灾多难的。

    孔仲尼带着弟子在春秋里游荡,不停的向各国君主推销着自己的儒家学说。

    但在春秋乱世,那是真正的大自然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君主们表面上对仁对礼颇感兴趣,实际上并不以为然。

    秦以法家治天下,汉初崇信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时为了彻底的控制天下,实现大一统,是以选择了儒家来教化万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子弟从此矗立在朝堂之上。不过此时的儒家子弟还不足以左右朝堂,因为朝堂之上贵戚子弟远比儒家子弟有分量。

    特别是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专权,朝堂激烈的斗争让朝政败坏,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从此群雄逐鹿,大浪淘沙三国鼎立。曹操三次颁布求才令,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

    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

    魏文帝曹丕为了缓和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在吏部尚书的建议下实施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门阀政治一直陆陆续续的到了隋朝,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士,唐太宗制五经新义,之后,儒家子弟才重新正式出入朝堂。

    但是到了唐玄宗之后又形成了藩镇割据,武人称雄的时代,儒家子弟再次成了乱世之中的羔羊。

    经历了五代十国,北宋上承后周,灭南唐降西蜀征北汉,其后杯酒释兵权,开启了信儒门得永生的道路。

    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激励起了全民学儒风潮,仁宗时多少大臣直言敢谏,拉着仁宗的袖子,吐沫星子都是喷在仁宗脸上。

    仁宗的遭遇让其后的皇帝可能有些心悸,是以将异论相搅推上了玩弄朝堂的顶峰。

    异论相搅使皇帝们轻易取得了朝堂的控制权,但却引发了激烈的党争。

    党争带来的是非黑即白的内耗,这种内耗对大宋没有好处,甚至涣散了人心。

    但不管文臣们如何内耗,其对武将的态度是一致的。没有文臣想活在武将的刀枪之下,是以赵太炎提升武将地位的行径总能触动文臣们敏感的神经。

    赵太炎凭着自己崇高的威望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缓缓提升武人的地位,众人还不好轻易反对。

    但若是边将可以不通过文臣不通过朝廷而直接掀起战争,这就是一个无法忍受的开端,武人绝对没有私自动兵的权力!

    内阁中人对刘?的处理还不太满意,不过见到赵太炎有意维护,也不好深究,毕竟赵太炎换上了一位文臣统帅渤海军马。

    渤海战事渐起,禁军当整装待发。这几年中赵太炎命杨惟忠大力整顿了禁军,以前宋太祖收天下之兵拱卫汴京,留在地方的都是老弱病残。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宋边患不断。光是边军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所以汴京之中的禁军就进一步削减。

    如今汴京之中禁军的数量保持在十二万左右,没有了将门的牵制,杨惟忠对禁军的整编也是得心应手。

    禁军的诸多编制,除却上四军之外,其他的被砍掉了一个又一个。

    王德李世辅张俊王渊等将皆在禁军之中,经过枢密院的研究,朝廷决定再度以王德李世辅为将,率领两万禁军前去渤海增援。

    辽阳府下刘?的所作所为确实令边关诸将有些蠢蠢欲动,特别是远在天涯的曲端。

    在成为了宁夏路的经略使之后,曲端就指挥着麾下精锐将西夏的残余势力往西域赶。

    最终西夏太子李仁孝和残部进入了回鹘的领地,高昌回鹘与西夏向来交好,是以高昌回鹘决心庇护李仁孝。

    曲端带兵犁庭扫穴般的从西夏北部一线横推,吴?也在带着熙河路兵马一路推平了西夏甘肃军司,接着收复瓜州沙州,兵锋直指玉门关。

    此时的吴?身上也有了新的任命,那就是甘肃路经略安抚使。

    高昌回鹘所在就是西域之地,当年大唐在此设安西四镇,如今却早已失去了多年。

    在灭夏之功中,曲端的功劳在韩世忠之下,这让曲端颇为不服。

    作为一个熟读史书的人,曲端自然知道大唐的荣耀。汉唐多少将领因西域而出名,既然如此,那么西域也将是曲端的踏脚石。

    曲端本打算联合吴?共同向高昌回鹘施压,而且高昌回鹘如今臣服于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和大宋的关系一直很好,辽国公主耶律余里衍更是丞相的妻子。

    按照曲端的想法,只要拉出耶律大石,那么回鹘还不乖乖的将李仁孝奉上。

    不过回鹘明显还有些孤陋寡闻,毕竟中原自安史之乱后已经沉沦了数百年。

    数百年中,中原王朝没有踏足西域之地,回鹘早就忘了汉唐时中原的威严。

    而且耶律大石对李仁孝的态度也有些暧昧不明,如今的耶律大石完成了西征。

    耶律大石取得了大片的土地,但还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随着大宋的强大,耶律大石的担忧也在强大。

    就算是两国合力击败了金国,将金国重新赶回白山黑水,甚至是赶尽杀绝!

    但以宋之强大,焉知不会事后反脸,对辽国不会有所企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