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客宋 > 第七百三十三章亲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都没有想到赵太炎突然迸出了这么一句,曾曾当即劝阻道:“丞相代天子掌承阴阳,调理万机。身上可谓有千斤重担,岂能轻易离京?”

    赵太炎笑道:“我若领军北上,曾相当代我职。有内阁诸人辅助,大宋当可井井有条!”

    李纲脸色一变,这次战争是宋金两国的全面战争,在战争中全国绝大部分的兵力都会聚集在边疆之地。

    赵太炎以丞相之尊统兵,那么这几十万禁军尽操于赵太炎之手,到时候想怎么样还不是赵太炎说了算!

    想到这里李纲反对道:“万万不可,丞相最是讲究法度,如今为何偏要破坏法度?丞相有丞相之责,万不可轻易越矩,否则大宋何来万世之基?”

    赵太炎道:“如今燕山府路云中府路以及渤海国可谓是处处开花,我等深处汴京,不易及时的指挥调度。时间跨越太长,未免贻误战机。

    现在几处战场各自为战,正是需要一人坐镇指挥。几十万大军的指挥调度不是儿戏,朝中能当此则的可谓少之又少啊!”

    燕山府路经略安抚使是朝奉大夫李光,李光可谓是一个著名的刚正不阿。

    崇宁五年进士之后,知平江府常熟县时,宗宠臣朱?业母盖字斐逡惺坪岜??罟馇舭笃浼屹字巫铩

    任司封郎中时,指责士大夫阿谀奸佞成风,甚至援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的话,来堵塞言路;又认为怨嗟之气,聚结为妖气。王黼厌恶他,令吏部任他为桂州阳朔知县。

    李纲因为李光的直言敢谏而与之结交,后徽钦二帝交际之时,李光支持钦宗为帝,打击徽宗旧臣。

    如此人物,再加上渤海大将军张浚,云中府路经略副使王禀,可谓是非宰执不能服众。

    而宰执之中有领兵经验者少,首先如杨惟忠这样的武职是必须抛除在外的。

    李纲在面对金军时屡战屡败不合适,曾曾只去西夏镀过金,是以赵太炎问道:“朝中诸大臣谁有信心坐镇指挥,与金国展开一场生死之战?”

    这是一场举国之战,谁都没有信心一定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过李纲还是硬着头皮道:“若是丞相不嫌,下官愿往前方尽全力一战!”

    赵太炎呵呵一笑,道:“全力一战没有意义,就是以身殉国又有何益?宋金这一场战争,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大宋多年积累将毁于一旦!”

    李纲眉头轻皱道:“丞相就敢保证不败吗?”

    赵太炎微微一笑,道:“李枢相,我自西安州败西夏李察哥后,还未尝一败吧?”

    李纲跟随赵太炎多时,当然知道赵太炎的战绩如何惊人。其实李纲问出这句话时,就后悔了!

    赵太炎继续道:“此战对我大宋意义重大,实不容有失。只要此战获胜,那么金国从此便不足为惧。

    若是李枢相怀疑我有不臣之心,那么大可不必。因为我赵太炎若真想做皇帝,那么根本等不到今天。

    我愿意做一任宰执,首辅天下。但不愿意称孤道寡,乾纲独断。

    所以你们不要拿我的容忍当做放纵的资本,否则我真会做出不太好的事!”

    几年以来赵太炎几乎没朝谁红过脸,对谁都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谁都觉得赵太炎非常和蔼可亲,慢慢的也就忽略了赵太炎的藏在身体内的绝世锋芒。

    如今赵太炎将久藏的锋芒一露,不止是曾曾等人,就是常年统兵的杨惟忠韩世忠都是心中一寒。

    李纲也不例外,作为跟随赵太炎往西安州的最早一批士子,李纲见证了赵太炎神迹般的崛起,心中早就对赵太炎充满了敬畏。

    因为信念的不同,是以强把原本的敬畏埋藏在心底,现在突然爆发出来,就让赵太炎吓得噤若寒蝉。

    看到无人反对,赵太炎收回了凌厉的目光,重新微笑道:“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

    赵太炎将要亲征金国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大宋以及金辽等国,各国对赵太炎亲征的消息做了十二分的关注。

    其中最为关注这场战争的还是大宋中人,赵太炎已经在内阁明确表示不会染指地位,但仍然坚持实行圣天子垂拱而治。

    赵太炎执政如今已有八年,这场战争只要打起来最起码就是一年。

    等到这场战争尘埃落定,那么赵太炎就将卸下丞相之位。所以这场战争的最终赢家不是赵太炎,而是赵太炎的继任者。

    但是当赵太炎的威望可以左右整个大宋的时候,赵太炎的意志就是大宋的意志。

    赵太炎虽然不会竞争相位,但是可以影响相位。只要得到赵太炎的认可,那么大宋相位唾手可得。

    而且大宋的每个人都不曾怀疑赵太炎会遭遇失败,所有的人都对赵太炎充满了信心,认为赵太炎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样一来,谁都想跟着赵太炎分一杯羹。禁军之中都快要疯了,都疯狂的向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以及枢密院递交着请战书,在南方坐镇的张清王子武等人也按耐不住的想申请参加这场旷世之战。

    各国在大宋的密谍都惊呆了,实在没有想到大宋的求战之心竟然这么强烈,用众志成城形容此时的大宋再合适不过。

    武将们的沸腾直接点爆了文臣的热情,谁不想混点战功好升职,就是内阁中人也有此想法。

    杨惟忠韩世忠都表示自己想跟着赵太炎前去抗金,秦桧天天往赵府跑,是磨破了嘴皮子。

    就连宇文虚中都想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战场,好让自己没有遗憾。

    就连高家的十一郎都托到了吃斋念佛的高十娘那里,一心想要去战场。

    整个大宋没有沸腾的地方恐怕就属皇宫之中,皇帝赵谌狂躁不已,只是身子更加虚弱。

    频频使用大补之药,已经让赵谌的身体处于崩溃边缘。在得知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对战争的反应之后,拉着赵传忠喝了一夜的酒,不断向赵传忠诉说着自己的未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