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明朝小驸马 > 第四十一章 说好的锦衣卫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王家庄地大网已经拉开,就等着李横送上门了。

    只要将李家黑帮一除,溧阳李家就如同断去双臂,离灭亡不远了。

    王家大院内。

    王明对一边抬起头看太阳的刘伯温道:“中丞大人知道溧阳老百姓宁肯受李家残害压迫,也不敢逃出城去告御状的原因吗?”

    刘伯温苦笑道:“为了活命,没人不怕死。”

    王明点头道:“他们一方面是被李家欺压习惯,已经麻木不仁了。

    另一方面他们的亲人都在溧阳,而县令耳目众多,特别是李家黑帮,更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怕李家的残忍报复,只能忍气吞声。

    至正末年,洪武皇帝还没占领南京城时,曾经西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名叫西河村,就因为西河村村民拒绝给李家交税。

    李横就带着人,一把火烧了西河村,西河村三百多人,全部烧死,大人有兴趣可以去看下,现在那片地方,还是一片焦土。”

    古代的地方豪强,那怕是一个恶霸,都绝对比后世的恶霸村长厉害,后世有些村长为祸村民几十年,都安然无恙,在消息封闭的古代地方,这些王八蛋有多嚣张,可想而知。

    刘伯温回过头看着王明,对他道:“那王庄主有没有想过,八年前,洪武皇帝击败八万蒙古守军,蒙古守军撤退时,烧杀抢掠,但溧阳县却没有任何损失,王庄主想过这个问题吗?”

    “这……”

    王明浑身一愣,八年前,守卫金陵城的蒙古守军被朱元璋击败,直朝北方溃败,一路烧杀抢掠,整个金陵城都成为了一片火海。

    但这些蒙古败军,经过溧阳时,却遭到了当地县令李济领导的三万佃农强烈的抵抗。

    这些王八蛋元军,根本就没办法进不去溧阳城,只在城郊抢掠一番,然后逃之夭夭了。

    刘伯温摸着胡子,笑道:“要不是李氏世家带领地那些佃户,恐怕当年元朝军队溃败时,整个溧阳县的人民都要遭殃了,所受灾难将比现在更胜百倍。”

    王明道:“听说洪武皇帝登基后,还特别表扬了李济和他的李氏士族,县里的《地方志》中还记载了那一次官民自卫的光辉事迹。”

    刘伯温笑道:“王庄主看问题只看到了表面,却看不透内在,还是太年轻了。”

    王明笑道:“看来是要多磨练了。”

    他声音顿了顿,又道:“可是今非昔比,当年溧阳氏族是守护溧阳人民的一把利剑,现在却成了残害溧阳人民最大的罪寇祸首,必欲除之而后快。”

    刘伯温脸有点黑,这小子怎么不开窍,头里一根筋呢?

    刘伯温道:“你说李氏士族残害溧阳老百姓太甚,可是溧阳却是金陵城所有县里居民人数最多的一个县,每年上交朝廷的税赋也最多,为此,户部去年还给溧阳颁发了一个利税大县的称号呢。”

    朝廷也很现实,只要多交税,名誉这些虚地,随便赏。

    王明道:“此事一码归一码,不能说溧阳县给朝廷交税多,就可以对那些贪官污吏纵之任之了,那样对老百姓太不公平了。”

    刘伯温无奈地摇了摇头,年轻人还是太理想化了,娃是好娃,就是不懂地变通,这样的娃,一般都命不久。

    王明自然也听出了刘伯温话里的意思。

    王明笑道:“当年李济能聚集起三万佃农抵抗溃败的元军,现在也一定能聚集起三万佃农对抗朝廷。”

    刘伯温摸着胡子,点头道:“所以说这才是老夫最担心地事情,要不然一个小小的李济,老夫早命人拿下他了。”

    王明皱了皱眉,道:“县丞和主薄不是朝廷派下来地,他们怎么不如实向朝廷反应?”

    刘伯温苦笑道:“你知道大明现在危机有多严重吗?陛下从占领南京,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建立大明,只不过用了两年时间,你可以想下,历史上有那个汉人开国君主,得江山有陛下这般容易?”

    刘邦得江山用了四年,而且后面还发生了许多诸侯王叛乱,曹魏用了两代人,司马炎用了三代人,杨坚他爹还是大周八柱国之一,权势熏天,妥妥地诸侯之子,也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才统一全国。

    但洪武大帝朱元璋,乞丐出身,一没钱,二没家族势力,纯?潘恳桓觯??唇鲇眉改甑氖奔洌?驮谡庑┞沂黎尚壑行Φ搅俗詈蟆

    刘伯温眼睛继续看着太阳,沉声道:“开国的大战,不过就是和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其他一些微不足道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徐达,常遇春一路北上攻灭元朝,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为什么?因为陛下对他们许诺了,他们得到了好处,所以才放心投降朝廷了。”

    “士绅不纳粮,不服徭役。”王明无奈地叹气道。

    “那只是延续元朝时的一贯做法,就像现在西北的李思齐和张良弼两大家族,依然把持大量的田地和军队,他们不给朝廷交税,朝廷反而还要出钱犒劳他们,这可是埋在大明腹部两包最危险的火药了。”

    元朝时有九丐十儒的说法,出自于南宋遗民谢枋之的《谢叠山集》,先不说这是不是他的有意抹黑。

    元朝时,蒙元统治者残暴无道,不喜欢读书,但他们要治理国家,就必须依靠读书人,获得暴元功名的那些儒生,包括自己家人,就成了儒户,其实生活地非常爽,不交税,不服徭役,还可以乘机占有大量土地,成为一方豪强。

    而且王八蛋暴元规定儒户每年可以出一个会读书的去参加政府选拔官员的考试,叫做就学。

    操蛋一点,这他妈还是世袭地,这样一来,政府的官员就集中在可很少一部分人手中,其他的贫民,就算你读书再好,也没机会参加政府选拔官员的考试。

    因为你不是儒户。

    所以,元朝末年,元朝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这才是造成元末世家大族,军阀纷起乱相的根源。

    王明道:“大明现在的确内忧外患重重,北有蒙元残余势力虎视眈眈,南有倭寇横行无忌,西有云南段氏政权企图联合交趾,割据一方,东有辽东军阀纳哈出,大明危机四伏。

    但以我多年经验,攘外必先安内,劣绅恶霸不除,朝廷就收不来税,国内矛盾越来越严重,到时候恐怕……”

    刘伯温眼睛有点鄙视地看着王明,这小子看样子也不过十五六岁,竟然敢在自己面前提经验,真是可笑。

    刘伯温眼睛看向王明,笑道:“洪武皇帝乃是万年难遇的大帝,他心思缜密,奇志绝才,远非我等可比,小子,你不要恃才而傲了啊。”

    “呃……”王明有点汗颜,道:“我也很佩服洪武大帝。”

    王明叹了口气,道:“大明的监察系统好像有问题,锦衣卫呢?绣春刀呢?”

    “什么锦衣卫,秀春刀?”刘伯温有点纳闷。

    “就是毛骧,他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吗?监控群臣和百姓,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

    “放屁……”

    刘伯温狠狠地骂了王明一句,道:“那是拱卫司,专门负责皇帝和皇宫皇室安全,陛下曾经也想设立一个内似于汉朝绣花使者那样的特务机构,专门用以侦查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但刚提出来,就被群臣否决了,汉朝的绣花使者,大兴冤狱,罗织罪名,残害百姓,搞地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大明岂能重蹈汉朝覆辙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