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锦医 > 第238章 胡案始末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见胡惟庸气量狭窄、心计毒辣,对于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圣上也略有察觉,对他的擅权更是感到不满。

    洪武十二年九月,又有阻隔占城贡使一事发生,胡惟庸等人未及时引见占城贡使,又与礼部互相推卸责任,圣上一怒之下,将他们尽行囚禁,不难看出,此时胡惟庸已经受到圣上的严重猜忌。

    就在这年十二月,又查出汪广洋被赐死时,有个从死的妾陈氏,竟是获罪后妻女并皆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

    圣上得知后,更为震怒,说道:“没官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

    敕令法司要彻底追查此事,因此从胡惟庸以至六部堂属各官都难辞其咎、负有罪责,此时胡惟庸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

    在胡惟庸已明显失宠的情况下,大概是揣度到圣上的心理,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首先告胡惟庸谋反。

    与此同时,被谪为中书省属吏的御史中丞商?保?步曳⒘撕?┯沟男矶嘁?剑?绕涫浅D晖?┫喔??子竦竦氖虑椤

    圣上接到告变后,立即命廷臣进行审讯,随即就把胡惟庸处死了,告变人涂节,也因朝臣参劾说他本来准备参加谋反,因事不成才告变,连同胡惟庸和另一主犯,曾与汪广洋一同参劾李善长的御史大夫陈宁,同时被杀。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处死后,胡惟庸案远没有结束,对于胡惟庸的罪状一直都在搜集查证。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和他的儿子李佑,不仅是胡惟庸的至亲,还曾经伙同胡惟庸谋逆,胡惟庸虽已被诛,李存义也必须连坐,这可是祸从天降,并且为祸不轻,李家揣揣不安。

    但是圣上对此事并未严惩,还特别下诏,李存义与李佑都免于死罪,只是被贬到崇明岛闲住,可能是因为李善长为功臣元老,圣上念及旧情,因而特地从轻发落。

    按理李善长受到如此殊遇,应该上书谢恩,但是李善长对此事全然不予理会,这种态度令圣上感到非常不快。

    胡惟庸案的查证一直都在继续着,并且有了新的进展,洪武十九年,任锦衣卫指挥使不多时的韩流芳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他是奉胡惟庸的命令下海通倭的,胡惟庸谋反案有了进一步的证明。

    今年初,又捉拿到奸人封绩。

    封绩本是元朝的旧臣,后来归降于明,据说他经常往来于蒙、汉之间,曾经为胡惟庸给元嗣君送过信,胡惟庸在信中称臣,并请元嗣君出兵为外应,其实早在三年前,大将军蓝玉出塞时,就捕获过封绩,但是由于李善长施加影响,并未上奏,就把封绩给放了。

    直到这次,由于封绩再次被捕入狱,李善长终于也被牵连进来了。恰在此时,李善长为了娱老,大兴土木,因缺少工人,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三百名,以供营建。

    以营卒为工役,这种事情本是常事,但汤和胆小怕事,又不敢得罪李善长,因而表面应允,暗中却向圣上报告,这无疑是说李善长私自集结兵力。

    凑巧,京中吏民为党狱诛累,坐罪徙边,约有数百人,中间有一个叫丁斌的,为李善长私亲,李善长便替他求免。

    由于圣上对李善长的猜忌之心日重,他不但没有答应李善长的请求,反而命令将丁斌拿获,经审讯得知,丁斌偏巧曾经供事胡惟庸家,于是供出不少李、胡两家的往来之事。

    这样,便认定了李存义、李佑父子伙同谋叛的罪状,立即将他们从崇明岛拘捕进京,重新审理定罪。

    接着,圣上便颁布严敕说,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于是,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其妻、女、弟、侄等一门七十馀人被杀,只有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及两个儿子,因为临安公主的缘故,得以免死,流徙江浦。

    然而胡惟庸的独断专行,实在是怒及人心。

    与此同时,圣上又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

    断断续续的记忆和元峭说的这些重叠在一起,许淮想起自己曾看过的吴晗先生所著的《胡惟庸党案考》,通倭通虏都是“莫须有”的罪名。

    胡惟庸事件正像一个传说中的故事,时间越长,故事的范围便越扩大,到后来胡惟庸东通日本高丽,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无不与胡惟庸叛逆案发生关系。

    圣上在杀胡惟庸若干年后又给他加上这些谋逆罪名,是想借胡案兴起大狱来诛杀文武功臣,以防功臣们日后威胁朱姓子孙,凭心而论,胡惟庸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是所谓的“胡党”却未免牵强附会。

    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圣上整肃功臣的借口,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望、行为跋扈的大臣,都被加上“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开国功臣李善长也最终被牵连进此案。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圣上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

    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过几天就死了。

    李善长是受祸最惨的,不仅本人被赐死,还被族诛,他死后一年,郎中王国用为其鸣冤,由御史解缙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疏中论道: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又何必为胡惟庸谋事,况且他已经年迈,根本没有精力再折腾,何苦如此!当时正值胡党株连,气氛异常恐怖,很多人担心会招来祸事。但圣上看了以后,未作任何批示,可见他也默认是枉杀。

    所谓的胡谓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