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对柳叶儿说,若是今天将这个乞丐赶了出去,也许明天,陈州城里就会流传,君庭会将冬至发饺耳,救济冬日里没东西吃的乞丐穷人不过是作秀,不然也不会有乞丐真的进了君庭会却被赶出来的事情。
柳叶儿看着李长贵将这乞丐送出去,心里纵然是觉得不妥,可许淮也说了,眼下君庭会并不具备去应对舆论的力量。
送走了乞丐之后倒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君庭会一如既往的营着业,生意不如初时那样的火爆,更多的是趋向于稳步前进的状态,对此许淮是乐于见到的,稳定才能持久。
君庭会无甚大事,香语手底下的香馥春也在有条不紊的筹建。
照许淮的意思,去找牙婆买了两个,又招揽了两个,都是可着机灵劲儿的,许淮亲自培训,然后又带着他们一起来布置香馥春,定下了香馥春开业的日子,也算是做成了一件大事。
香馥春的铺子离元峭的无上清凉茶楼倒是不远,忙完了之后正好得了半天的闲时,许淮便与香语娣鸪一起往了无上清凉茶馆。
倒是难得碰见元峭老头不在,幸得和香语娣鸪一起来了便也未觉得没意思。
今日里是元大竹做主上的茶,给许淮送来了云南的普洱茶。
元大竹下手倒是比元峭重,虽是清泡,投茶量太足,导致三才杯不大,泡发的茶叶占了半杯。
娣鸪喝了一口便觉又苦又涩,将茶推开不肯再喝,许淮便让茶馆里的伙计给娣鸪送来了果茶。
说起这果茶,也都是许淮的手笔,不过倒是能迎合娣鸪这样的小姑娘的喜欢。
香语见着娣鸪,虽然对她疼爱有加,可看着她心智渐渐成熟,长成大姑娘,性子却还是这般,生怕她以后只怕是养不成闺秀,便道:“哪有大户人家小姐的样子,这茶中苦涩自有其滋味,怎的就入不了你的口?”
娣鸪嘟着嘴去喝自己的果茶并不理香语,香语也没好气的偏过头去。
许淮确觉得有趣,对娣鸪说道:“这普洱茶,虽说苦涩,也却如你姊姊说的那般,有个中滋味呢!”
娣鸪嘟囔着说道:“可我觉着就是苦涩,又不能自欺欺人。”
许淮道:“你知道这茶为何苦涩吗?”
娣鸪有些不服气:“莫不是这茶非得苦涩不成?你看这果茶,就甜甜酸酸很是适口呢!”
许淮道:“这普洱茶原是一个饼子,一个饼子七两七钱,然后七个饼子为一桶。”
娣鸪道:“这和他苦不苦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看着娣鸪好奇的望着自己,许淮便也觉得这个关子卖到这里可以了,啜了一口杯中茶,缓缓开口。
“据传,在云南一个叫做宽洪村困卢山的地方,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茶为生。那卢家有七子一女,长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诺、四子阿瓦、五子爱尼、六子拉祜、七子无量、第八个生了个女儿,取名哈尼。
俗话说“儿多父母苦”,夫妇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穷人命贱,虽没吃没穿,但儿子们个个身体壮实,小女哈尼也长得如花似玉。
看着孩子们个个乖巧,夫妇俩十分高兴,但毕竟家境贫困,山林田地甚少,收入甚微,养家糊口都十分困难,眼看七子一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怎么办呢?那卢家双老脸上的笑容再也看不见了!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共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长子哀牢说:我们去捕鱼,但河流被有钱人家所霸占;次子布朗说:去狩猎,但其父一心向善不愿杀生。三子四子说去帮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愿。
因为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七个儿子继承祖业。
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
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儿子们个个种茶制茶,以茶业为生。
但家庭贫困,无力购买土地山林,无法实现老人的这一愿望。
卢老汉忧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身体日渐虚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间水米不进,昏迷不醒,气若游丝,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都无济于事。
第四十九天,七子无量到离家很远的原始丛林中给父亲采药,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很大的茶树,心想父亲一生爱茶,何不采点回去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一点心愿呢?
于是无量采了些大茶树上的鲜叶,回家后煎出茶汁,掰开父亲的嘴灌了几滴。
半个时辰后,卢老汉居然一声叹息,悠悠转醒……醒来后,七子无量将事情原委讲给父亲听了,卢老汉顿时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两碗野茶喝下去。每二天居然容光焕发,下床干活了。
受到七子无量采野茶的启发,卢老汉心想,我们现在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么好的野茶何不叫儿子们分头去采摘回来,既能卖得好价钱,又解决了无钱购置山林土地之急呢!
于是每天叫七个儿子都分头到深山采茶。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他们顺着澜沧江流域越走越远。
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家种植,种茶为生。
随着日月推移,七兄弟在各自的地域生息繁衍,子孙后代都种茶,并带动当地山民种茶,这便形成了长子哀牢山,次子布朗山,三子基诺山,四子阿佤山,五子爱尼山,六子拉祜山,七子无量山的产茶区域。
卢老汉夫妇及女儿哈尼留守困卢山,仍以种茶为业,老人将爱女哈尼采制的茶称为“女儿茶”,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这便也是七子拜寿的由来。
他们深知父母爱茶如命,都将自己采制的最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装好带回普洱。
由于路途遥远,只有骑马,茶叶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东西又多,相互挤压,到了普洱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
由于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
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
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商人纷纷仿效。”
娣鸪听得入神:“难怪这茶味道如此多,想必是儿子思念家中父母,卢家双老牵挂儿子才有的?”
许淮笑而不语,只道:“‘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啊!”
许淮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从备受传来。
“啧啧,这不是许淮许大才子吗?”
几人回头去看,只见郭胜文和王高格、徐鹤轩等人,面带戏谑朝这边走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