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典籍华夏:直播古今 > 第36章 公子扶苏……为天下人而死,为陛下而死,为仁义而死

第36章 公子扶苏……为天下人而死,为陛下而死,为仁义而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无数人都是错愕的望着宁安,他们愣住了,那些人都是被震撼到了。

    在这一刻,宁安,犹若天神,竟将周围的寒雨惊的退却三里,不敢冒犯。

    陛下,不知为何给大公子取名为扶苏?

    在这片燃起过战火的土地上,依稀还能看到车辙和马蹄疾驰残留的痕迹。

    宁安就静静的矗立在那里,面色肃穆,望着始皇帝。

    苏儿母亲喜爱《山有扶苏》此歌,“扶苏“亦是树木枝叶茂盛。

    嬴政的眼中浮现起几缕温柔来,似是回忆起了极为美好的事情一般。

    那年,他还是少年,一切的一切,都刚开始,又像是都结束了一般

    扶苏无他,便是寄予厚望的意思。

    那年,陛下送公子扶苏到边疆历练,几年的塞外征战公子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公子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宁安的声音再次响起,众人的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幅画面。

    公子扶苏掌六辔在手于战场之上,骁勇无敌,那一身仁义之气极为显著,亮眼。

    身披铠甲的公子,亦是没有丝毫违和,那股儒家气质增添其中,更是透露出丝丝君子之风,令人沉迷其中。

    公子文武双全,德才具备,杀外敌,斩豺狼,未见懦弱,尽显谋略,何来愚昧之说?

    正当众人沉浸之时,宁安的声音犹若当头棒喝,震醒了众人。

    嬴政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惘然和悲恸,咬紧了嘴唇不让自己出声,然,殷红的鲜血顺着嘴唇流落,白色的牙齿上,已然沾满血迹。

    是呀,这是他的扶苏呀。

    是他和郑妃之嫡长子,是大秦之栋梁,大秦之希望。

    他治国靠法,为的是整合六国,避免祸患。

    可他深知开国和治国非一类事,扶苏,未曾让他失望过,亦是未曾让这大秦失望。

    文武兼备,仁义爱民,才高八斗,这等国君,纵是扒开春秋战国之历史,也未曾有几位吧?

    扶苏,是他秦始皇嬴政最为依靠之人。

    亦是这大秦王朝,明日之朝阳!

    是了,扶苏这孩子,若是管理国家,或许会仁慈,但,绝不会葬送秦朝。

    然,如今,一切都成为了泡影光沫,化为了虚无。

    他这个毕生宠溺于内心,严厉于外表的儿子,甚至高于他之生命的扶苏,没了

    嬴政想哭,想大哭一场。

    可,帝王的尊严压制着他,绝不能将眼泪从眼睑中流落,他将悲痛掩藏,硬生生的将眼泪逼了回去,倾听宁安所阐述扶苏之功。

    易水之风吹来悲欢之歌,犹若浪卷风潮,宁安驻足而立,拱手于礼。

    他,从未这般严肃,亦是从未这般敬重。

    公子扶苏是为仁义而死,是为陛下而死,绝非后世之人所言的愚昧,懦弱之辈!

    嬴政的眼中闪过了一层层荡漾的浪花,折射的月光犹若星河一般闪耀在他的眼眸,一丝迷离恍若孤舟的小船,逐渐明亮。

    扶苏学孔夫子之仁义,重孝道,做君子。父有命,不可违。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毕生遵守的承诺。

    若是公子扶苏未曾自杀,而是揭竿而起,便是谋逆之罪,不孝之罪。陛下此生也将背负起教导不利之罪,谋逆之子罪于身!

    公子,又怎敢,怎能,怎可谋反?!

    他不愿意面对那个心里最为敬重,最为爱的父皇,哪怕,只是名义上

    当宁安这番话讲出,犹若击鼓擂战,振奋人心,竟,让人的心中有了一丝暖意与敬佩。

    公子亦是知晓,若是不接诏书,不论真假,便是要与那背后之人论战,届时,生灵涂炭,九州焉能存民几何?!

    天下本就动荡,民众早已穷困潦倒,难以生存,以公子之仁义,怎愿,怎能,怎可再让他们陷入火坑?

    公子,为陛下名节而死,为天下百姓而死,焉能说他是胆小,懦弱,愚昧之辈?!!!

    如此不公,我不服!!!宁安,今日便为公子扶苏鸣冤,叫屈!!!

    宁安悲切万分,神色恸容,语气里满是哽咽,满是委屈,为的是那扶苏公子。

    然,宁安言语如珠玉落盘,未终。

    若是公子愚昧,诏书言蒙恬一同赴死,公子为何不坚定的执行命令,先斩不愿自杀之蒙恬,后而自杀?

    公子不过仁义罢了,不愿牵连他人,其实,他心中又何曾不知晓真相?以公子之聪慧,岂能不知诏书言语真假?

    公子不过是将所有过错归咎于自己,以性命为赌注,换天下几分安宁,换始皇帝之英明,换百姓之安居乐业。

    公子所求,仅此而已

    刹那间,嬴政最后的一丝倔强,伴随着这声仅此而已,破防了。

    他,潸然泪下,再也不是混合着雨水分不清楚的泪水,而是,一滴滴如玉珠一般的帝王之泪。

    嬴政再次踉跄跌倒,双手撑着地面。

    公子若为帝王,必将千古一帝,不逊色于陛下。陛下乃征战天下之功,公子乃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之仁政。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公子,当得仁义之君。虽未曾登基,但于宁安心中,早已经是大秦万世之明君,天下之圣人!

    愿公子来生,安康,生于我后世之华夏,见我后世之国安,安前生之夙愿。

    自此,人间再无公子扶苏。

    当这句话说完,宁安的眼泪顺着脸颊流落了下来,湿了衣衫,红了双眼。

    (注:扶苏母亲郑国人是流传的一种说法,根据秦谜推测亦有可能是楚国人,史记未曾记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