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知道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想得多,赚钱,车房都是大问题。都市的生活让你们迷乱了眼,可你们也要记得,医生是要有职业道德的。不能为了发财而去救人,你只有沉淀下来,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李可口苦婆心的劝导着,不怪他如此,实在是他所行之法过于骇人。哪怕已经有了无数成功的病例,但依旧鲜有人愿意这么去冒险用药。
一旦出错,不仅犯法,更重要的是还会被家属埋怨。
这些年来,医闹的事件屡禁不止,也逐渐让医生的胆子小了起来。
但凡是能保守治疗的,绝对不冒险去做,哪怕是冒险,也要和家属三令五申,并且强调签字的后果。哪怕是极小的手术,也是要反复数遍才行。
随即,李可叹了一口气,略显无奈和惋惜的说道:世人都说我以治疗急重症,挽救心衰患者闻名于天下。可殊不知,那一次次的救治中,都是充满了让人心痛的故事。
李可先生大约治疗过六千多例心脏疾病患者,至少有一千例以上的患者都是被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了治疗。
对于这一点,宁安记得极为清楚。
现代年轻人生活习惯和盲目饮食都有严重的错误,如今十几岁的孩子都竟然也有心脏病,实属令人心痛。宁安,你记得,医者最大的作用不是救治,而是预防。如若能将疾病扼杀,病人便无需承受病魔吞噬之痛苦,亦是无死亡之风险。
李可先生极为严肃,没人能想到,这个用药骇人的神医竟会有如此之见解。
历史研究院内。
那些老人都是大放悲声,如泣如诉一般颤颤巍巍,断断续续的将话说了出来。
是了,是了,李老治疗的病人基本上都成功了,恢复了健康,那时候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中医,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李老,所以,中医被仰望了。
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无一二。治病用药是治果,养生防病是治因,治病者事倍功半,防病者才能长治久安。先生音容至今历历在目,先生教诲至今不敢忘却。
扶阳大道,依旧记得先生教我们风心病,肺心病的言论,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辨证准确,方可用药,错之一厘,生死之瞬。先生,这些,我都没忘
真寒证,假热证,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上工取气,救其萌芽。
诸多老人都是大声的朗诵着藏于他们记忆深处的回忆,那是曾经李老的谆谆教导,纵然年纪相差无几,可是依旧阻挡不住他们对其的敬佩之情。
哪怕是流派不同,用药手段不同,亦是要称赞一句,李可乃天纵奇才也。
空荡的办公室内,诸多老人在哭泣着,回忆着,朗诵着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李可先生还年轻,他们也都是充满了朝气的日子,极好极好的日子。
咳咳咳。
屏幕之中,李可先生忽然咳嗽了起来,却只是片刻,便止住了。
无妨,不必紧张,年纪大了,熬夜难以承受。李可先生笑呵呵的看着宁安,试图让他放松一些,不要那么紧张。
然而,这话却让宁安眼中含泪,望着李可,久久无言。
亥子丑三个时辰是中医认为的最佳睡眠时间,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
中医和西医不同,西医之中认为睡眠时间充足,不论夜晚白天,都对身体无害。
可中医认为,人应该追随天地阴阳,白起夜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能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李可先生是崇尚这些的,可他却在熬夜。
看着宁安依旧是一副悲痛的模样,李可哈哈大笑起来:别想那么多,生死有命,我对于死亡倒是看淡了许多。只是可惜,咱们老祖宗那么多流传的好东西,都没有被人用。我已经快要入土了,只希望这些重新发现的东西不要失传了。
最后一句话,充满了遗憾和惋惜。
其实李可先生清楚,如若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恐怕,再无人敢用此药方行救世人。
这也是为何他晚年到处奔波,只渴求有人继承衣钵,传华夏中医之传承,扬华夏中医之文明。
奈何,世间只有一个李可。
伴随着那句声音的传去,画面渐渐溃散了,一切就到了这里,宁安朝着那消散的画面行礼。
便是连张仲景三人都是一同朝着那消散的李可先生行礼,万千观众亦是如此。
李可先生的最后一句,哭了,我快入土了,只求不要失传,这是何等的悲哀和心痛才会说出来的话?那时候的李可先生,该是怎样的心酸?
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没人敢用,明明可以救治无数患者,却无人愿意承担风险。这不仅仅是医术的失传,更是祖宗仁义的丢失。丢掉的是技术,失去的是文明。
古代不论救治好坏,都是要感谢大夫的全力之恩,除了宫廷之外,给普通百姓救治哪怕是把人治死了,都会收到一声多谢先生。可现在呢?人心不古,如何重现中医盛况?
李可先生就像是上天派来拯救中医的一般,将断绝的传承重新捡了起来。可惜,如星星一般闪耀的先生,终究是没有星火燎原,只留下了一幅绝美的星空之画,再无人可以模仿。
讲真的,如果我真的病重,我希望能有李可先生这样的医生来救治我。反正都没希望了,被西医放弃了,为何不尝试一把?赌赢了,便重获新生,多一天都是赚的,赌输了,还有更坏的后果吗?
本就没命,何来更坏的后果?许多观众都是明白这个道理,可偏偏就是有一部分人永远扮演着愚昧的角色。
过去并非没有这样的人物,只是科技不发达,传播只是小范围而已,更是有义愤填膺的江湖人士行侠仗义。今日,一家医院出事,明日全国便知。
诸多事情累积,人心,也就冷了。
画面之中,张仲景充满了惋惜和心痛,那是他跨越了千年的知己。
后世如若人人如此英杰,中医何愁不兴?
张仲景给了极高的评价,得医圣此言,若是李可先生泉下有知,定然也会含笑九泉了。
多谢先生赐言,代替家师承下先生之言。宁安满怀激动而行礼,咬紧了嘴唇,这一言李可先生受的起。
张仲景点了点头,随后又连忙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后世之瘟疫如何?是否还会死伤无数?
于这乱世之中,张仲景最大的心愿便是治疗瘟疫。可每每爆发一处,便是死伤千人,万人。
如若难以控制,那便屠村。
手段温和的人会封村,禁止出入。手段残忍的便直接虐杀,当场焚烧。
于百姓而言,瘟疫仅仅只是一个开头,更恐怖的还在后面。
宁安听到之后,心中微微颤动,他仿佛又看到了过往的画面。
那一次次瘟疫,带走了诸多遇难者,破碎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但,庆幸生于华夏。
如若换到他国,怕是早已经死透了。
宁安忽然骄傲了起来,他开口回答道:后世虽然也有疫情,但我华夏中医亦是人杰辈出。虽然多次爆发,但却未曾有过东汉之乱象。绝无死伤过万之惨状,百姓皆能得到救治,未曾被国家放弃。
后世和现在相比,若说最大的区别,那便是如今之朝廷,诸侯不将人命当成天,后世之国家将民众视为比苍天还大的存在,全力救治,绝不放弃。
张仲景听到这番言论,瞬间热血沸腾起来,或许这些话对于普通人没什么感觉,但对于医者来说,那简直就是梦想中的世界。
能够在那样的世界中当医生,治病救人,想来,幸福的很。
可有病例?张仲景犹若一个好奇宝宝,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却急躁的和老顽童一般。
但凡涉及到病例,中医就没一个淡定的。能够观摩,能够学习,能够进步,能够领悟,那将是一生最大的追求和乐趣。
犹若小说中修仙突破境界一般,亦是如此。
有,现代便有这样一位医者,生于医药世家,家境清贫,苦读医书,不过十八岁便闻名乡里,且改名,意为辅助贫弱、周济病人。
他专心行医,不屑和玩弄权术名利之辈为伍,让无钱病患挂账于他名下,多次为患者免费救治。
他更是自律严谨,绝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曾有过一次偶然的失误,他便停诊三年,闭门读书,反思自己。
更重要的是,周先生曾经评价过这位医生,称其高明,,懂得辩证,实为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