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告诉朕,朕之皇兄是否还活着?
望着李世民殷切的模样,魏征亦是满怀激动,死死地攥着拳头,紧张的盯着宁安。
宁安遗憾的摇了摇头,虽然很想给李世民一个答案,但后世的确没有答案。
很抱歉,陛下,后世未曾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李世民颓然的坐在凳子上,闭上了双目,久久难以平静自己的心情。
魏征在这个时候忽然开口询问:敢问宁君,突厥之事可曾解决?
宁安听到这个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看着李世民。
陛下最终还是签订了渭水盟约。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又是在意料之中,没有吭声。
此事,他心中早有计较,如今宁安说了出来,也是不突兀。
若是如此,后世如何评判?李世民的眼中充满了星星和渴望。
有人说李世民是荒唐之君王,毫无建树。所有的功绩都是夺来的,修改史书而来的,天可汗都是买来的。
所谓的贞观之治,不过是吹嘘而得,算不了什么。
可若是如此,那初唐定然是难以瞩目,天下苍生皆是苦在其中。
但,宁安却认为这些都是不实之言。
是,对于陛下的渭水盟约,后世之人所言甚多,多数而言是陛下花钱养了一群爹。
当宁安这话说完,魏征倒吸了一口凉气,嘴皮子抽搐了一下,他心中默默地让自己平静下来。
太刺激了,这人真敢呀。
这是在刀尖上跳舞,时不时的还浪一下。
反正魏征觉得自己是做不出来这种事的,太作死了。
李世民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摇了摇头。
是了,后世有如此评价,朕也是能够想到。毕竟,二十万大军前来一路上都是掠夺百姓,欺辱大唐子民。如今,天下初定,万民皆是难以饱食,朕却将万千民众心血赠予突厥。
朕,思索万千,终究还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以李世民这般极为重视名声的人,如何能不仔细思索此事的利弊呢?
可以说,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他看得更深刻了,但他,依旧选择了签订盟约。
哪怕背负了可能留下千古骂名的行为,依旧去了。
所以,此事一直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他愤恨,恼火,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你可以侮辱他,欺负他,骂他,甚至打他。但,你不能毁他的名声。
这个时候,直播间里原先那些黑李世民的人纷纷跳了出来。
看吧,我就说他是个垃圾,你们还不承认。他凭啥当千古一帝,有些人还说千古明君,狗屁,数数他究竟有什么功绩?要不是他爹,他哥,他能打江山?
就是,他自己都承认渭水盟约了,还跳啥跳,这人洗不白了,他就是垃圾。
他还知道天下初定?江山不稳,就冲你这性格,你爹也不能把皇位给你。要不是你个二五仔脑袋后面有反骨,你当个锤子的皇帝。
唐朝付出了那么多,换回了啥?真是搞笑,就这样的软骨头皇帝,也配洗白?
就在这些人跳的时候,一个叫青莲居士的账号站了出来,评论被顶了上去。
首先,当初突厥已经打到了泾阳,距离长安不足四十里,什么概念,一个突袭,长安就没了。
其次,那时候刚刚玄武门之变,各方面政权交接还未完善,李世民未曾完全掌握帝国,号令不能实施下去。太子余党皆是势力不小,其中还有世族的存在。
那些人巴不得李世民倒霉,你觉得会帮李世民抵御外地吗?更何况,当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跟二十万打?最后,国破家亡?长安尽毁?
说实话,以当时突厥人的尿性,屠城都是轻的。你站在客观的方面去批判当时,请问,换了你是李世民,那时候无穷压力和困难摆在你面前。手下不听话,敌军兵力多,长安民心也不稳。
这样的条件下,你会做什么?估计是弃掉都城跑吧?被吹到天上的唐玄宗就干过这事。谁不怕死?更何况是拥有至高权力的帝王。
本来是一个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故事,虽然付出诸多,但避免了屠城惨剧,莫非李世民死了,天下大乱,各自为政,突厥占领中原,再次喊一句两脚羊就舒服了?
当这话说完,无数人都是疯狂点赞。
太爽了,没错,如果当时李世民选择打,后果是什么?历史不是没发生过这事,夜郎自大被灭国,自以为牛逼到最后被现实打脸的皇帝太多了。
一个是背负骂名,苦一苦今朝之民众。
一个是极有可能惨胜,生灵涂炭,亦是有可能打败,中原乱起,李世民该如何抉择?
在骨气名声和中原未来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宁安觉得只凭这点,李世民有何当不得明君?
陛下无须忧虑,后世争论实属正常,对于陛下后面使用了反间计,使得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后于贞观四年出兵东突厥,灭其存在的行为,亦是有许多赞同之声。
听到这话的李世民瞬间就激动了起来,抓住了宁安的手,神色激动的看着他。
当真如此?朕当真是灭了突厥?
是的。
宁安轻轻地点了点头,看着面前犹若孩子一般的李世民,心中万分感慨,极为心疼。
李世民听到肯定的答案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随后哄堂大笑起来,笑声犹若要冲入云霄,震破苍穹。
突厥,灭于他手,此仇得报,朕心甚慰。
此事是李世民心中的一个结,自从他下了决心之后就一直心心念念着,如若不报此仇,李世民此生难安,死不瞑目。
然而现在听到只是用了三年的时间,便报仇,心中极为畅快。
魏征沉默了,神色复杂的望着面前的帝王,心中有无尽的感慨。
都说李世民是武皇帝,可如若真是这般,他岂能三年就积蓄力量,灭掉突厥?
三年,平定内乱,削弱世族,兵源充足,能做到此等地步,贞观之治还算不得盛世之迹象吗?
后世康熙曾评价李世民,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颉⑻铺?谥??阅哨桑??忌舷拢?缂胰烁缸樱?橐赇でⅲ?誓艹律票招埃?骶∷?常?怯谥林巍
李世民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又紧张如孩童的盯着宁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