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咱朱家子孙啥时候和你这么孬蛋过?遇到事情就知道跪下地上求原谅?要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怂货,老子怎么会有你这么个后代。
朱元璋满脸的嫌弃,眼神之中有掩饰不住的失落。
朱家的子孙都是被富贵冲久了,想当年,他几次都差点挂了,到最后不都是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吗?
打陈友谅的时候,多少人都不看好他,到最后不还是成功了吗?
看看你旁边的太监,都比你强。你个有卵子的,竟然还没一个没卵子的有胆气,你跟咱说你错了有什么用?咱原谅你,天下百姓原谅你吗?敌人会退出城池吗?
听到朱元璋的话,崇祯的面色羞红,低下了头,不敢吭声。
其实,他也努力过,只是,未曾成功罢了。
就在这个时候,宁安在旁边开口了。
陛下,这事也怪不得信王殿下。
在朱元璋的面前,宁安用了信王二字,想来崇祯也能理解。
果然,当崇祯听到之后,脸上缓和了许多,看向宁安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没有继续开口,只是默默的转头看着烈火燃烧的都城。
宁安在旁边继续开口,崇祯虽然为亡国之君,但却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亡国之君。
信王,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
登基之后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少有欲望。
史书记载信王殿下二十多岁发白,眼长鱼尾纹,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便是连太祖也只是如此了吧?
当宁安的这话说完,朱元璋的脸色终于多了几分心疼,不管如何,这终究是他的子孙后代。
看着面前这个发白脸苍的青年皇帝,面容几乎都快和自己一般苍老了,朱元璋的心软了下来。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于自家人极为宽恕和疼爱,但凡是朱家血脉,他都会极为仁慈。
崇祯的脸上多出了几分喜悦和慰藉。他最怕的就是这些年来无人知晓他心中苦闷,每天用超长时间的工作,就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惶恐。
他害怕到地下之后被祖宗辱骂,但如今太祖在这里,有原谅他的意思。崇祯也就不怕了,只要太祖点头,其余的皇帝都不会说什么的。
宁安看了看朱元璋,往前走了几步,继续开口道。
信王殿下曾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辅臣的批评,信王殿下连忙自我检讨,抱病呀要上朝。
崇祯元年起,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
当听到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崇祯一共登基了十七年,基本上年年天下大旱,还伴随蝗灾。
如果是一年,两年可以撑得下去,毕竟有粮仓储存。
但是像这种十几年都被波及了的,哪怕是陈粮都不够吃的。民众饿死,活不下去自然就会造反。
朱元璋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他那个时候造反纯粹是因为压迫的太狠了,所以才要反抗。
但崇祯这个是真的亏,他灾难体质。
这还不算完,崇祯十四年,静海抵临清,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江推来数千里,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
崇祯十四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室九空。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崇祯十七年,京师瘟疫,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朱元璋这次低下了头,沉默了。
他在思考,如果自己换到了这样的位置上能不能做得更好。
便是连京城都难以止住瘟疫,死亡人口竟占据四成,什么概念?
百万人口,就有四十万死于瘟疫。灭绝半城之多,这还是京城,防护和医疗都属于全国顶尖的地方。
这要是换了其他的地方,会是怎么样?十室九空,不得不说他这个子孙真的是倒霉透顶,什么事情都让他遇到了。
更为重要的是,信王殿下在位期间,流寇作乱不断,北方皇太极更是虎视眈眈,不断骚扰。为了辽饷,信王殿下竭尽全力,榨干了所有支持,却还是得不到回应。
都说陛下加饷严重,分派太监去管理。可谁知,陛下收的辽饷才多少?绝对在民众承受范围之内,只是那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用陛下之名横征暴敛,百姓们才不堪忍受的。
宁安叹了一口气,崇祯遭人诟病的原因无非就三条,一个是没有政治才华,一个是没有识人之明,一个是犹豫多疑。
可这些并非全然都是他的原因,文臣内斗,武官多是贪污。
就是那辽饷真正发到士兵手里的,才有多少?
这样的一群人,崇祯能用谁?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他灭杀魏忠贤时,时时警惕,从不吃深宫的食物,只吃自己藏着的麦饼。
对方送的女人都是暗藏玄机,身怀春药。
整日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能不多疑?能不犹豫?
他多疑对方是否忠心,犹豫害怕斩杀错了忠臣。
他这些性格都是被逼出来的,唯一算是能坐实的是没有政治才华。
但这皇位不是他想要,当一个王爷享受封地不爽吗?
他只是,想拯救这个大明罢了。这天下,若是他不站出来,还有谁站出来呢?
那时候,谁敢反抗魏忠贤?谁又能反抗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