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为什么要培养朱标?为什么倾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马上皇帝。他要他的儿孙是一个文武才能兼备的皇帝,不用再和他一样被骂做泥腿子。
没文化的大老粗,可惜,这一切都破灭了。
从历史的记载和朱棣批阅的奏折来看,他比起他爹的才华还要差远了。单单从文化角度这方面来讲,以及文学素养,朱棣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老粗。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干出来诛杀方孝孺十族的事情来。
但凡朱元璋给他好好培训,找几个老师给他上上课。让他文化素养提升提升,他也干不出来这种事。
也正是因为方孝孺的教训,才让朱棣改过。他后面为什么倾心于老大?而不是汉王。
原就是因为汉王像他,但是老大不是,还有皇孙。
以及后面的于谦,那么冒犯他都没有杀掉。
因为吃过亏,所以他知道这天下光有兵马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读书人来治理,也唯有读书人,才能让大明延绵不断。
“爹,您把这大明江山交给俺。俺一定给您一个朗朗乾坤的盛世,让这大明闪耀万年!!!”
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
朱家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天下只要还是姓朱的人在坐江山。其余的,也就无所谓了。
朱棣认为如今的后代当中,唯有自己才能扛起这面大旗,挑起这个脊梁。
他老爹一辈子没犯过错,唯独在选人这方面出错了。
朱元璋还是沉默不语,依旧不为所动。
他这一辈子最重视的只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大明江山的延续,一个是儿孙后代。
如果两者相比较的话,就能够发现,其实大明江山的延续,也是朱元璋在为子孙后代铺路而已。
他吃过太多的苦了,朱家的后代不应该再吃苦了。
朱棣看着朱元璋的模样,怎么不清楚他心中所想。知父莫若子,对于自己这一个父亲,朱棣可谓是了解至深。
噗通。
朱棣直挺挺的跪在了地上,将旁边落在地上的宝剑捡了起来,双手举了起来,奉于头顶之上。
“爹,你要是觉得儿子做的有错。现在就杀了儿子吧,俺要是皱一下眉头,就不是你朱家的种。”
“哼,跟我玩苦肉计,当我不敢?!”
说着,朱元璋顺手抄起了宝剑,就要朝着朱棣的头上砍去。
汉王在旁边,也跪不住了。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直接护住了朱棣。
“爷爷,爷爷,饶命啊,这江山我们不要了,我们还给他,我们还给他。求求你了,不要杀我爹。”
说着,汉王痛哭了起来。他是发自肺腑的哭泣,这个时候的他,对于老爷子还有浓厚的感情。
他抱住了朱棣,以自己的身子挡住了那把锋利的宝剑。
朱棣微微抖动了一下肩膀,直接把汉王震开。
他冷冷的撇了汉王一眼。
“朱家的子孙就没有怕死的,你爹我是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这条命本来就是你爷爷的,如果你爷爷要,做儿子的那就给。”
说完,便把脖子伸了出来,闭上了虎目,引颈受戮。
看着朱棣的样子,朱元璋举起的宝剑,放了又拿,拿了又放。
这个时候,宁安在旁边开口了。
他露出了无奈的神色,缓缓的说道。
“陛下,算了吧。”
听到这声算了吧,朱元璋仿佛浑身都失去了力气一般。
他瘫坐在那个人人梦寐以求的皇位之上,轻轻地摩挲着那把龙椅。
生出了无尽的感慨,这东西,真是害人精。会让人连亲情都不顾了,灭绝人寰。
朱棣跪在地上没有吭声,他没有为自己辩解。或许此刻对于他来说,朱元璋杀了他,也是一种解脱。
“陛下,燕王其实从来就没有想过造反。这一点,是真的。他造反,真的是被逼的。”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露出了一抹苦笑,随后轻轻的摇了摇头,有气无力的说道。
“宁先生,就不用帮这逆子说话了。这畜生刚才已经亲口承认了他有谋反的心思,想要这大明的江山。他亲口说的,还能有假不成?”
宁安却是摇了摇头,随后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棣。
“燕王的确是对皇位有过企图,但他的确没有想着谋反。”
“因为谋反的代价太大了,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对于燕王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个险。毕竟锦衣玉食,手握重权,除了做不上那个皇位之外,已经到达了人生巅峰,是别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终点。”
“四王爷是一位善于谋算的人,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赌博,是不值得的。”
当宁安把这些话说完之后,朱元璋的眼神冒出了点点星光,好像有些道理。
朱棣则是满脸的惊奇,他万万想不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把自己的想法摸得一清二楚。
没错,他是无数次抱怨过。在太子朱标在的时候,朱棣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心思。
因为对让大哥完全没有胜算,他的士兵都有可能会反叛他。毕竟大哥仁义的名声,过于响亮。
父亲为了给大哥造势,情愿自己去当那个黑脸。
当大哥死后,朱棣也曾梦幻过。大哥的儿子朱允?删褪且桓鋈槌粑锤傻男∑ê⒍??裁匆膊欢?
至于其他的王爷,论综合能力谁能比得上他?除了宁王打仗还算厉害一点儿之外,剩下的王爷都是渣渣。
朱元璋任命朱允文为皇太子的时候,朱棣是生气的。这一点能够从他战争的风格上看的出来,出征北元的时候,他活捉了对方的将军,完成任务之后不解气。
愣是追了几百里,发泄够了情绪才回去。
不过同时也能从这些看出来,难受归难受。朱棣,真没有想弄死自己的侄子,夺取皇位。
最多是每天回家发发牢骚,一个人有谋反的想法,却没谋反的念头。
矛盾吧,朱棣便是如此。
眼看着那个皇位,应该属于自己。别人都没有德性继承,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被一个小孩儿拿走。
这就是命运,或许谋反也是他的命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