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剥皮?呵呵,那都太小瞧他朱元璋了,他的手段岂能这么简单?这群王八蛋,一想起他们后人所犯下的罪行,他就恨不得吃了这些人的肉,骨头给喂狗。
他朱元璋什么都不多,但是刑罚是真多。
朱棣也是恍然大悟,随后猛然一拍大腿,露出了懊恼的神色。
“这俺咋没想到,早知道当初不那么糟蹋了。”朱棣流露出了懊恼的意味,在场的皇帝都是面面相觑。
随后都是不敢吭声,两个变态,手段都是真残忍。不过也是,那样的人要是不残忍他们就不知道害怕。
宁安在旁边等到两个人冷静之后接着说道:“其次还有建造故宫,定都北京实在是高明至极,后世一直称颂,同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的瑰宝和文物建筑,让人大饱眼福,感慨古人智慧。同时,明朝风骨尽在一句话当中。”
说实话,朱棣做的事情挺多的,但,每件事都是历史性的,都值得不载入史册。
平常的帝王未必有一件,但朱棣是拥有了太多太多。
“这小子,肯定是浪费财力,那得多少百姓服徭役才行?”听到这个,朱元璋立刻吹胡子瞪眼起来。
曾经就有人劝过他修建一下皇宫,但他担心国库和百姓名声,也就没有大张旗鼓的来弄。
谁知道自家的这个儿子,竟然弄的声势浩大,他不用去想就知道,那玩意一定是恢弘至极。
不然的话,不可能到现在都还在被世人称赞。他曾经从后世的照片上看到过,只是一眼,便觉得比起他的应天府,要强上太多了。
提到这个,朱棣也是低下了头,不去否认。这件事情的确是动用了百万余人,许多财物。
但朱棣觉得是值得的,迁都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且对后世很有裨益,对大明皇帝也很有锻炼。
只要守住都城,就立在了不败之地,迟早还有重来的机会,真要是一直在南方,就会把人给养废了。
可以说,这次迁都,哪怕建造新的都城,朱棣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可谓是劳心费神。
不过,历史也证明了朱棣的想法是对的,正是因为他的所做所为是正确的,直到今日,北京依旧是都城所在。
好在,朱元璋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瞬间就能想明白其中的意味,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感慨自己老了。
顺便看向了自家的这个老四,他还是真是让人惊艳呀。
上次见面,还只是他闯入皇宫之中,准备登上那个宝座。
没想到,今天相见,他竟然做了这么多的成就,属实让他都有些汗颜。
和老四比起来,他的那些功绩好像也只能够勉强够看的。
所以,老四这个明成祖的确不是后人为了拍马屁而来,的确是名副其实。
在这一刻,朱元璋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承认了自家的老四不比老大差,只是他还憋在心里不肯说出来。
“那个郑和下西洋和咱说说,咱挺感兴趣的。”
这个东西是朱元璋定下来的祖制,海禁。
也是明朝最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后世皇帝经常会为了这个而和文官斗智斗勇。
海禁,就是不允许沿海民众下海捕捞和去别的地方交易。
最主要的还是避免和国外产生货物交易,让商人不能到国外去。
有三个原因,其一是为了防止倭寇,那时候泛滥至极,而且还有许多残留对手的余孽未曾消灭完。
要是轻易下海,很有可能就性命不保。这也是为了大明百姓的性命所考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就是重农抑商,朱元璋眼中,商人是非常卑贱的存在,压根就看不起这些家伙,他觉得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这么肮脏。
这些人什么都不用干,光凭借着嘴皮子就空手套白狼,用很低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东西,然后高价卖出去,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那些老实巴交的农家汉子则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给了几分钱就让他们高兴到不能信。
殊不知,这些大头都被这些恶心的商人给赚了。
他害怕那些老实巴交的汉子接触到这些商人之后,都变成了恶心的商人,无心去种地,纷纷跑去经商,所以才会海禁。
最主要,还是希望百姓们能够好好种地,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才是他下令海禁的目的。
不过,朱元璋自己知道那些朝贡的内幕,规矩都是他定的,他当然知晓其中的利润几何,就是因为太大,所以害怕。
这条规矩,也就成了祖制。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宁安就明白了朱元璋心中所渴望的重点是什么,随后他笑呵呵的看向了朱元璋开口说道:“陛下,其实很简单,海禁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开了海禁,其中的利益远远是大于弊端的。”
“哦?为何,咱倒是要听个一二三四五了,还请先生赐教。”朱元璋的脸色也是变得恭敬起来,仿佛真的如同一个学生请教老师一般。
朱元璋就这一点好,当他真心想要学习的时候,就会十分认真。
不管你是谁,只要能够教好他,他就认为你是老师。只要你有才华,他就不吝啬。当然,前提你要是一个清官,而不是他最厌恶的贪官的时候。
(ps:太祖这个是庙号,文皇帝这些才是谥号,抱歉,写的时候没注意看,给弄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