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典籍华夏:直播古今 > 第279章 谁说读书无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这话说完,朱棣沉默了,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要说,明宣宗朱瞻基做的没错,仁义道德都做到了,是一个好侄子,对叔叔也很好。可偏偏就是这让步,让汉王有了造反的心思。

    朱棣抬起头神色凝重的看着朱瞻基,朱瞻基立刻低下了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其实,他内心何尝没有打算?若是一开始就和汉王争夺,对汉王威逼利诱,岂不是就走了当年爷爷的老路。

    当初,建文帝也是如此,一个刚刚登基的黄口小儿,凭什么震慑实力强悍的藩王?

    要知道,汉王可是勇武著称,麾下士兵皆是跟随朱棣勇猛作战的老兵了,悍不畏死,若是真打起来,朱瞻基真不确定自己有多少胜算。

    别看满朝文武都支持自己,可真到了事情上,有用的是刀子,是兵权。

    他看到了建文帝的下场,不,是他父亲明仁宗看到了,所以他在学父亲的手段,温和。

    让天下藩王都看清楚,他朱瞻基是一个注重亲情的人,是一个绝对不会对藩王下手的皇帝。

    如果到时候没人和汉王配合,天下都来勤王救驾,凭借汉王的军队,打不了太久的。车轮战,都能耗死他,只是代价太大了。

    更为重要的是,汉王的军队也是明朝的军队,朱瞻基在走一步天下为局的棋。

    不得不说,朱瞻基和建文帝当初的处境差不多,都是留下了满朝文武的支持,文臣们愤慨拥护正统。

    有一个强大的叔叔,虎视眈眈。

    只是,两人的做法不同,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汉王还是反了,汉王企图勾结英国公,却被英国公给告发了,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此事,立刻秘密前往京城,告发汉王。可见,天下之心皆是被明宣宗所收服了。”宁安的这句话很是关键,直接抬高了朱瞻基的地位。

    朱瞻基感激的看了一眼宁安,同时也是敬佩的看向了自己的父亲,这个时候他才知晓父亲那个时候的所作所为不是没有骨气,不是被人欺负到家了还要忍气吞声,而是下了一盘棋局,一盘能够活起来的局。

    “汉王那个时候很猖狂,以为是薛禄率军,意气风发,觉得必胜。结果是明宣宗亲征,立刻害怕了。事情的结果也很有意思,汉王本来是想要大战一场的,明宣宗多次劝说无果。直到,叛军都纷纷倒戈到了明宣宗的阵营中,雄军无数竟然没有一个忠心的,都想抓住汉王来获得泼天大功。”

    朱棣的眼中出现了惊讶的神色,随后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一样,瞬间恢复了正常,随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幸亏明仁宗是自己儿子,他要是自己侄子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朱棣不敢去想,也不能去想。

    “汉王害怕了,于是投降了。”

    当听到这个结局的时候,最激动的不是朱瞻基,也不是朱棣,而是朱允?桑?彼??街煺盎?那榭龅氖焙蚓湍谛脑谧聊ィ??那榭龊妥约杭蛑笔且荒R谎?

    他的那条路没有走通,那朱瞻基的路是如何走通的,如何收拾了汉王的,他很好奇。

    可听完之后,朱允?删腿滩蛔「锌?似鹄础

    原来竟然这么简单,这场战争最重要的一个是人心。

    那些士兵为什么倒戈?看似是为了荣华富贵,其实还有多层原因。

    朱允?伤淙荒宰佑械悴惶??#??故悄芄幌朊靼椎摹

    首先,明仁宗和朱瞻基都是对天下仁政,施恩于天下,天下百姓自然念着两位皇帝的好。

    其次,两位仁慈的皇帝换取了文官集团的信任,他们虽然平日里可能很唠叨,但关键时候却也是有着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精神,愿意为大明,为皇族的血脉而牺牲。

    然后,天下的藩王,皇族都看到了朱瞻基的态度,大家眼里,朱瞻基是一个和善的皇帝,一让再让,而汉王则是嚣张跋扈,不断逼迫。如果让汉王这样的人当了皇帝,谁会有好果子吃?

    一个天天把你当长辈一样呵护的皇帝,一个手上拿着刀看不起你的皇帝,傻子都知道选谁。

    百姓们都不愿意打仗,汉王非要挑起战争,一旦打仗,那他们的好日子就没了。百姓们能跟随汉王?没有百姓愿意跟随,汉王便再无兵源,只能是旧部。

    但藩王的旧部有限,就那么点兵,能打穿整个大明吗?

    再加上士兵都有亲人,人人都念着朱瞻基的好,那些士兵也会和家里通信。

    亲情至上,士兵也不是傻子,如果为了汉王的野心,牺牲了他们,还牺牲了家庭,天下大乱,那不扯吗?

    再说了,汉王继承皇位后,他们那些大头兵也未必能够封到赏赐,最后还是一个普通士兵,那为啥要拼命?

    现在家里这么幸福,这么安康,傻子才打。

    还有诸多种种原因,别看只是小小的退让,这里面的学问却是顶天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朱瞻基有亲征的勇气。那些士兵听到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亲征了,谁愿意,谁有胆子去伤害他?

    哪怕是有极其忠心跟着汉王的,心里面是不是也要想,杀了皇帝,传了出去,家里人还会不会认自己?

    古代最注重传承和祖宗,要是死后不能进祖坟,族谱,那是最大的耻辱,一辈子都无法洗刷掉。

    换谁?敢杀?朱瞻基也不是朱允?赡茄?拇阑酰?换崃⑾虏恍硎勘?渖焙和醯墓婢亍

    所以,这场战争从朱瞻基出了京城,准备亲征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赢了。

    不是赢在了这场战争上,而是赢在了明仁宗早早的布局上。

    朱允?煞?耍?沟追?耍?聪蛎魅首诘难凵癖淞似鹄础

    这才是大智慧,朱元璋更是欢喜到不得了。

    便是他都未曾想过解决藩王的最好方案,他是一个马上皇帝,能想到的只有战争,只有牺牲。

    可是明仁宗和朱瞻基的所作所为,却让朱元璋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兵变,赢了战争。

    谁说读书无用?读书,读的是圣贤道理,读的是赢得天下,读的是格局。

    兵者再强,若只是将帅,终身难以为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