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仿佛,大家都是跟随着朱棣的声音一同来到了战场,那剑所指的方向,便是大明所在的战场。
“若是大明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那大明的疆土必然会被不断蚕食,有朝一日,我大明还能剩下多少?今日之战,是为我国土而战,朕,首当其冲!”
“朕,大明皇帝,朱棣,愿为大明死战!!!”
只此一句,朝堂上下再无反对的声音。
是呀,一昧的退让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懦弱不堪,唯有努力奋进,才能撑起来脊梁,将敌人打疼了,他才不敢来侵犯。
这世间从来都没有和平,和平是建立在血腥的基础上。
宁安这个时候开口了:“大明总体来说,前面的皇帝都是非常之好,不论善战还是喜静,都是少有的明君。但,接下来登场的这一位皇帝却非常的不同,极为有趣。”
当宁安把这话说出来的时候,朱元璋瞬间眯起了眼睛,面色不善的朝着子孙后代扫去,既然有个但是,那就意味着这个皇帝恐怕是个昏君。
朱棣在旁边也是眼中冒着精光,跃跃欲试起来了。
终于,等到了昏君。
朱瞻基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是昏君。
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八岁,有些认不出所以没开口。
这会儿听到儿子是昏君,他心里有些堵塞。他看着宁安的神情很是复杂,他没想到对方竟然没有把他晚年喜欢玩蛐蛐的事情说出来。
这事不小,他晚年的时候都已经听到了民间传言,蛐蛐天子。
奈何他自知天命将近,却也只想放纵一下。
只是朱瞻基不知道的是,宁安帮他隐瞒下来是因为一部电视剧。
里面有一段场景,让宁安心中颇为震撼。
那是朱瞻基颓废无力的坐在龙椅上对几位大臣托孤,他交代完之后,几位大臣都是含泪离开。
他们心中有万般的不舍,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就在他们即将走出大殿之际,背后的朱瞻基忽然开口。
“日月山河还在,莫哭,诸位……慢行。”
只此一句,让无数人落泪。
那个文武谋略皆是上成的好圣孙,再也回不来了。
其实观众们似乎也猜出了为什么宁安没有将蛐蛐皇帝的事情讲出来,比起他所做的一切,朱瞻基玩弄蛐蛐实在是无关紧要。
毕竟,其余的皇帝到了阳寿将尽的时候,都会犯浑,做出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来,玩蛐蛐倒是比炼丹轻快。
这个时候,最紧张的是朱祁镇,他现在头皮发麻,他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非常愚蠢,尤其是,杀了于谦。
那可是从永乐年间就开始任命的大臣,历经三朝,虽然看似没有得到重用,但他心里清楚,这个于谦在三位先帝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非常之高。
可以说,这个人是他们心里的宝贝。
不仅仅是于谦,他还杀了许多人,若是都讲出来,他今天就别想好过了。
“明英宗,朱祁镇,被后世称为大明战神,有土木堡之变,为大明后世奠定了百年之规,可谓是劳苦功高。”
朱祁镇慌了,他可不会傻到认为朱元璋,朱棣这些老祖宗听不出来这话里面的讽刺意味。
他本就胆子小,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跑都不带跑的,坐在地上等着敌人抓自己,仗着是皇帝对方不会杀自己,而苟且度日。
“朱祁镇更有意思的是,他手底下出了第一个明朝专权的宦官王振,当全天下都知晓王振是一个狗贼,罪不容诛,天诛地灭的时候。这位英宗皇帝竟然为了他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并且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这话一出,朱元璋瞬间爆发,太监?
狗东西太监?他感觉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一辈子看的比狗都轻贱的太监,竟然成了专权太监?掌握了大权?
那比狗都下贱的东西,还用香木为雕像?还踏马的有旌忠祠?
一个没了卵子的祸国殃民的玩意,也配?
若是他有功于社稷,就如同那个郑和一般,给大明带来了无数生机和希望,也就算了。他朱元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立下了也值得。
但,这个天下皆知是狗贼,罪不容诛的家伙有忠祠,真踏马的侮辱忠这个字眼。
这,让天下文官忠臣何等的心寒?
大明的天下,岂能继续延续?
就凭借这一点,这个后世子孙死不足惜。
朱元璋朝着后面的皇帝看去,那些人立刻都是往后退了一步,让朱祁镇显露了出来。
这个时候,谁也没办法去帮朱祁镇。
不仅仅是朱元璋,朱棣的怒火早已经压不住了,本来他只是寻思着后世子孙又人挨打。
但没想到,对方竟然昏庸到了这种地步。
这踏马是自己的种子?自己的儿子,孙子各个都是好样的。
怎么到这一代,出了这么一个玩意?
他甚至都怀疑,这玩意是不是后宫混进去了不干净的人,他孙子是一代明皇,怎么会有这样脑瘫的儿子?
“明英宗九岁登基,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太皇太后不重用外戚,但凡是仁宣以来的旧臣她都毫不吝啬,放手任权,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并称三杨。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明朝贤相,必曰三杨。”
“除了征战麓川之外,明朝的治理是欣欣向荣,正统年初,延续了盛世的繁华。可伴随着太皇太后,以及三杨的去世,宦官登场,明朝,步入了下坡路。”
听完宁安的话,明仁宗和朱瞻基都是面色复杂,一时间竟不知说些什么。
明仁宗感慨,此生得幸遇良人。
他思念张氏所做的饭菜了,那一日,父亲朱棣带着母亲徐氏在内苑一同家宴,张氏亲自下厨,让朱棣满心欢喜。
朱瞻基则是怀念自己的母亲,一个具有大智慧的女人。
他能够对百姓体贴,除了父亲的仁爱之外,更多的还是母亲的教导。
一个朝代,有此贤后,何其有幸。
大明,一代贤后历经四朝,至死,都对得起大明。
至死,未曾辜负天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